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
212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注意事项及原则
李庚,杜承宸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地名是人们赋于地表某一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的正确写法不仅关乎论文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涉及国家主权、文化话语权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尊重。文章总结科技期刊中常见的地名书写错误,包括非常见(常用)地名书写、拼写错误,争议性地区或共有地区书写不当,地名变更后专有名词书写混乱,地名的翻译不准确、不正确。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三条地名书写应遵守的原则:规避性、替代性原则;首次出现进行说明、规定原则;查资料,保证正确性、标准性原则。
关键词:科技期刊;地名书写;地名拼写;地名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212-03
一、引言
地名是人们赋于地表某一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不仅包括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山川等自然区域,也包括国家、城市、街道等人造、人为区域。地名的最大作用是使人们对某一地方的称呼达成统一,避免出现混乱和不必要的误解。关于地名写法的规定、国家标准有不少,也有很多学者讨论过如何正确书写、拼写、翻译地名。
在科技期刊论文中,地名从来不是研究的重点或热点,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地名的正确写法不仅关乎论文的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更涉及国家主权、文化话语权和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尊重。文章通过对科技期刊中地名写法的常见问题进行汇总、讨论,提出几条地名书写原则。
二、地名书写中的常见问题
(一)非常见(常用)地名书写、拼写错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般作者都是使用智能输入法在电脑上撰写论文,手写中易错的地名如“株洲”误写为“株州”、“苏州”误写为“苏洲”已很少见。但科技期刊论文中的研究地点经常会位于一些偏远地区,所涉及地名比较少见,输入法的词库中往往没有收录,有些粗心的作者如果按照想当然或者过于信任输入法,就极有可能出现错别字,如将“巴颜喀拉山”误写为“巴彦喀拉山”
[1]
有的地名虽然常见,但因为是多音字或形近字,很多作者不清楚读法,所以在英文摘要或者图表名这些需要拼音的地方容易出现拼写错误,如“六安”中的“六”,将“lù”误写为“liù”;“亳州”中的“亳”,将“亳”误写为“毫”,或将“bó”误写为“háo”,类似的还有广州市的番(pān)禺区、福州市的闽侯(hòu)县、
山西省运城市的解(hài)州镇、甘肃省宕(tàn)昌县等。
(二)争议性或共有地区书写不当
目前国际上有一些争议性的岛屿、地区,有的作者在书写这些地区的地名时非常随意,这容易导致国际争端。
比如现在的一些争议岛屿、海峡等,所涉争议方对争议岛屿、海峡等的称谓各不相同,在书写这些岛屿、海峡等的时候,极易产生书写不当。
(三)地名变更后专有名词书写混乱
近年来,有的市、县由于各种原因变更了名称,如“襄樊”改“襄阳”、“广济”改“武穴”、“苍山”改“兰陵”、“中甸”改“香格里拉”,导致原来以该地命名的河流、断裂等专有名词书写混乱。以涉及武穴的断裂为例,“襄樊—广济断裂”的书写大部分作者仍沿用“广济”这一地名[2],也有写为“襄樊(襄阳)—广济(武穴)断裂”的[3];但对于“瑞昌—武穴断裂”,则全部使用“武穴”[4],而不用“广济”。
(四)地名的翻译不准确、不正确
科技期刊中的摘要、图表名一般都要求附有英译;有些科学研究的地点在国外,所以科技论文中偶尔会涉及地名英译汉的情况。地名的汉译英和英译汉都是作者非常容易出错且编辑容易忽视的地方。
中国地名英译通常遵循“音、形从主人”的做法,英语地名汉译一般遵循“音从主人”的做法,用汉语相近的读音翻译,同时兼顾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原则。但实际翻译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大部分科学研究都是在国内完成,所以科技期刊中地名英译汉相对较少,加上《新英汉词典》《英华
大词典》等工具书中都列有英美等国家的重要地名,所以英语地名汉译的难度较低。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2卷第20期 Vol.12 No.20 2021年10月 October  2021
要凸显在有多个译名(曾译名)和没有明确译名的偏僻地区。
例如,泰国旅游胜地“Phuket Island”一般译为“普吉岛”,但有少数文献中会使用“布吉岛”[5];南美的“Amazon River”现统一译为“亚马孙河”,但有的作者仍用旧称“亚马逊河”[6];英国的“Greenwich”现统一译为“格林尼治”[7],但有的作者仍用旧称“格林威治”[8]。
地名的汉译英相对复杂得多,存在专名(拼音)+通名(意译)法、专通名(拼音)+通名(意译)法、专名(意译)+通名(意译)法、重命名法、完全拼音法、错译法等多种形式[9],如“科学路”被译为“Kexue Road”“Kexuelu”“Kexue Lu”“Science Road”,又如“三江源”被译为“Sanjiangyuan”“Three-River Headwaters” “Headwaters of Three-Rivers”“Three-River Headwater”“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Lancang River”“Three-Rivers”等至少6种形式;存在一名多译、多种翻译方式混用、无视通名专名化、无视原名自行翻译、缩写不展开等问题,如张金福等[10]统计过,庐山的译法多达16种,包括“Mount Lushan(Mt. Lushan)”“Lushan Mountain”“Mount Lu”等。
