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众 文 艺大
2摘要:流行音乐在社会大众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流行音
演唱风格美是流行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以刘欢为例,将其还原于社会文化、流行音乐文化环境中,以其历时性角度对以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的“多元化”阶段展开分析。对其在该阶段的艺术经历及作品特点梳理、整理,并提炼出其演唱风格形成后的的“多元化”发展阶段,“民族化、艺术化”的表演特点。
百年恩来关键词:刘欢;演唱风格;“多元化”阶段
一、“新民乐”“新媒介”“新视野”——本阶段音乐文化背景
1996年,国内经济发展过热,经调整后首次出现“硬着陆”现象。各个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国内流行音乐坛出现歌手、音乐人纷纷跳槽及解约事件、唱片出版业危机、演出市场不景气、音乐创作和演唱风格雷同等状况,其发展在整体上呈现出调整——再发展、稳定——不稳定相互交替的局面。
同时,在本阶段流行音乐出现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变化:
1.流行音乐民族化的过程中出现“新民歌”“新民乐”现象。这种“新民歌”以传统民族特和地域文化为基础,以民族曲调、乐器并融入富有民族、地域特的演唱技巧为主体,以极富有时尚感的欧美流行音乐配器方式为表现形式。
2.以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国际交流频繁。国外流行音乐在国内演出市场举办音乐会、演唱会等;与国外联合举办流行音乐为主题的文化交流1;国内歌手参与国际赛事及国际演出。以上交流活动是对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肯定,对国内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3.新的传播媒介。上世纪末,计算机逐渐开始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这种“新”主要表现在流行音乐进入“E歌时代”2:受众了解歌手及聆听音乐已不再局限于唱片公司策划的歌手宣传和传统的唱片、盒带购买模式,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浏览和下载来实现;计算机使音乐制作MD化,网络歌手、网络歌曲开始出现。而这种新鲜、时尚、科技、互动式音乐文化娱乐平台,对 “亚文化”这一庞大体产生了广泛影响。
4.电视媒体也推出了以流行音乐为主题的演唱会性质的栏目。如:央视《同一首歌》《中华情》《欢乐中国行》等。
5.流行音乐的教育、教学专业化。专业的流行歌手培养教学机构出现;体制内院校也开始进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审美教学尝试;甚至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开始开设流行音乐专业;学术界也开始将视角投向流行音乐,对相关现象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分析。
6.流行音乐因地域、国别、年龄等产生的差异和影响逐渐消失。大众对流行音乐的选择更加“国际化”“全球化”。如:亚文化体对“日韩风”“嘻哈风”“R&B”的追捧;中年体亲近亲情、激励题材的音乐作品;清
新的非偶像组合团体如“羽泉”“水木年华”等尤其是在大学生体受到广泛欢迎,甚至像阿杜、杨坤、刀郎这样“沙哑”音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听众体。
二、“跨借”“签约”“晚会歌手”——本时期刘欢艺术经历
(一)电视据主题歌的创作、演唱
经过上时期成功进行各种音乐风格的创作尝试之后,在本阶段,刘欢创作并演唱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影视剧音乐作品。在一度、二度创作中,对其他声乐体裁开展大胆借鉴。
1.对戏曲演唱风格的“跨借”:电视剧《孙武》片头歌《唱一曲大江东去》(1997),汲取了京剧音乐元素及演唱方式。
2.对传统曲艺音乐风格的“跨借”:电视剧《绍兴师爷》主题曲《布衣一生也风流》(1999),采用江浙弹词音乐元素及行腔、咬字的演唱方式。
3.对“民、美声”演唱风格的“跨借”:在本时期刘欢有了对声乐艺术审美意识追求的倾向,开始尝试在唱法上的借鉴和突破。
1998年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片尾歌《你是这样的人》。后又应谭盾之邀参加上海新千年音乐会,演
唱了自己的两首作品(《爱之无奈》《相约如梦》)和歌剧《茶花女》中的选段,受到热烈欢迎。《茶花女》选段的演唱是刘欢对西方歌剧作品的首次演绎。此后,刘欢开始大量演唱西方歌剧、艺术歌曲作品如《我的太阳》(意)等;1999年参加“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并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又先后演唱了《映山红》《一朵鲜花》《怀念战友》等经典作品。
(二)“晚会歌手”“主旋律歌手”
本时期,刘欢频繁参加体制内大型晚会如:1997香港、1999澳门回归晚会;1999年建国50周年“祖国颂”晚会;从1997年起几乎连续参加五届央视春晚等。另外连续两届担任国内体育最高赛事——全运会主题歌的演唱,被媒体称为“晚会歌手”“主旋律歌手”。
(三)艺术成就的最高肯定
