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职学校-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附件3: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是新世纪我省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全面加快我省卫生人才事业发展,适应我省经济发展和人民众日益增长的预防、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确保我省率先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广东省“十二五”卫生人才规划》和《肇庆医专“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特制订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中西部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高素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加快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进程,根据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
“到2015年,经济或教育发达地区的乡村医生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历,经济或教育中等发达地区的部分乡村医生应具有高等医学院校专科以上学历”的目标,坚持医疗卫生工作为维护和促进人民众健康服务的宗旨,加快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事业发展,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人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明确高职高专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实训条件、管理模式和办学机制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临床医学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走“校院合作、医教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类助理医师。
二、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社会需求情况
据统计,广东省全省共有卫生人员3482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83351人,占81.4%;具有博士学位的占0.5%;硕士学位的占1.9%;本科学历的占15.2%;大专学历的占18.9%;中专及以下的占63.4%。全省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员4.46人,卫生技术人员3.63人,执业(助理)医师1.45人,注册护士1.18人。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比东部沿海省份低。目前我省广大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与现有卫生人才状况的矛盾仍比较突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省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只占卫生人员总数的6.7%,初级及以下人员占
74.1%。卫生人员中专学历以下占63.4%。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乡村医生的素质低,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3.1%。有的乡镇卫生院没有1名执业医师,甚至没有一名大专学历人员。四是复合型人才比较少,管理人才缺乏。
提高现有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是当务之急。根据我省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现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成人本科、专科层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一定时期内尚需加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员的培养,其就业前景广阔。
三、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发展规划
(一)完善管理体制
1.在进一步完善校系两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认真讨论研究,对专业的建设管理、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管理。
2.为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并取得行业的指导与支持,学校以医疗机构、用人单位为依托,重新聘请医疗机构、用人单位和临床医学职业教育专家,调整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指导学校制定专业的建设、
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教结合,积极争取医院(实习基地)的支持与参与,对专业的发展、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等重大原则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使学校及时作出决策并加以实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培训方案。
(二)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造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拥有麻醉、五官、影像诊断、妇幼等专业四个专业方向。为了抓住专业为农村基层、社区培养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门卫技人才的宗旨,不断建设和改造、充实专业,在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拟进一步改造临床医学专业,进一步适应粤中西部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至“十二五”末,该专业的专业方向达到5-6个,办学规模力争达到总数2500人左右。
(三)形成特的教学模式
加大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力度,突出职业教育特和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医学模式的改变及社会的需求,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注重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
、培养目标的技能型、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具有明显的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特征,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的教学模式,实施“校院合作”的“2+1”育人模式,即第1、2学年校内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第3学年年医院毕业(顶岗)实习。为适应基层医疗单位职业岗位的设置和要求,增强适应面,提高就业率,拟设计“大专业、小方向”的课程体系。即:第一学年开设通适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大专业),第二学年开始按“临床医学、影像诊断、麻醉、妇幼”等不同的岗位方向(“小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学生根据个人志愿和就业岗位方向分流学习。
根据二十一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为目标,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课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围绕知识、技能、情感的协调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创新和优化,并以此为依据设置“人文社科”、“职业基础”、“专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等四大课程模块,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
(四)改革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要加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关键是要彻底改革现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富有专业特的临床见习、实习计划。在见、实习带教过程中,坚持“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认真、严格要求和严密组织)的原则,强化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临床实践的质量,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基于毕业生岗位工作过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临床见习模式:由教研室编写教学日历,安排病房见习内容和实训教学内容及带教教师,购置进口电子标准化模拟病人1~2套;针对电教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并制成试卷,在上实训课时发给学生,当堂交卷。此考核内容与学生的出勤率共同记入见习课程成绩中,协助生产实习处专门负责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组织见习课内容的考核及检查学生见习的出勤情况,考评临床教师的带教质量。
2.毕业实习模式:按内科、外科、妇儿、五官等组进行轮转。制定《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毕业实习大纲》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毕业实习手册》,每科实习结束时安排出科考核。因病、事假缺考者择期安排补考。考试成绩由各教研室登记并记载在毕业实习手册中。出科考试项目及毕业实习内容详细,包括临床实习病种、临
床操作项目、临床资料基本要求,《毕业实习手册》使学生一目了然,做到在实习中有的放矢。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行动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团队化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六)按照“真实设备、真实情境、真实工作过程”(三真)情境建设实训基地
创建设备先进、配套合理、资源共享、管理完善的实验室。将现有隶属于临床系的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临床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外科实验室建设为学校重点实训基地或省重点实训基地。
(七)严格教学质量管理及教学督导评估
肇庆学校
1.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质量控制
(1)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由系部督导员、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课程负责人组成,按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临床见习带教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检查性听课、师生座谈,参与学校及系部、教研室组织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了解教师施教情况,然后向教师反馈、提出改进意见。管理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依靠人来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
(2)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①制定临床见习学生管理制度及临床见习大纲、学生毕业实习管理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及毕业实习大纲。
②临床医学系由专人负责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不定期抽查学生出勤情况。
(3)加强教学质量检查与督导:每个学期分三次(期初、期中、期末)检查教学工作,查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进程计划、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文件是否齐全,对照《临床系主任职责》、《教研室主任职责》、《教学检查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等,
检查执行是否到位,有否执行梗阻现象。要努力提高现代化、规范性、科学化教学管理水平,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优良标准。
2.加强课程建设
按照《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评估标准》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是专业中各门课程按要求,逐项逐条对照准备,缩小差距。要以全国高校精品课程评选为契机,加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建立课程评价制度,推动专业主干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所办专业的必修课消灭不合格课程,每个教研室至少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在”十二五”期间将专业2门主干课程《医学技能实验》和《临床诊断基本技能》建设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