新疆、西藏、内蒙古部分地名的英译更是多样,如“日喀则”的译法有“Shigatse”[11]“Xigaze”[12]“Xigazê”[13]“Rikaze”[14]等;“那曲”被译为“Nagchu”[15]“Nagqu”[16]“Naqu”[17];即使是最常见的西藏,学者们也有两种写法:“Tibet”“
Xizang”[18]。
三、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应遵守的原则
关于地名的书写、拼写,国家出台了很多标准、规范、规定,主要有195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1976年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1976年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音写法》、1984年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区部分)》、1986年的《地名管理条例》、1996年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的《地名 标志》(GB17733-2008)、2012年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2015年的ISO 7098《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也有很多学者对地名书写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但中国地域广、民族多、语言种类丰富,导致地名的写法非常复杂,没有统一的定论。
地名是人类为了相互交流的便捷性、准确性,而对地理/人造实体进行的代称、命名。地球上的地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充的。地名初期多由个别人或少数体提出,经多数人认可方才确定下来的。
地名大致可以分为描述性和记述性两种,但命名的过程中往往会掺杂个人和民族情感、政治性因素,有的地方甚至多次改名。对于此类地名的书写是一个令广大编辑头疼的问题。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大多是专业出身,少有文学、语言学基础,在书写地名时很容易出错。
笔者认为,在科技期刊中,地名仅仅代表一个研究区域,没必要像做学问一样深究其写法,更重要的是准确阐述其地理位置。基于这一思路,提出科技期刊中地名书写的三点原则。
(一)规避性、替代性原则
如非必要,对于非常见地名、争议性区域,应尽量避免书写其名称,或者以经纬度示意后用“研究区”等词语替代。
如研究某争议性岛屿地震序列的论文需要将所有发生过的地震投影到地图中,这时可以删去所有岛名,然后添加较密集的经纬度线,如文献[19]。这样既能避免书写争议性岛屿不当时可能引发的国际性问题,也可以节省校对地名的时间。
如果要对具体地区进行描述,可以在地图中标注以数字命名的图例,然后用数字替代地区进行说明。
又如研究西藏林芝地区冰川变化的文章,在给出研究区冰川信息提取结果的时候,仅需标注大的地名(县级)即可,县级以下地名或者地名的拼音都无须在图中标注,如文献[20]。
对于非常小的外国地名,如果没有准确译名,建议不翻译,以原语言名的方式书写,但应该给出其具体经纬度坐标或区域图,以准确标注其位置。
(二)首次出现进行说明、规定原则
对于有多种写法、译法或改过名称的地方,可以在首次出现的时候进行说明,后文具体按照某一种写法进行书写。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如前文提到的“襄樊—广济断裂”,可以在首次出现的时候写为“襄樊(现襄阳)—广济(现武穴)断裂”或“襄阳(原襄樊)—武穴(原广济)断裂”,后文相应按照“襄樊—广济断裂”和“襄阳—武穴断裂”进行阐述。
又如荷兰Overijssel省Giethoorn村一般被译为“羊角村”,其实按照“音从主人”的原则,翻译为“希特霍伦”更为合适,但如此翻译明显不利于读者理解。
因此,建议在首次出现该地名的时候写为“希特霍伦(羊角村)”,后文用“希特霍伦”或“羊角村”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213
编辑出版
214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均可。
(三)查资料,保证正确性、标准性原则
对于研究区地名有多种写法,又无法规避的时候,必须谨慎对待,在查实资料后确定其最准确、最符合标准的写法。相关国家标准已经在上文中给出,常用的工具书主要包括《英汉汉英中国地名词典》《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新疆地名大词典》《西藏地名》等。
如前文提到的“庐山”16种译法中,根据国家标准、工具书、文献,最后认定译为“Lushan”是最标准的。
又如,笔者曾编校过一篇研究刚果河流域水体分布的论文[21],文中将“通巴湖”译为“Tongba lake”,初看并无问题,但仔细思考后发现,“通巴湖”一词本就是译名,书写英文名称时应按照原名,查证后将其更正为“Tumba lake”。
如果涉及特殊区域地名,其写法更应慎之又慎。对于难以确定的地名,建议以官方用语为准,可以参考自然资源部网站提供的各种标准地图或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检索。