与以往以“流行歌手”“音乐人” 的身份获得各种奖项不同,本阶段刘欢所获的奖誉基本是当时文化、音乐领域的最高级别,这也是刘欢艺术生涯获得奖励最多的一个时期。如:2000年,以“著名音乐家”的身份被收入中国国家邮政局出版的“新时期中国艺术家”大型明信片集,并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向全国公开发行;同年,作为全球唯一男歌手被载入美国出版全球发行的《百年SONY MUSIC(原CBS)》大型精装纪念册,作品《爱之无奈》同时入选《百年SONY MUSIC(原CBS)》纪念版;获CCTV 和channel[V]颁发的“新千年杰出男歌手”奖。
2003年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周刊、《北京广播电视节目报》联合举办的新中国建国以来“我最喜爱的电视十佳歌曲”众投票评选中有三首歌曲当选(《少年壮志不言愁》《千万次地问》《好汉歌》),成为获奖曲目最多的歌手;应邀担任中国轻音乐协会首届“学会奖”评委,并获“流行音乐贡献奖”;2003获第三届"音乐风云榜"终身成就奖。2003年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最佳流行专辑”“最佳男歌手”“评委会大奖”,成为获得奖项最多的音乐人。
这些在流行音乐领域甚至是社会文化领域最具重量级荣誉的获得,是对刘欢近20年的歌唱事业生涯中,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及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
(四)签约公司并发行唱片
1997年首次签约Sony公司出版并发行首张专辑《记住刘欢》销量迅速突破40万张,并成为大陆原创音乐史上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
“当你能够听懂这首歌的时候,你一定经历过了那美好与苦涩交织的爱情的冲动,就像是涌动着的地火,沉默间回忆着曾经直上九天的喷发,又仿佛停泊在港湾的桅帆,静静地向涟漪讲述着那遥远的海上,烈日下白浪滔天,不觉岁月流川。”3继上一张专辑出版5年之后,刘欢与京文唱片合作推出个人演唱专辑《六十年代生人——给我的同龄人及后代》(筹备阶段名称为《忘记刘欢》)。刘欢的这张打磨快两年才推出的第二张
“刘欢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阶段性研究
——以“多元化”阶段为例”(1997-2003)
王聚伍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    475000)
理论研究・音乐
大 众 文 艺
3
唱片,曲目基本上都是翻唱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如《亚非拉》《台湾同胞》等。
刘欢在唱片的序言上写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我们上一代的人可能是家灾国难,对于我们下一代的人可能是天方夜谭,对于我们,可能只是似真似幻的童年……”
虽然专辑题名为“六十年代生人”,但是对于60年代生人来说,他们对这些作品并不是太熟悉,另外音乐配器上风格差异过大也使得听众对音乐的质量产生了质疑。一些先听为快的乐评人敏锐地指出:“有点乱,编曲缺少新旧交接的衔接点。”4而刘欢自己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是:“说它的演绎方法,完全是我非常个人化的要求。这张唱片我自己是制作人,后来我就了几个在各个领域都做的比较极端的人,大家全都随性来的。结果歌与歌之间风格的距离特别大全管弦乐的、全电子的、全金属的, 谁都不挨着谁。我说,我就是想要这样的5。对这段意味深长的话,刘欢进而解释说:“首先我不是想怀旧,怀旧对我还早点,只不过想把我们这代人童年的真实印象,以及造成这些印象的好听的歌或者说一种情怀留下来。”6
这是已近不惑之年的刘欢在踏入歌坛二十年之际,用安静恬淡的人生态度反观童年的人生感怀。也正如媒体评论的那样:40岁的刘欢虽然已经获得“终生成就奖”,但他的音乐人生正当年。
(五)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1.担任音乐赛事评委
在本阶段,刘欢应邀担任国内流行音乐赛事的评委工作,凸显其在流行音乐界的地位。如:2000、2002年连续担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两届通俗唱法组评委。
2.代表国家形象参与国际文化活动
刘欢在本阶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如: 1999年起,连续四年(1999、 2000、 2001、 2002)参加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伦敦千嬉宫、希腊卫城和南非曼德拉剧院举行的大型晚会"为中国喝彩";2000年,应邀录制申奥歌曲《我们可以》,并赴莫斯科参加凤凰卫视制作的2008年奥运申办国揭晓仪式直播节目。
(六)《从头再来》《好汉歌》再掀狂潮
1997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下岗”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词汇。刘欢演唱的公益歌曲《从头再来》(王晓峰曲、陈涛词)被内地各个阶层熟知并赢得好评。这首作品朴实无华,旋律朗朗上口,尤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至情、至真的情感表达是对时代背景下广大中年体心境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社会文化层面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共鸣7。
