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研究
1: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  D:燕乐
2: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 B:双调
3: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C:依曲拍为句
4: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 )  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5: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 )  A:范仲淹《渔家傲》
6: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 ) C:《片玉集》
7: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B:多用赋体
8: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  B:欧阳炯
一、默写
1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    辛弃疾 摸鱼儿
更能消、几翻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3、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    柳永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 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二、名词解释
1、    《花间集》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唐末五代18家词500首,编为《花间集》。这是唐末五代词人的总集。《花间集》确立了词的香艳的风格,奠定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是一家”
“自是一家”具体表现为,在词的内容、题材、格调方面,应摆脱男子作闺音的状态,即事抒怀,写开阔之景,抒高远之志,寄新奇之意。在风格上提倡阳刚之美。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苏轼的“自是一家”则是一种追求自由境界的表现。东坡曾说过:“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3、    十大词人
其统计数据来自五个方面:现存宋词别集的版本种数、宋代词人在历代词话中被品评的次数、宋代词人在20世纪被研究、评论的论著篇(种)数、历代词选中宋代词人入选的词作篇数、20世纪词选中两宋词人入选的词作篇数。
1.辛弃疾  2.苏轼、周邦彦(并列)  3.姜夔  4.秦观  5.柳永  6.欧阳修  7.吴文英  8.李清照  9.晏几道  10.贺铸。
4、    诗余
诗余”这个名称比长短句和乐府来得更晚。宋人称“诗余”的最早记载,是成于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的王?的《野客丛书》,书中引用了《草堂诗余》。从现有文献看,以“诗余”称词集,皆在乾道、淳熙年间,此时词体早已成熟。北宋人把附在诗集后面的词称为乐府或长短句,南宋人开始有人称词为“诗余”。明人张?作词谱,其书名为《诗余图谱》,从此,“诗余”便成为词的“又名”。诗余便含有“诗之余绪”或“诗之变体”的意思。前者认为词是传统的诗歌的“剩歌余绪”,是“诗人之余兴”。
5    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狭义上,是依据乐曲来源而区分的不同的乐曲门类,它与清商、西凉、高丽等乐曲并列,成为唐宫庭十部乐之一。是隋唐时候便已中国化的新型音乐。广义的燕乐,则指燕享之乐,泛指一切在宴会演奏的乐曲。在隋唐时,上列唐宫廷十部乐都谓之“燕乐”而狭义的燕乐常常是宴会开始时所奏的第一部。但其余各部均可在宴会上演奏。这种广义的燕乐,是唐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它被当时的日本视为“唐乐”。唐代教坊曲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它比雅乐、清乐富于新鲜感和刺激性。燕乐的演奏场合主要是宴会,具有娱乐性、通
俗性。
6、常州词派
    “浙西词派”之后,清代另一个最具影响的词派崛起,那就是“常州词派”。“常州词派”的创始人是常州武进县人张惠言(17611802),他在《词选序》中阐述了其论词主张。面对清代词坛重形式、轻内容的基本倾向,张惠言试图从诗词同源的角度来“尊体”,以此提高词的地位,来解决词坛颓风。而词的创作则应重立意――“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具体而论,“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主要指“感士不遇”和“忠爱之忱”两大方面;“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则是讲究比兴寄托。他的《词选》入选标准“义有幽隐”,而其笺释则充分展示了他抉发微言大义的“本领”。他把解经的“依物取类,贯穿比附”的方法用之于文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的“发现”是作品意义的再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张惠言的“发现”有泛政治化的倾向。且往往把释义与考索作品本事相混淆,反而限制了作品的意义和形象。因而失之偏狭。
7、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他一生不曾做官,往来于仕宦之家,过着清客生活。他是宋代词人中少有的精通乐律者之一。其词集《白石道人歌曲》存词84首,其中以应范成大之请而作的《暗香》、《疏影》最为有名。
三、简答
1、  辛弃疾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大词人
原因是当代词选名列第1,历代词选名次第4,历代品评第4,版本名次第2,存词第1,所以当之无愧成为古代第一大词人。
2、    南宋豪放词的两大特征
以“稼轩体”为代表的南宋豪放词,有两大特征十分明显,一是英雄主义的基调和主体意识的强化,二是形式上的以诗为词,以文为词。
3、    敦煌曲子词的文体特征?
答:敦煌曲子词显示了词这种文体的原始风貌。其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制的随意性、内容
的限题性和语言的俚俗性。
    在体制上,一是很多词调的字数不统一。二是平仄不拘,如《捣练子》。三是叶韵简单。律化的词叶韵复杂,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的还严辨四声,如《虞美人》的格律是四转其韵,而敦煌词大都一韵到底,   
在内容上,“本题咏本事”,即调名与词意吻合的现象较为突出。如《酒泉子》三首咏舞马宝剑与(酒泉)边地将士,《虞美人》就写美人。据统计,敦煌词“文对其题”的共15调,47首。(任半塘《敦煌曲初探》。)不只敦煌词,同时期的中晚唐诗人写词也还有这个特点,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张志和的《渔歌子》都是如此。而当律词登台,本意与调名就不再统一,调名纯粹成为一种形式的代码,而不具备对内容、情调的指导作用了。内容不受调名的限制,意味着文人的思维不受限制以及文体具有了无限涵容的能力。
在语言上,早期词的俚俗性十分明显。正是因为这一点,人们总觉得敦煌曲子词是“民间词”。语言双关,却明白如话。
4、谈谈秦观词雅的特点。
    秦观已开雅词之首。
    李清照在《词论》中强调文雅、典重,批评花间词淫艳、低俗, 见出她对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高洁追求。秦观的“专主情致”受到李清照的肯定。秦观抒情之作,情深挚而意蕴藉,颇具纯情淡雅之美。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情韵兼胜,真是天生好言语。秦观深于情,而身世遭际又很不幸,便“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词中多有伤感而又凄迷之篇什。
《踏莎行》写出了宦海沉浮中的凄凉感受:
    辛弃疾的词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黄庭坚称此词“语意极似刘梦得楚、蜀间语”。看到了其中的迁客之悲。
观的雅,既是内容的雅,又是语言的雅。这是雅词的完美境界。
5、简述姜夔自度曲《扬州慢》的独创性。
  自度曲的最大特点是独创性以及与此相关的难以复重性。姜夔的《扬州慢》比较典型。从词的创作过程看,本题写本事是早期词的特点,律词一问世,便意味着题与意的分离。而自度曲因是作者首创,在命题时往往根据内容确立曲牌名称,或根据某一特定的音乐来为乐曲名篇,继而在填词时也遵循题意。而姜夔有时可以先成文词后制曲,其《长亭怨慢》序云:“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阙多不同。”因精通音律,故可“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题与意的相互关系看,词到此时似乎又回到早期的写作方式,不过,这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级的创造阶段了。
    把《扬州慢》与《渔父》、《忆江南》等词调作一比较便一目了然。《扬州慢》是姜夔过扬州,有感扬州的两次兵乱而作。词前有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于是,一首“《黍离》之悲”的哀歌因此而产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
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因姜夔独具的内容特与抒情风格而带有绝唱的意味,其“黍离之悲”因首唱而定格,使后人在用此词调来抒情时受到很大限制,因而继作不多,这或许能说明词体“封闭性”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