对于实在查不到权威资料的,在不涉及主权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借鉴其他文献的写法。如果连文献的写法都各不相同,笔者以为应按照当地人的写/读法为准。
如甘肃省一处名为“礼县—罗家堡”的著名断裂,因“罗家堡”此地较小,未能查到权威资料的读音;相关
文献的英文摘要中,“堡”字三个读音“pù” “bǎo”“bǔ”都有,而三个读音的意思又均可用于地名。
对于此情况,笔者首先要求作者与当地人沟通,询问“堡”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当地人发布的自媒体视频进行核实,最后确认应读“罗家堡(bǔ)”。
有意思的是,重庆市黔江区有一个水库叫“罗家堡水库”,但其读作“罗家堡(bǎo)”。说明即使写法相同的地名,其读音可能不同,编辑在进行英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四、结语
地名的准确书写非常复杂,虽然科技期刊对地名书写的要求不高,但也不能太随意,至少要保证表意正确、无错误。
文章对此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一是要培养编辑的职业敏锐性,对于易错的地名要非常敏感,及时发现后
进行查证;二是常备各种工具书、国家标准,保存各种;三是将论文中所有碰到过的非常规地名记录下来,以备下次查用,可以节省在浩瀚的资料中查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青海省北巴颜喀拉山地区遥感影像特征及遥感地质特征
[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3):50-52.[2] 胡庆,余松,杨钢,等.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地震危险
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6):26-32.[3] 刘少明,郝洪涛,胡敏章,等.湖北应城M4.9地震前重力变化[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40(6):581-584.[4] 张丽芬,姚运生,廖武林. 2011年MS4.6瑞昌-阳新地震的震源机
制及发震构造探讨[J].地震地质,2013,35(2):290-299.[5] 李作明,林海勇.试谈泰国布吉岛受海啸侵袭的沿海地区的地质
效应及其对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的启示[C]//中国地质学会,广东省地质学会. 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论文集.中山:中国地质学会,2006:1-2.[6] 冯贵平,宋清涛,蒋兴伟.卫星重力监测全球地下水储量变化及其
特征[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9,34(4):822-828.[7] 舒宇.是“格林威治”还是“格林尼治”?[J].中国科技术语,
2012(4):37-37.
[8] 朱文一.塑料瓶线:伦敦“低线”竞赛绿设计方案,伦敦,英国
[J].城市设计,2020(1):106-112.[9] 李捷.地名翻译中的目标语倾向性[J].标准科学,2020(11):
36-43.
[10] 张金福,吴兰.中国地名翻译混乱的成因分析:以江西“庐山”
英译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89.
[11] 孙维,余成,李少伟.日喀则市农业生态足迹研究[J].环境科
学研究,2008,21(5):214-218.[12] 周海,尚可政,王式功,等.日喀则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科技,2011,39(2):165-171.[13] 郝红兵,谢小国,刘康林,等.综合物探在日喀则地区水文地质调
查中的应用[J].四川地质学报,2019,39(1):143-147.[14] 杨志刚,建军,洪建昌. 1961-2010年西藏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分布
特征[J].高原气象,2014,33(1):37-42.[15] 达瓦泽仁,央美,王秀明,等.那曲市历年冰雹日数变化特征及冰
雹、雷暴环境条件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8,41(4):82-89.
[16] 刘火霖,胡泽勇,杨耀先,等.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冻融过程的数值
模拟研究[J].高原气象,2015,34(3):676-683.[17] 于宝政.那曲县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分析[J].西南农
业学报,2018,31(4):765-769.[18] 王鹿鸣.“Tibet”或“Xizang”:关于“西藏”英译的讨论[J].西藏
研究,2014(5):102-106.[19] 刁桂苓,李钦祖,陈敬伟,等.千岛岛地区地震序列特征[J].
地震学报,1999,21(3):266.[20] 张廷斌,张建平,吴华,等. 1990—2000年间西藏林芝地区冰川变
化研究[J].冰川冻土,2011,33(1):14-20.[21] 汪俊涛,朱勇超,高飞,等.基于CYGNSS 数据的星载GNSS-R 水
体分布探测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1,41(8):777-782.
作者简介 李庚,硕士,编辑,编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编辑实务、期刊发展。
杜承宸,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期刊数
字出版与网络化、编辑实务。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