“好汉”一词多指侠义血性男儿。而1997年,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播出,主题曲《好汉歌》传遍大江南北,因曲调简单奔放,成为刘欢歌唱生涯中继《心中的太阳》《少年壮志不言愁》《亚洲雄风》之后传唱度最高的作品,而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则成为这一时期的社会“流行语”。也正是这首作品的成功演唱使刘欢成功地塑造了硬朗、阳刚的艺术形象。
(七)音乐创作的新诉求
虽然刘欢因影视剧音乐成名,且影视剧音乐彰显了其在音乐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但刘欢自己却认为:“一
方面电视作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媒体,传播能力极强;另一方面,为电视剧创作、演唱,音乐人多少得有些‘自我牺牲’,因为歌曲必然受到剧情、风格等的约制,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就会相对狭小”。8 并表示不再接唱影视剧作品。
在本阶段的后期,刘欢潜心于专辑《忘记刘欢》(后出版名称为《六十年代生人》)的创作,试图摆脱音乐类型化的束缚,以求在音乐传播形式及风格和音乐审美诉求上寻新的突破。
三、“民族化”“艺术化”——本阶段刘欢的演唱特点
刘欢在上个阶段演唱的作品已初现多元化的诉求,而在本阶段进行多元化风格创作和演绎的倾向更为明显。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30年历程也是“民族化”探索的过程。从早期的“西北风”到当下的“中国风”都是流行音乐“民族化”“本土化”尝试的体现。刘欢在这个阶段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和演唱尝试。继上个时期《情怨》《去者》等作品之后,
又创作了延续戏曲风格的《唱一曲大江东去》、江南弹词风格的《布衣一生也风流》和民歌风格的《好汉歌》等作品。在此类作品中,大量融入了民族传统音乐曲调,赋予歌词以传统文化内涵,在音乐伴奏上使用传统民族乐器如唢呐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谱例: 《好汉歌》 (赵季平曲 易茗词)
这首作品在歌词的写作上,使用了非常口语化的表述,与“西北风”时期有相似之处。“口语是语言最快捷、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口语本身具有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即一定的旋律性和歌唱性,因此被称为‘歌唱性口语’或‘旋律语言’。口语具有叙述和歌唱的功能”。9
除了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倾向,还使用了生活化的衬词如:嘿呀依儿呀,嗨嗨依儿呀……在旋律写作上运用了很多音程上的大跳,如纯八度、小七度、纯五度大跳,这种大跳使歌曲的律动感增强,再加以“一领众和式”的对比呼应,如歌曲的第一句:“(领)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合)嗨嗨,参北斗啊……”使影视剧的主题内容更加形象化。在二度创作中刘欢再次强化这种开放式的呼喊状态,在每一句的结尾直接保持开口音“啊”的字尾状态,并有意识地咧开口型不做归韵,在大音程的跳度上圆滑上扬且明快有力,用苍劲、高亢的演唱刻画了剧中梁山好汉粗犷、豪迈的刚毅之美。
另外,本时期刘欢演唱了大量具有艺术歌曲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你是这样的人》及歌剧《图兰朵》的片段《今夜无人入睡》等。在演唱的技术处理上突出了摒弃唱法、音乐体裁的差异,追求音乐艺术性的个人音乐审美倾向。
注释:
1.笔者注:继91年赈灾义演、“亚洲雄风”之后,流行音乐在体制内已作为一种国际政治媒介,参与国与国之间和平友谊、和睦相处等层面的文化交流
2.新浪娱乐版 http:// ent.sina .cn
3.选自《记住刘欢》专辑  曲目《爱之无奈》刘欢感言  1998年01月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
4.裴诺.刘欢告诉您40 岁的流行歌手正当年. [N] 音乐周报 2003年4月4日 第3版
5.丁尘馨.刘欢-做歌手重要的是坚持. [J].新闻周刊  2004年第10期
6.裴诺.刘欢告诉您40 岁的流行歌手正当年. [N]  音乐周报 2003年4月4日 第3版
7.笔者注:类似的由《从头再来》引起相关社会大众的激励事件报道很多。如牛月英口述、罗元代笔《下岗的我,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论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到了自己,今年, 我又承包亩地实行租赁承包, 我又把种子埋在了这片热土上..... 源自《兵团工运》. [J].2000.7
8.田梅.刘欢不再接唱影视歌曲. [J] 音乐天地  1998年第4期
9.栾桂娟.歌唱性口语与口语化歌唱.[A].赵宋光.旋律研究论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69.
作者简介:
王聚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讲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河南流行音乐协会,理事。
理论研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