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诗歌专项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
岑参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袖里淮南方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
(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②掇(duō多):采摘。③英:花。④泛:浮。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菊有佳”中“佳”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B.颔联描写渔家日常生活,妻子采摘桑叶,小儿买蓑衣,一家人辛勤劳作,各自忙碌。
C.颈联中“流船”“坠钓”的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莼菜茂盛和鲈鱼肥美的特点。
D.诗中作者融描写、叙事和议论于一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塞山下的和乐渔耕图。
6.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皮诗与张词都描写了西塞山风景,两者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描写山水的诗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注】①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②篱东: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
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
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
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8.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歌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说近年以来收成不错,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满足。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田公不遇
石介
主人何处去,门外草萋萋。
独犬睡不吠,幽禽闲自啼。
老猿偷果实,稚子弄锄犁。
日暮园林悄,春风吹药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既照应题目,点明“不遇”的原因,又含蓄曲折,暗示田公是一位品格高洁的隐士。
B.二、三联描写浓睡不吠的犬,闲适自啼的幽禽,顽皮戏耍的猿猴,摆弄锄犁的稚子,细节传神。
C.尾联写日落黄昏园林寂静,和煦的春风微微吹拂药菜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营造了静谧的意境。
D.全诗形象、生动,充满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可以看出辞官归乡的诗人对农家生活极其熟悉。
12.有人说,唐代田园诗意境空灵,宋代田园诗则趋向平易。简析这首诗“平易”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的轻松愉悦。
B.“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C.诗歌写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田园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D.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14.诗歌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鳬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学迪,明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胃丘乡同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点题,更见情趣盎然。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并不规范。
1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D    2.颔联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通过远峰和落日来写山间傍晚的景,抒发自己对山间景的喜爱以及归隐的愿望。
尾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法式来表情达意,直接抒发自己对林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错误。“西山药”“淮南方”表明自己想要脱离尘世生活归隐山林的愿望和决心。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颔联写到远处的山峰缭绕着阴云浓雾,雨意沉沉;落日的余晖在河水中闪动,波光粼粼。两句通过远山和落日写山间傍晚景:“远峰带雨”,苍翠润朗,“落日摇川光”,光俱佳,所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山间景的喜爱以及归隐的愿望。
尾联的意思是自己只喜爱靠着几案,在林间独自游玩甚至忘记方向。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林中生活的喜爱之情,属于直抒胸臆。
3.A    4.①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秋菊有佳“写出秋菊粲然独放的傲霜之,“日入动息,归鸟趋林鸣”写出日落之时,动止息,归鸟啼鸣的景象,营造了宁静清幽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②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一二联中“掇其英”“泛此忘忧物”写作者采秋菊泡酒,借酒忘忧,“远我遗世情”表明作者遗弃世俗的情怀更加高远,表达了对出世的厌倦与对归隐的向往。
【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A.“‘佳’意思是‘欢笑’,写诗人……露出高兴的表情”错误,此诗首句“秋菊有佳”,亦是对菊的倾心赞美。“有佳”三字极朴素,“佳”字还暗点出众芳凋零,惟菊有傲霜之,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呈现出来:如借助景物抒发,如借助人物的行为表达,还可以用情感词直接表达。
首先看诗歌中所写的自然景物。
如首句“秋菊有佳”是说秋天的菊花颜美好,诗人采摘下沾着露水的菊花,这流露出对菊的倾心赞美,表达对优美大自然的喜爱;如“日入动息,归鸟趋林鸣”是说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用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环境的宁静优美,借以衬托出作者的闲适心情。
然后出人物的行为或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
如诗歌第二句中写诗人面对“有佳”的菊花是“裛露掇其英”,摘下菊花之后,诗人“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把菊花泡在酒中,使自己避俗之情更深浓,“遗世情”是指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诗人借助这浸泡了菊花的酒来寄托自己遗弃世俗的情感,表达对世俗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D    6.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渔人悠闲自适生活的羡慕、向往。不同:皮诗描写了渔
家平淡幸福的日常生活,由“莼菜”“鲈鱼”等事物引发了诗人奔走客途的思归之情。张词描写了秀丽的湖光山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诗人自身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