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不加间隔号的理由
 
昨天在编前会上提出五一不加间隔号问题,其中讲到,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不必加引号,但是今天打开报纸依然看到好多打了引号的五一、五四:“从昨天开始,‘五一’期间被车流包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终于畅通了”;“‘五一’小长假期间,杭州湾大桥非常拥堵”;“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节。不同的是,这是自2000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首个假期‘瘦身’的‘五一’节”;“昨天是‘五四’青年节”,等等。
 
看来习惯的改变需要过程,但是,作为报人,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过程缩短再缩短些呢?搞报纸是项非常严谨的活,一点马虎不得,每天让几十万人看我们制造的差错,脸不红吗?
 
我之所以讲五一不加间隔号,那是因为今年51日的五一特刊中,赫然出现“五·一”大字。五一
加间隔号,属于标点符号的乱用。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早就有过规定,用月日数字表示历史事件或节日,如果是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要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因为这几个月份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是为了防止发生歧义,比如一二九,人家不清楚你是指129日呢,还是指129日,这时必须加间隔号和引号,写成“一·二九”或“一二·九”。“五一六”通知就不必加间隔号,因为它不可能产生51五一小长假月6日的歧义。
 
除了上述月份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外,其他月份则不加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知名度而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不必加引号。如:九一八事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三八红旗手、五四红旗团委、八一勋章、五四运动、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十六届五中全会等。
 
另外,由媒体创造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的形式,可用间隔号,如“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12·25”抢劫案‖“3·20”重大交通事故。
 节日的媒体好不热闹,一些报纸甚至出版了“五一”特刊,然而仔细一看,报纸上的差错不断,有家媒体的五一特刊中赫然出现“五·一”大字。五一加间隔号,属于标点符号的乱用。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早就有过规定,用月日数字表示历史事件或节日,如果是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要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因为这几个月份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是为了防止发生歧义,比如一二九,人家不清楚你是指1月29日呢,还是指12月9日,这时必须加间隔号和引号,写成“一·二九”或“一二·九”。“五一六”通知就不必加间隔号,因为它不可能产生51月6日的歧义。
 
  五一不加间隔号外,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也不必加引号,但是打开报纸依然看到好多打了引号的五一、五四:“从昨天开始,‘五一’期间被车流包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终于畅通了”;“‘五一’小长假期间,杭州湾大桥非常拥堵”;“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五一’节。不同的是,这是自2000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以来首个假期’瘦身‘的''''五一’节”;“昨天是‘五四’青年节”,等等。看来习惯的改变需要过程,但是,作为报人,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过程缩短再缩短些呢?办报纸是项非常严谨的活,一点马虎不得,每天让几十万人看我们制造的差错,脸不红吗?
 
  除了上述月份用间隔号,并且加引号外,其他月份则不加间隔号,是否加引号,视知名度而定,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事件或节日,不必加引号。如:九一八事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三八红旗手、五四红旗团委、八一勋章、五四运动、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十六届五中全会等。另外,由媒体创造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的形式,可用间隔号,如“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12·25”抢劫案,“3·20”重大交通事故。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质量不仅是报纸的生命,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消灭报纸差错,端正编辑、校对人员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修养,使思想道德教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赢得读者,应该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和工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