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思考》教学设计
生命的思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清情怀;
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
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
难点: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活动1:运用你的经验P88----说说你所知道的“最长的生命”。
教师提问: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生命的思考
教师提示:可以从多角度思考,如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等。带着这个疑问,我们
开启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等角度对“生命可以永恒吗”进行思考和探问,激发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并未本框的教学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生命有时尽
活动2:探究与分享P89----生命故事感悟
活动问题:你或你身边的人有“蒙难”的经历吗?回忆并分享。/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分享情况适当分享自己的“蒙难”经历(怀孕生孩子经历)。
展示知识点:1.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中产生的,我们是幸运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生命故事感悟”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中的“蒙难”经历与感受,以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这种亲历性的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引领学生从被动听
别人的故事到真正走进自己的生命历程,在真切的生活回忆中引发自我体验和感悟,从而逐步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教师过渡:生命中有些“蒙难”经历,我们能幸运地跨过去,然而,有些时候却不能幸免。下面视频中的主角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请观看视频。
活动3:观看视频(青年漫画家熊顿与“肿瘤君”抗争、乐观面对死亡的真实故事)
活动问题:小组讨论----“生命可以预知吗?我们能抗拒死亡吗?”
展示知识点:2.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逆的;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属,我们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讨论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的社会信息和学生生活信息,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以近年很具影响力的电影《吧!肿瘤君》为切入点,再现青年漫画家熊顿与“肿瘤君”抗争、乐观面对死亡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入讨论,促使学生反思及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过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培养感激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师过渡:熊顿是独生女,很多像她一样的失独家庭,为了弥补失去孩子的痛,会挑战身体极限去追生另一个孩子,然而后来的孩子尽管能在精神上弥补这份痛,却无法完全代替失去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活动4:阅读P90相关链接----“手掌中的生命秘密”。
教师补充:除了指纹,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还有个人独有的生命密码,如胎记、痣或者各自独特的性格、气质等等。
展示知识点:3.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设计意图:通过“手掌中的生命秘密”的相关链接,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秘密,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二、生命有接续
活动5:调查访谈----“你在父辈、祖辈哪里继承了什么?”“你的家风是什么,对家庭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间互相访谈)
设计意图:“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这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运用调差访谈的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每个人既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6:观看视频----民俗传承
展示知识点1.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2.生命的接续,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设计意图:用视频补充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命在精神上的接续。
活动7:朗读----P92阅读感悟“季羡林人生感悟”(播放背景音乐天空之城)
教师提问:在人类社会发展链条中,你将扮演哪一环?
在家里,我的身份?我的使命?在学校里,我的身份?我的使命?在社会中,我的身份,我的使命?
教师总结: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担当责任,完成使命,让自己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亦如刚刚视频中龙狮的传承,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的更替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展示知识点: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个,为自己的生命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使命与家族的传承、家乡的建设、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