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近岸带按动力作用
(1)与大河流有关的河口湾,三角洲
(2)以海洋过程为主,不受河流直接影响的
海滩、障蔽岛〔波浪作用为主〕;
潮坪、砂坝-泻湖〔潮汐作用为主〕。
二、河口湾的水动力特征2、潮汐
潮汐对河口湾作用最重要,其作用是混合淡、咸水,向海或向陆搬运悬浮体
按潮差大小可将河口湾划分为
弱潮型〔潮差<2米〕
中潮型〔2-4米〕
强潮型〔>4米〕
三、河口环流1、河口环流成因
淡水径流流入河口湾后,向来自外海的咸水休扩散,这两种具有不同盐度不同密度的水体的混合,导致了河口湾特有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盐水楔型
位于弱潮河口,淡水在密度较大的咸水之上向海扩散:
咸水呈楔状体位于下层,尖端朝向陆。
淡、咸水之间存在盐跃面。
径流驱动为主,盐水楔顶端形成砂坝
(2)局部混合型
位于中等潮差河口,淡、咸水在界面附近上下扩散,无明显界面。
但整个河口区仍存在垂向和纵向的盐度梯度
(3)强混合型
潮差大、流速大,破坏了垂向盐度梯度存在纵向盐度梯度
科氏力使得面向陆右侧盐度高,产生横向混合,悬移质浓度口门附近最大。
五、河口环流动力作用的分带性
1〕河流作用区
2〕河口环流作用区
3〕海洋作用区
七、沉积特征2、沉积相序列
沿河口特长轴方向常出现岩相的依次更替,即河口湾河流相组—河口湾相组—河口湾海相组
河口湾沉积判别标志
1〕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或海相地层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一般多由假设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小方公里。
3〕弱潮河口律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织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有大型交织层理,交织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4.2
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条件三基
浅平的口外海滨区
丰富的泥沙来源
较弱的海洋动力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l〕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形河口砂坝,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面积最小的大洋(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2〕三角洲的雏形形成
分支河道向前开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
〔3〕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随河床淤高,泄流不畅,洪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沉积物逐渐淤积而成决口扇,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人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场发育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局部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六、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1. 形态类型
最主要的特点是河流作用远远超过海洋的作用。
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潮差小波能低,以及浅而稳定的充水盆地是形成河控三角洲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现代河控型三角洲有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朵状三角洲〕等。
〔1〕鸟足状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又称为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
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立性三角洲
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2〕朵状〔扇形〕三角洲前缘的
指状砂体受到海水的冲刷、改造和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极高的含沙量、快速的淤积和频繁改道导致三角洲全面向海推进,从而形成朵状的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60年代后
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巴列尔,1912
底辟构造,密度较小的高塑性低粘度的岩石〔如岩盐、石膏或泥岩等〕向上流动,拱起甚至刺穿上覆岩层所形成的穹隆或蘑菇状构造
六、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5. 相的鉴别标志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
1〕沉积物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
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细;
3〕沉积物的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
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织再变水平;
