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的诗有霰的诗句
霰,是冬天里最常见的一种降水形式。它是由于高空云层中温度过低的水分经过凝结而形成的,从天而降的小冰粒,常被形容为“天空中的白蝴蝶”。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涉及到霰的诗作很多,琳琅满目。北宋诗人柳宗元在《偶成》中写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处乃今古神仙,人间万状皆成冰。”描述了北方的严寒气候,并以“霰”喻人间冰封。 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细雨霏霏》中写到:“细雨霏霏作春寒,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此处,诗人用“细雨”、“春寒”以及“水晶帘动”等细致描写营造出春天里细雨霏霏、潇洒凉爽的氛围,而“霏霏”二字,便是用来形容这个水雾朦胧的天气,在此也不难想象这时室外落下的细碎霰片。
明代诗人杨慎也留下过一首《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中的“沙隐江草”的景象被小冰粒映衬得格外动人,江边的霰雪给诗句增添了一份寂静与神秘。
除此之外,宋代诗人贺铸、元代诗人马致远、清代诗人袁枚等人都写过和霰有关的诗作。这些
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将霰融入诗句中,形成了各具特的意境,在收藏典籍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
可以说,霰给民间文学创作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细腻、丰富。此时的天空中,一众小冰粒依次飞舞,仿佛是微小的蝴蝶,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