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所属学科或领域: 中学地理
          适于的学段/年级: 7年级
          设计者:  刘遴琳  大连市西岗中学 
一、简介
本主题是教育部重大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下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 上册
二、学习者分析
1.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 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 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 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地理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理念
1、 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 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     
  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评价维度: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   
        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 本课中应用课件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 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 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 搜集资料: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图像资料来源: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
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音乐资料来自网上载的MID乐曲。
软件资源从dili.fsjy(地理教与学资源网)下载的虚拟地球软件MY WORLD。
2、 教材处理: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1)大陆、岛屿、半岛;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3、 课件制作: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 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 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以两个问题1)你知道哪有关大洲和大洋的知识?2)你还想知道大洲和大洋的哪些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4、 出示四组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答题的次序。鼓励学生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对一些
重要的、疑难的问题,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利用手中的工具(教材、地球仪)进行巩固、明确。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5、 课堂小结,出示题纲,回顾课程内容。
6、 小组竞赛,巩固知识。1)必答题为拼图,需要小组的三名同学合作完成,即:一个同学说颜,一个同学说相应的大洲名称,一个同学相应的大洲拖动到位,用时最小的小组为本轮比赛优胜组。2)抢答题,答对加分。3)风险题,分值最多小组先选题,各组答题,题对加相应分值,反之扣除相应分值。分数在Flash计分板上显示,最后教师宣布获胜组。
7、 教师总结,布置课后任务,查更多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要建设绿家园和蓝海洋,增强学生的环意识。提出希望,让同学关注更多的有关大洲大洋的知识。
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个人分析、解决问题情况,小组竞赛得分情况。
(三)知识扩展:
面积最小的大洋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或对课堂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写出《大洲大洋知多少》。
本阶段评价要点: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或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七、相关资源
1、 主要教学地点 
√只在教室      只在机房      教室+机房
其他地点,请列出:     
2、 本次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术要求
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课件的制作、相关电教媒体的使用
3、本次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技术要求
学生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地图和地球仪、[应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特别是
利用网上资源帮助学习(课后)]
4、硬件:
⑴教师用计算机( 1 )台
⑵学生用计算机(  )台
⑶局域网  需要  √ 不需要
⑷专用教学平台:√需要      不需要
⑸学校连接Internet:√需要      不需要
⑹学生回家用电脑:√需要      不需要
⑺学生回家用Internet: √需要      不需要
⑻其他硬件:视频展台、投影机、影碟机
5、软件:
⑴通用软件:Powerpoint、Word2000、ACDSee、Photoshop、Flash、Winzip、FlashGet。
⑵学科素材/资源库:地理教与学资源网
⑶学科教学软件:自制七大洲拼图
⑷本次教学教师必须自编课件吗:√必须      可要可不要      不需要
6、外接设备:
⑴打印机: √ 需要    不需要
⑵扫描仪:  √需要      不需要
⑶数码相机: 需要    √不需要
⑷其他外接设备: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需要)。
7、访问网站:
dili.fsjy
ihouse.hkedcity
 www.cas.ca
www.dlpd
8、 人力资源
本次活动的主要准备活动由执教教师设计,精心的准备;市、区电教部的老师及校领导给予很大的支持。
9、致谢和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中学教学参考图谱,《世界地理》(上册)
dili.fsjy(地理教与学资源网)
中国地图版社,《最新世界地图集》
八、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1)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2)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善于利用工具和资料收集数据。
3) 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与课堂的学习,而是把学习过程延伸到了课外。
4)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 学 案 例
                                      ——《大洲和大洋》的课前准备工作
《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呈现出来,不仅能把学生从单调地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更好地实现本课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一、 搜集素材
文字素材:主要来自教材
图像素材:表现地球在宇宙中的动态GIF图像
     海陆分布图
     大陆、岛屿、半岛形态图
     可以体现各大洲分布位置的东西两半球的地形图
     亚欧两洲分界线图
音乐素材:节奏明快的MID乐曲
软件资源:MY WORLD数字地球
二、 教学设计
通过大屏幕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星光闪耀,再配以明快的乐曲,结合学生已学的关于地球的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茫茫宇宙之浩瀚,人类对地球科学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教师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一句话“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星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蓝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概率知识设计学生动手活动,感知地表的海陆比例。二名学生一组,一名转动地球仪,一名闭上眼睛,用手指点地球仪的表面,记下点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教师统计结果:点到陆地组,全班共有多少组,然后在黑板列出同学们共同得出的海陆比例结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得出的过程中,学会求证的一些简单方法。
    最后,请知道的同学说出真实的海陆比例,再出示世界海陆分布的画面,全体同学共同明确数据。
      初一的学生“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应该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于是我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说出你知道的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这样,一部分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也从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呢?”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