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鉴赏【十篇】
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篇一:《清明》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鉴赏:
这个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
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
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
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
就是春雨的特。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
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
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不过它又
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
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
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
容那一种十分强烈、不过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
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
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个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篇二:《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鉴赏: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
山景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能够得到不同观感的。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
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仅仅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但仅是游历山水
才有这种理性理解。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
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理解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因为人
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理解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
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
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
的真理性的理解。因为这种理解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
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所以,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篇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鉴赏: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篇。这
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非常
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
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
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
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
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
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
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
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
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
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
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
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
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
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很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篇四:《凉州词》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于思念家乡的诗鉴赏:
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以前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
弱部分的千古绝唱。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
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体现
出五光十、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
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
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个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
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
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即使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
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
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
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顺着前两
句的诗意来看理应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
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不过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
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
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
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
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关于小学的优秀古诗词篇五:《鹿柴》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
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
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
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
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
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