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
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
植物根系出现在顶部。
三角洲垂向层序具有三层〔三元〕构造,变化是逐渐过渡的,中间没有截然界限。
九、三角洲与油气关系4.同生断层
当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砂质沉积体的坡度较大和较厚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塌,产生同生断层滚动背斜
与沉积作用同时发生断裂作用所形成的断层叫同生断层
这种断层具有两盘一样层位岩层厚度不同、断层面常为弯曲面延伸长度较大同期性发育等特点。
滚动背斜:在生长断层活动时由于两盘之差异压实作用和下降盘沉积层的重力作用形成的弧形弯曲现象
同生断层往往形成滚动背斜,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4.3
潮汐作用在地形极其平缓并有丰富的粘土、粉砂物质来源的滨岸地带塑造了潮坪(tidal flat)环境
潮坪:周期性出露水面的近岸地带,潮坪一般为淤泥质海岸
潮坪分区
根据涨、落潮时露出水面的情况,可将潮坪环境分为潮上坪、潮间坪和潮下带
潮上坪: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地带,一半以上时间露出水面,只有在特大高潮或风暴潮时才被海水淹没,根本上为暴
露环境,受气候影响明显。
潮间坪:位于平均低潮线与平均高潮线之间一半时间露出水面,一般从缺乏一米至数米,其宽度与潮差和坡度有关。
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一半以上时间淹没水中,向下延至浪基面附近,与陆架浅海逐渐过渡。该带始终处于水下环境,受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但潮汐作用较强,是潮汐控制
的滨海带中水动力较强的高能地带。
潮间坪上碎屑物质以平行等深线的带状形式被反复地搬运、沉积。可将潮间坪划分为三个碎屑物搬运沉积带
(1)悬浮载荷为主的搬运沉积带(高潮坪)(2)床沙及悬浮载荷共存的过渡搬运沉积带(中潮坪)(3)床沙载荷为主的搬运沉积带(低潮坪)。
沉积滞后效应是指质点沉降到底床的时刻晚于潮流流速减小不能悬移搬运此质点的时刻。
侵蚀滞后效应是指潮坪上已沉积的质点在随后的落潮过程中又可能重新被潮流挟带进入搬运,颗粒被重新悬浮需要潮流流速超过颗粒起动流速度
特征沉积构造羽状交织层理潮汐层理双粘土层再作用面各种波痕
羽状交织层理
由涨、落潮的双向流动造成的双向交织层理,也称为人字形交织层理青鱼刺交织层理
涨潮流使沙波向岸迁移产生主要交织层系落潮流又在其上形成向海倾斜的次要交织层系
其特征是相邻层系中细层倾向相反呈羽状或人字形,层系间夹有泥质水平薄层。
常见的潮汐层理主要包括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
脉状层理:悬浮的泥质沉积在沙波波谷内  (低潮坪)
波状层理:界于上两者之间。  〔中潮坪〕
透镜状层理砂量缺乏,形成不连续沙波后,再沉积泥质形成。  〔高潮坪〕
潮坪沉积的鉴别特征
(1)构造环境:大规模的潮坪多发育在稳定陆架的边缘
(2)沉积体形态:呈长板状体,潮间坪沉积体一般仅数m厚,包括海、陆相多个旋回。
(3)岩性:沉积物为砂、粉砂和粘土,自下而上由粗变细
(4)沉积构造双粘土层及束状体是识别潮坪沉积的最特征构造,此外,可出现透镜状、脉状、波状层理及羽状交织层再作用面构造。
(5)生物:生物丰富腹足类及瓣腮类为主,常夹有植物碎片。
(6)剖面相组合:潮坪沉积常位于陆相和海相之间,多为进积岩相序列,往往覆盖在三角洲相或河口湾沉积之上。
海滩横剖面动力分带:破波带、激浪带、冲洗带〔溅浪带〕
破波带:波浪在此破碎,对海底发生较强的侵蚀作用,每一破浪冲蚀海底的深度常达5~10cm。
破波使水体产生向岸加速度,搬运海侧沉积物向岸运动
破波挖出沟槽使水体产生向海加速度,搬运沉积物向海运动,结果形成水下砂坝
波浪破碎时,底部被搅动的碎屑质点大多以床沙形式迁移;
最粗的质点运动方向为双向(向岸—向海),即作平面椭圆状运动,但伴随着少量的沿岸迁移
悬移质亦是作往复运动,优势的搬运方向决定于海滩的坡度
激浪带:位于破波带的向岸侧,延伸到前滨的中部,水体以推进波形式向岸运动,并产生裂流向海回流和沿岸流平行海岸流动,沿岸流在激浪带最强,向岸、向海迅速减弱。
冲洗带:推进波最后一次破碎形成冲流和回流,冲洗带〔溅浪带〕就是受到冲流和回流交替作用的地段。
中立线
在海滩剖面上,泥沙在浅水波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在剖面上,可以到这样一个点,波浪携带泥沙向岸运动的距离,
等于返回时运动距离加上重力作用在斜坡上使泥沙向海运动的距离,即泥沙在浅水波的作用下,垂直岸线来回运动一个周期后,仍然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一位置被称为中立点,中立点的连线成为中立线或中立带
中立线以下:海水深度大,泥沙以向海
运动为主;
中立线以上:海水深度小,泥沙以向岸运动为主;
中立线附近:泥沙根本在原地做向岸、离岸地往复运动
平衡剖面
根据中立点概念,假设海滩斜坡均匀泥沙粒径单一,将使中立点向岸一侧坡度变陡向海一侧坡度变缓
当入射波长时间处于定长状态时,被作用的海滩剖面会逐渐趋于稳定,形成适应于来波条件的*一稳定剖面,称为平衡剖面
影响均衡剖面塑造的因素
岸坡坡度:岸坡坡度较大时,形成海蚀型海岸;岸坡坡度较小时,形成海积型海岸;岸坡坡度中等时,形成海蚀-海积型海岸。
波浪作用力:波浪作用力变小,中立线上移,岸坡坡度变陡;波浪作用力变大,中立线下移,岸坡坡度变缓
泥沙粒径粗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陡细颗粒物质组成的岸坡较缓
海滩剖面分类
沙坝型海滩:是有沿岸沙坝的海滩剖面,以较缓的前滨坡度沿岸沙坝为特征,也称风暴海滩。属于侵蚀型,泥沙向海运动。
滩肩型海滩:是没有沿岸沙坝的海滩剖面,有较陡的前滨坡度和近海阶梯,也称为正常海滩。属于堆积型,泥沙向岸运动。
海滩剖面转化
大的风暴侵袭,海岸可能后退几米至几十米,侵蚀下来的泥沙被搬运到离岸区,在离岸区堆积成沿岸沙坝;沿
岸沙坝的形成,使波浪在离岸较远的地方破碎,从而使海岸受到了保护,形成了以沙坝为特征沙坝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