“平凡”里的现实与浪漫
摘要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亲身经历来探讨浪漫与现实主义两方面。他用朴实的言语与细节向我们叙述了一段催人泪下奋斗史,向社会展示了一篇农村变革的故事。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用浪漫主义撰写现实,用苦难意识的共鸣与形象的理想化向我们展示着人生态度和人生际遇。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苦难意识
前言
路遥倾尽毕生心血留给我们的《平凡的世界》,让人震撼与感动。我们赞扬它,欣赏他,绝不仅仅是因为这部作品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而是它全然地将那片土地上的生活用朴实“笔杆”展现给我们。中国乡土的沧桑变迁无不被路遥描写得淋漓尽致,图书馆的借阅量、被翻得破旧的书,完全能够说明,他的呕心沥血是直达心底的,也让读者学习到了一种关注:关于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社会、每一个人在时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挣扎。
我将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三部曲的看法与理解。
一、平凡里的现实 苦难
在这部被评论界公认为“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中,路遥结合自己在贫瘠的陕北农村的生活,底层中挣扎奋斗的经历,创作出这部具有浓郁的陕北地域文化气息、揭示当时苦难生存状态的巨作。看过之后,我的确被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所打动。这部以时代和历史为大背景,以空间为铺垫,讲述一个封闭落后的陕北小山村发生着的苦难以及奋进的故事,与《人生》一样,又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精品。
真正理解“现实”这两个字,是在看了路遥弟弟王天乐所写的《路遥传》之后,是在看了王天笑筹备的路遥纪录片之后。人们都说《平凡的世界》展现出的现实应归功于整部作品的苦难意识,个人认为,所有的苦难意识应归功于他与弟弟前半生的人生经历。
接着,路遥完全是向千千万万的读者在演说,好像我根本就不存在。他说,实际上我们多年来的对话,一直是围绕这部大书的。是的,我要写一部大书,就像柳青说的那一种大书。是向陕北的历史作交待的一部大书。我要从咱村子写起,写到延安,写到铜川,一直写到西安。我的主人公就是沿着你走过的曲折道路,一直走向读者。通过你的生活经历,带出百个人物,横穿中国1975年到1985年的十年巨大变革时期。作品要在一百万字以上,这是我四
十岁前献给故土的礼物.”是的,孙少安两兄弟就是他们两兄弟,他们共同体验生活,共同完成这部作品,王天乐可以说是另一位不可或缺的作者。寒暑易节,冷暖自知,写作的苦涩酸辛,除了日月星辰,恐怕只有这两兄弟说得清道得明。
说到苦难,无论是《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苦难意识根深蒂固于路遥心底,苦难意识是作者与其亲人以及那个时代的农民生“与生俱来”的。他在书的扉页中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我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确,那土地的厚重以及那苦难的分量,支撑着路遥投入巨大心血,用毕生精力完成这部鸿篇巨著,苦难是路遥人生的主题词。他通过孙少平、孙少安等个人奋斗者形象,叙写苦难、正视苦难、赞美苦难甚至超越苦难。
我是悲剧情怀的读者,常常沉浸于书中的各种悲剧与苦难,因为苦难往往比有幸更令人记忆犹新,更何况它基于现实,源于现实。因此,看到很多学者在谈论本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人物形象时都避开对路遥早年人生经历的审视,都没有深刻剖析背后的成因时,我认为是理解的一个偏差。
因为,现实是最大最稳的基石。
二、浪漫主义理想化
我想专注这点来论述,是纠于越来越多的人侧重分析路遥的作品有很大程度的精神缺陷。“作者笔下是几乎不到缺陷的‘高大全’人物孙少平!那些对上层社会包括省委书记、地委书记领导干部赞美、神圣化的描写,在小说结尾处让孙少平放弃更高的追求转归煤矿的描写,以回归所谓的‘平凡’的描写,为读者树立了一种浅薄的信仰。缺乏深刻的人性揭示和命运拷问,缺乏对现实冷峻的审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期的虚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缺陷及作者较强的政治功利彩。”
且不谈当时中国作品里带有政治功利彩,试想一下,一个在时期,一个决定创作一部农村巨作的作家,一个从小历尽千辛的人,将自身的理想主义寄予作品是一种虚假的浪漫主义?我认为这完完全全是谬论,它是一种理想的寄托。比如主角孙少平就是青年奋斗者的典型形象,他渴望摆脱古老传统的世代耕作的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现代文明意识。这样的形象设置完全符合历史理性。
有学者这样定义:“一般来说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容易产生历史和道德,理性和感性的悖反,产生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不一致的作品。具体表现为在作家意识形态深处感到历史发展与道德完美的分离,合乎道德要求的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具有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却没有道德的
合理性。” 但是路遥塑造了一系列既符合历史理性又符合道德情感的人物形象。孙少平道德素质就很高,对妹妹体贴入微,对哥哥给予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对奶奶至孝,能在危机时刻挽救曾经抛弃过他的郝红梅,最为突出的是尽管他后来生活在城市甚至快要拿到城市户口,逐步接近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但他从不忘记对传统道德的眷恋与维护。
我认为,作者在创作当初,赋予的就是一种合乎常理的理想化意识,这些因素也共同寄托了路遥的人生理想与道德理想。
再者,小说与哲学不同,不是满篇洋洋洒洒地理性表述,小说之所以动人并且真实,就在于情感的表达。逼真的细节和真情实感的描写, 塑造一个个典型的农村形象并加之理想化,是现实允许并且急需的创作。路遥的确是用了浪漫主义技巧来表现,但“并不像师傅柳青那样有着激越的浪漫主义彩, 也不像柳青那样对政治怀着浓厚的心理情感, 而是倾向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 按照人物自身的心理逻辑、命运历程把生活、现实主义情感忠实地再现出来。”                            正是这种融合让现实残酷但不失希望。
他是在用笔书写苦难, 用笔讴歌理想。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参考文献
王天乐 《路遥传》[M].
欧阳钦 韦企成 《从精神分析学视角探讨路遥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J].
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M]
王海  《现实主义精神的现照—论<平凡的世界>的人物把握》[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