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七年级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摘要:正确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意识,才能走出生命的误区,以及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作更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反思,遵循课标,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的平台,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内涵,成长为有活力、有个性、有道德、有人格的人。
关键词:生命  价值  尊重  珍视
根据生命的思考”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形成一个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生命态度,通过良好的教育方法,启迪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及其价值,自觉成长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张扬个性,掌握创造道德智慧的人。因此,新课程与原课标相比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增设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当前,人们大多从近几年青少年自杀、伤人数目攀升的残酷事实出发,从预防悲剧的理性层面上来教育青少年珍视生命。笔者认为,对于生命的认识应该是多角度、深层次的诠释。我们可以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的平台,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开始,让学生感知生命,只有从小树立起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珍视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才能不断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以及对生命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作更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反思。
一、整合国内外教育取向,对学生进行多向的生命教育
国内与西方对生命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国内对生命的理解多从伦理教育的方向出发,以全人的教育观念为本,活在“天、人、物、我”的社会关系中。从上天的“仁”谈到生命的终极价值,是一种从生论死的教学概念。而国外受30年代战争影响,工业革命伴随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普遍对死亡的意义与本质感到好奇,对生命的理解着重从死亡出发。从生命的终极价值谈到生命对上苍赐予人类的最珍贵礼物,是一种向死论生的教学概念。而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成年人与孩子讨论死亡过于沉重,因此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无形中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些模糊或者不正确的概念,从而他们对死亡产生迷惑和不解。事实是,传统文化习俗对死亡问题表现出来诸多避讳并没有给一个个生命如期地带来喜悦和幸福,相反,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却将许多年轻的生命带入了死亡的深渊。为此,我们就要将死亡的知识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可以永恒吗?,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完整性就是体现在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只有科学地理解和接受死亡,才能降低学生今后面对死亡时的焦虑,从而更深入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的经验,而且要保留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全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与宇宙的互动关系中发挥生命的潜能,增强生活的智慧,每天做更好的自己,展现永恒的生命价值。
二、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分享,让生命触动生命
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充分倡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使学生个体的生命经验融进课堂。提高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让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渗透到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真正内化到心灵深处,打开生命的世界,启迪生命的智慧,培养生命的理性,涵育生命的情怀。为此,必须做到:
1.注重思考与反省,引领学生表达爱与恨。生命是人类知识的源头,生命的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不停地上演。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影片中的人物和作品中的典范来触发学生对生命的感动,审视人生的意义。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列举日常搜集到的感动人心或生命感动的事实,进行真人案例故事的讲述与分享,帮助学生从每一则故事中获取对人生或生命的新的触发。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呈现在疫情期间,病人与新冠病
毒作斗争或在生死边缘与死神抗争的人物事例,鼓励学生不要轻易放弃生命,珍惜生命的可贵;或与学生共同阅读如《心灵鸡汤》、《旷野的声音》等激发生命潜能的高品质书籍的段落,进行读后心得的分享与讨论;亦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安排学生欣赏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片子,为他们提供从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人生议题的机会。不同年龄时期、不同品质的人,在不同的时空对不同的对象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生命叙事。而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或更容易的是用动作,即用形体或绘画来表达。所以教师要想更好地了解学生,必须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情绪动作。总之,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生命的心曲,袒露心扉,不仅是满足个体生命寻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需要,也是教师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引领他们表达爱与恨、传授道德观的最佳方式。
2.注重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在感受。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角扮演、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来体验生活,提升生命的意识。感受“真实情景”中各种人物的情绪状态,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学生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在体验式活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让每位学生将书包反背于胸前,所负之物必须达到10公斤,并不能用双手支撑,然后参加的人以竞赛接力的方式快走,或做一些诸如弯腰拣东西.、爬楼梯等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了解
到母亲为自己生命的诞生和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培养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设计模拟盲人生活的情境,或者让学生体会肢体残疾的不便,以引导他们了解自我生命的无限潜能,用更宽容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尊重和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体验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注重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生命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生命的故事来源生活,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认识自身与其他生命的重要性,更要回到生活中加以践行,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个人价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共同的活动,开展共同的项目来培养学生对弱势体的关爱,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或者利用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或社会上的一些偶然事件进行生命教育。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抵制预防艾滋病的展览,参观医院育婴室、养老院等相关场所,鼓励他们到此类社会机构从事义务服务,从助人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生活经历,体会自我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在实践探索中,让生命充盈,在人与人彼此的关切中传递温暖,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只有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才能打破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增进相互悦纳,以及生命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