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孙少安与孙少平形象比较研
摘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身上有很多共同的特质,但却对命运作出了很多不同的选择,本文主要梳理二人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并从出身、品格、学业、爱情、事业等方面作出比较,并分析二人差异的成因。
关键词:孙少安;孙少平;比较;原因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面展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面貌的著作。作为路遥的代表作,书中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给广大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孙家两兄弟身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虽身出同门,两人在作者笔下却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是两个相似却又迥然不同的人物。
一、孙少安与孙少平的相似之处
两兄弟出身相同,都是贫民子弟。二人出生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落后农村,父母靠土地养活家里四个子女和一位老人,还要拉扯同村的叔叔一家,出嫁后,还要救济一家人。他们住着破落狭小的窑洞,勉强果腹,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承担不起任何一点打击。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贫穷与落后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即便如此,孙家也是贫穷得几近极限了的。这使得孙少安不得不辍学务农,孙少平在学校吃着最下等的丙饭,甚至连丙饭还无法保障。少安作为家中长子,深感压力;少平作为最后领饭的学生,深深自卑。因此,在两人的成长历程中,一直有带领家人摆脱贫困的愿望,希望家人能够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能够住上宽敞的房子,这也是两人奋斗的原始动力之一。
两兄弟身上都具相似的精神品格。第一,朴实善良。少安带领村里人一起开砖厂,在落难后处境艰难,受到冷嘲热讽,但在重新振作后不计前嫌,仍然让村里人在自己的砖厂打工赚钱,而当有所收益后,又
着手修建小学。这种善良在少平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搭救侯玉英、帮助郝红梅、解救落难的小翠、在大亚湾煤矿照顾孀妻弱子。可以看出,两兄弟身上都具备这种质朴善良的底。第二,奋斗不息。哲学家叔本华说:“人生的常态是痛苦,幸福只是痛苦的暂时中断。”这种以苦难为常态的人生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时常出
现,在少安和少平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二人都经历了命运的捉弄,少安破产、秀莲生病、晓霞牺牲、少平毁容……生活似乎总是和这二人开着玩笑,生离死别的打击没有放过二人,但是在面对生活给他们的重重磨难时他们都体现出了桑地亚哥式的顽强。少安重开砖场、少平重回煤矿,两人没有被苦难打败,他们身上都有不屈服于命运的拼劲儿。
二、孙少安与孙少平的不同之处
首先,二人受教育的程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少安为了帮父亲承担起烂包的家庭,13岁辍学,只有小学文化。而少平在父亲和大哥的庇护下读完了高中,并在村里当了老师。少安读书少,缺少文化,更关注眼前的生活。少平热爱读书,尤其在田晓霞的带领下,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自信的内心,所以也更注重精神的丰盈。
其次,面对爱情,两人所作出的选择也截然不同。少安与润叶和少平与晓霞的爱情处境非常相似。当少安明白自己心里对润叶的情愫时,因为两人家庭和身份的差距,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无尽的痛苦。在经
过内心几番挣扎后,最终忍痛选择了相亲,逼迫自己放弃这段爱情,迎娶了相似出身的秀莲。而当少平面对美丽博学、出身优越的晓霞时,他没有为自己只是一个在工地卖苦力的揽工人而感到自卑,虽然偶尔也会感慨二人的差距,但他没有受到传统的门当户对理念的制约,而是由心底感到快乐和幸福。同样是面对与自己身份差距悬殊的心仪之人,少安选择了退缩逃避,而少平却勇敢接受。
最后,面对事业,少安选择扎根农村,兴办砖厂,少平则选择了走出农村,成为煤矿工人。在兴办砖厂的过程中也不难看出少安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也更重视物质财富的积累,他的理想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而少平则更加本分,他放弃令人羡慕的农村教师的职业,转而成为风餐露宿的揽工者,他并不觉得可耻,反而体会到了精神的满足和自由的畅快。机缘之下,他又成为了煤矿工人,黑暗劳累,身体上极尽疲乏,但他仍然觉得精神上的快乐。可以看出,相比较而言,少安更具现实主义的风格,而少平多了一份理想主义的彩。
三、造成差异的原因分析
平凡的世界 路遥路遥在创作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两个人物时,让他们在相同的家庭中长大,经历相似的爱情抉择,这可能是一种特犯不犯手法的有意运用,能够更生动地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的形象,能够凸显出两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也能够更充分地体现特定社会背景下不同人物的抉择和命运。而造成两个人个性差异与面对事物时不同选择的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二人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影响着两兄弟的选择。孙少安作为家中长子,他有着更强烈的家庭担当意识,在作出决定时,更多地考虑家庭和整体,无论是辍学、结
婚、办砖厂还是修建学校,这些决定都是如此。而孙少平作为家中次子在父亲和哥哥的庇荫下,虽然他也希望能够改变家庭现状,但相较于孙少安,他没有将家庭自然而然地视为自己的重担,反而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学业,更有余力思考人生,也更有机会选择人生的轨迹。
另外,二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也决定两兄弟将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孙少安小学辍学,对事物的看法和对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孙少平高中毕业而且阅读了大量书籍,通过书籍他见识到了更丰富的人生和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他不想让自己局限于双水村,他不满足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选择了出门闯荡。可以说少安的拼搏是一种在物质匮乏的压力之下,对摆脱贫困的渴望。少平则是当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丰富发生冲突时,选择挣脱桎梏,毅然追求精神中的理想世界。
有读者评价《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时认为,孙少平是一个正义善良、追求理想、筋骨上劳累但精神上向上、在磨练中逐渐成长的青年,而孙少安则显得不那么完美,有胆怯懦弱和冲动冒进的一面。因此很多人认为孙少平身上有更多路遥自己的影子,也据此推断,路遥在创作时有“褒平贬安”的倾向。笔者对这种观点并不认同,就一部文学作品而言,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无疑都塑造地十分成功,并不能简单地评价谁更高尚。两个人代表了很多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青年人,他们有迷茫、有胆怯
、有理想、有奋起拼搏……如同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不能以是否完美来评判。迫于物质的选择和追求精神的自由都是值得理解和尊敬的,而单一的比较和评价往往会扼杀文中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流动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