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历史典故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
  【释义】
  三:虚指,多的意思;窟:藏身的洞窟。狡猾的兔子有好几个藏身的窝。比方隐藏的地方或方法多。多指做事留有余地,具有多种应变技能。
  【历史典故】
  孟尝君,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他承袭其父田婴的封爵,被封于薛地,人称薛公,号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在齐国担负相国时,门下有数千名食客。他曾联合韩国和魏国,大败了秦、燕、楚三国,因此声名远播,威震一方。
  孟尝君门下有个名叫冯谖的食客,虽然没有什么名望,却多次提出过分的要求,孟尝君都满意了他。一次,孟尝君询问门客中谁能替他到薛地去收债,冯谖挺身而出接受了这个任务。临行时,他问孟尝君回来需要买些什么。孟尝君随口说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把百姓欠债的借据全都烧毁,说这是孟尝君的指令,于是百姓对孟尝君感恩涕零。
  孟尝君得知此事后,问他为何如此,冯谖说,他见相国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就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兴奋,但也没有公开责怪他,只是慢慢疏远了他。
  一年后,孟尝君遭人诽谤,被齐王免除了相国的职务,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一百多里路时,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此时才知道冯谖给他买的“义”的宝贵。但冯谖对他说:“聪慧的兔子有三处洞窟,才能免于猎人的猎杀和猛兽的追捕。如今你只有一个洞窟,还不能高枕无忧,让我帮你再凿两个洞窟吧。”
  于是,孟尝君按冯谖的要求给了他五十辆车子、五百两黄金,前往魏国。冯谖见到魏王后就开始赞扬孟尝君才识出众,受百姓爱戴,让惠王深感孟尝君是个有才之人,便立刻派使臣去齐国聘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齐国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担忧孟尝君为别国效力,便复原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还亲自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孟尝君凿成了第二“窟”。
破釜沉舟的典故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恳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这样一来,齐王就会派兵来爱护,而薛地在齐国的地位就非同寻常了。宗庙在薛地建成后,冯谖对孟尝君说:“三个洞窟已经凿好,今后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成长心语】
  破釜沉舟,是一种志气,也是一种魄力,但它并不适合全部人,也并非适用于全部的状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自己被逼无奈的时候,最少还可以有一个藏身之所,这便是“狡兔三窟”的聪慧。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凡事要学会留有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留有余地,才有回旋的空间;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自如。
狡兔三窟历史典故2
  冯驩虽然没收回账来,可是孟尝君的名声就更大了。秦昭襄王没能追上孟尝君,原来已经不兴奋了,如今听说齐湣王又重用了他,更担了一份心。他就暗中打发心腹上齐国去散布谣言,说:“孟尝君收买人心,齐国的人光知道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孟尝君眼瞧着快要当上齐国的君王了。”他又打发使臣上楚国去对楚顷襄王说:“楚王死在敝国,实在是敝国上了齐国的当。秦王屡次三番要把楚王送回去,都给孟尝君挡住了。他如今执掌着齐国的大权,听说就要当齐王了。他要当上齐王,准得来打贵国和敝国。敝国情愿跟贵国联合起来,一块儿对抗孟尝君。请大王别计较以往,重新跟敝国和好吧。”
  楚顷襄王听了秦国使臣的`话,也打发人上齐国去散布谣言。齐湣王听见这些谣言,果真起了疑,收回了孟尝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树倒猢狲散”,孟尝君革了职,那些门客全都散了。孟尝君觉得挺凄凉。只有这位收账的冯先生还一步不离地跟着他,替他赶车,一块儿上薛城去。薛城的老百姓一听说孟尝君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迎接他。有的带了一只鸡,有的拿着一瓶酒,有的拿着牛肉,有的提着一筐子鸡子儿。大伙儿连拥带挤地都来献给孟尝君。孟尝君一见,感动得掉下眼泪来。他对冯驩说:“这就是先生给我买来的情义呀!”冯驩说:“这一点算得了什么?如今您能安居的地方只有这个薛城。俗话说,‘狡兔三窟’,您至少得有三个能存身的地方才能踏实。您要是能借给我这辆车马,让我上秦国去一趟,我准能再叫齐王重用您,增加您的俸禄。那时候薛城、咸阳、临淄三个地方,都会欢迎您。好不好?”孟尝君说:“全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