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颂歌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
蔡震*
摘要:诗歌创作仍然是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最主要的文学写作方式㊂郭沫若将自己关于文艺工作的认识和思考纳入了文艺思想体系中,创作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形式到内容,包括题材的选择㊁审美意识的传递㊁诗歌表达的方式㊁语言的运用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㊂其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是歌颂: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方面面㊂其诗歌作品,可以称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诗史㊂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共和国文化科教事业的一位领导人物,郭沫若身份地位的变化,对他的诗歌创作是有相当影响的,他的创作活动已经不完全是一种个人关于人生社会的文学思考和文学表达㊂在很多时候,郭沫若实际上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文化代言者㊂ 命题为诗 成为他创作中的一个现象㊂这应该是时代对于文化需要的一种表现,郭沫若作为诗人满足了这一文化需要㊂而这对于郭沫若,对于诗歌史,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㊂关键词:诗歌文化语境颂歌命题为诗
诗歌写作是郭沫若毕生的文学创作活动㊂从最早能见到的他在1904年的习作,到最晚写于1978年3月的诗作,七十余年来他不曾辍笔㊂在郭沫若的文学生涯中,诗歌创作是其他任何一种文体形式的写作活动都无
法相比的㊂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在其人生的不同时期都有其相应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诗歌创作与此前有了很大不同㊂虽然没能再达到‘女神“那样的高度,但对这些在数量上占其全部诗歌作品约六成的诗作进行考察,无
①蔡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㊂
郭沫若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5辑)
论是对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研究,还是对现代诗歌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㊂
新的文化语境中的写作
要将诗人的创作活动置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㊂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如创作‘女神“时期㊁流亡日本时期㊁抗战时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语境,其对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影响,从题材㊁内容㊁形式,到语言风格㊁审美表达等,都是显而易见的㊂所以,考察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需要先了解其处于怎样的一种文化语境中㊂
郭沫若诗1948年底,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夕,郭沫若与一批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至东北解放区,然后抵达刚刚和平解放的北平,准备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㊂在参与筹备政治协商会议的同时,郭沫若还参与了另外一项对新中国文化事业非常重要的工作:筹备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㊂在这个代表大会上成
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当选为文联主席㊂事实上,文代会是先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这足见新生的共和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㊂从郭沫若在文代会召开前后所撰写㊁发表的文章㊁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新中国文学艺术工作的方向及其应有的文化语境,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与认同㊂
郭沫若认为,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文中简称‘讲话“)就是新中国文学艺术工作所应遵循的指导方针㊂他在亲自起草的文代会开幕词中写道: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已经给予了我们明确的指示㊂这个讲话里的原则性的指示一直是普遍而妥当的真理㊂在今天我们应该明朗地表示:我们要一致接受的指示,把这一普遍而妥当的真理作为我们今后的文艺运动的总指标㊂ ①在另一篇文章里,郭沫若把‘讲话“确立的文艺方针阐释得更详细: 要我们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加强我们的政治性和思想性㊂要我们分清敌友,采取适应的态度, 一切危害人民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 ㊂要我们以工农兵为对象,要 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㊂要我们学习马列主义,学习社会,要我们掌握着 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
①郭沫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辞“,‘人民日报“1949年7月3日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