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不须放屁”诗是什么意思
    作者:龚令民
作为一代伟人,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名诗人、一名书法家。郭沫若在评论的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家的顶峰。”但是具体到某一诗篇时,大家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如两首著名的《沁园春》,一首《沁园春·长沙》,一首《沁园春·雪》,皆为公认的名篇。但写于1965年的《念奴娇·鸟儿问答》却因其中一句“不须放屁”至今仍存在不小的争议: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首诗特别就特别在下面两句,一句是“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另一句是“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跟很多人平常都习惯的文绉绉的诗词完全不同。第一觉得明白如话,缺少诗味。第二就是觉得“不须放屁”,有些“粗俗”,跟所谓的诗为雅事,词为艳科不搭边。而笔者认为,这其实正是诗词的伟大之处。
为说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先来大概解释一下这首词。这是一首寓言词,词的写作背景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 ,赫鲁晓夫被美国吓破了胆,对社会主义信仰产生动摇。196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致信苏共中央,提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赫鲁晓夫表示完全不能接受。《鸟儿问答》反映的正是对这场辩论的看法。其中鲲鹏用来自喻,“蓬间雀”则用来形容赫鲁晓夫。因为1959年访美时,赫鲁晓夫曾以鹌鹑,也就是“蓬间雀”进行自喻。当时,他把美国人对他的邀请说成是“山鹬约请鹌鹑到它那里去做客”。同时,鲲鹏和“蓬间雀”又出自《庄子·逍遥游》,所谓鲲鹏展翅九万里,其翼若垂天之云;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该词前半阙写“蓬间雀”被西方世界的“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坏了想要逃跑。下阕则是鲲鹏和“蓬间雀”的对话。鲲鹏觉得这么一点小小的威胁就把你吓到了?世界就这么大,你打算跑去哪里呢,你的责任何在?“蓬间雀”则想远离是非,跑得越远越好,“有仙山琼阁。”他的理由是,前年我们和美英签订了“三家条约”,即“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可以换取一定程度的和平,同时,我们理解的共产主义就是“土豆加牛肉”。鲲鹏觉得,你如此容易满足,革命理想高于天,你的共产主义信仰何在,你想把路领向何方?不要再放屁了,我们的理想和你不一样,核武器我们不怕,帝国主义我们不怕,斗争我们不怕,我们的理想就是要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天地翻覆”。解释清楚这首词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前文说的两
郭沫若诗点争议,就会发现,那两处虽然字句明白如话,但是力量一点不弱。“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反映的正是一种被吓破了胆,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则用一种浅薄的语言讽刺把共产主义理解得同样浅薄狭隘的赫鲁晓夫。试想,如果这两处写得文绉绉的,是不是会在表现方面大打折扣呢?同时也会削弱全词的流畅性,读起来,就没有那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感觉了。至于“不须放屁”,我们先看前面几句,在它之前,下阕开始之后除第一句外,全是“蓬间雀”的答话,表明看上去,“蓬间雀”说的似乎也有点道理,但是鲲鹏的出现则如平地一声雷,将这些歪理邪说统统斥为“放屁”,用一个义正言辞的断句,将你前面的一个长句,几点理由全部否定。试问,在这里,你还能想到更好更有力量更具表现力的方式来替换么?紧接着,一个“天翻地覆”直接呼应“不须放屁”,同为共产党人理想和目标高下立现。说到这里,你还觉得的这首词“粗俗”么?(本人郑重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创,所选图片皆出自网络,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