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教学设计
一、猜谜导入: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猜谜语,认真听: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板书:地球)
同学们很聪明,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叫地球(PPT),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板书课题:人类的家园——地球), ,是我们人类最可爱、最美丽的家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
二、认识地球:
1.地球的形状
要想了解地球,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只要有地球的照片就可以,你有办法给地球拍照片吗?为什么,因为地球太大了,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要想给地球拍照,就得离开地
球,飞出地球,这点谁做到了,宇航员来到了太空中,通过卫星为地球拍照,这两张就是通过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PPT),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个圆球,椭圆形的球体。大家想想,你平时见到的篮球,足球。中间部分像人的大肚子,有点鼓,这是赤道,再看两头,北极和南极,两极有点扁,所以说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圆形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好,我们刚才讲的是地球的形状,那这个圆球大不大,到底有多大,你知道吗?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PPT),如果小朋友想手拉手把地球围成一圈,需要4000万个小朋友呢。
3.认识地球仪
正是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聪明的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了认识地球的工具-地球仪(出示地球仪)
4.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我们的地球很大,也很美。你看,地球仪上有五彩的颜,蓝代表海洋,剩下的颜如黄代表陆地,请同学们仔细瞧瞧,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还是陆地的面积大。
(1)老师给你准备了一张平面图(PPT出示“海陆面积比较图”),黄的部分是陆地,蓝的部分是海洋,看出来了吗,谁的面积大? 地球表面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被海洋覆盖,陆地只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所以我们的地球由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组成。那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别是什么呢?
(2)思考:在这里,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应该算是个“水球”,为什么不叫“水球”呢?
5.地球的内部结构
播放视频,然后结合鸡蛋的结构讲解。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鸡蛋最外面叫什么,蛋壳里面那层呢,蛋白里面的什么呢
三、地球是唯一的家园
1.同学们,我们刚才了解了地球的外貌、内部结构,我们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那我们人类为什么一定要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换个家不行吗?我们去月球上生存不行吗?
除了地球之外,还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个问题老师在课前已经让你调查过了,谁有答案?
2.课件出示: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证明了什么?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3.出示地球的美丽图片
四、地球正遭到破坏
同学们,地球很美,但我们美丽的地球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
1.课件出示地球遭受破坏的图片
2.小组讨论: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想一想这些现象是怎么造成的?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五.教师小结面积最小的大洋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意识到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虽然你们只是小学生,但你们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维护地球母亲做贡献,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课前不预习、不收集资料;课后不复习巩固。很多学生有偏科现象。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球
的内部构造;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自主探究地球奥秘的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懂得要保护好地球。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评测练习
 
一、我会判断
1、地球是一颗赤道略扁,两极稍鼓的蓝星球。                          (    )
2、外地核温度达3700℃-4500℃之间,但它仍是固体。                    (    )
3、人们常用“三分海洋,七分山地”粗略说明地球上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    )
二、填空
1、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    )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人们才知道地球是(  )形的。 
2、地球的内部构造由三部分组成,由表及里分别是(    )、(    )和(  )。
3、地幔上部是由温度较低的(  )物质组成,地幔的下部可能是熔融的(  ),温度在1200℃左右。
4、地核分为(    )和(      )。
三.我会列举
列举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反思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对地球进行着探索,以期能对地球的整个概貌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本课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认识地球的形状,同时对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和所作的努力有所了解。
    本课教学过程:先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内部构造、七大洲和四大洋,再通过讨论地球遭受的污染,使学生对懂得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两点:
1.国际理解的渗透
    这是一节自然课,也可以作为一篇国际理解的素材。
    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对于自己是如何知道,或世人是如何知道的却说不清楚。于是讲到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东、西方的航海史放在一起了解,让学生体会到全人类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不同国家的人都曾为探索地球作出过努力。使学生们对人类科学的发展有国际化的大概念。
    看地球仪,了解地球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是我在这节课中另外加设的内容。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的学生中也不乏经常出国旅行者,他们对于自己去过和没去过的地方都有兴趣去了解。所以我想借这一课使学生对世界地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
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既能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我还采用小组讨论,所有同学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对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圆的球体。然后抓住“唯一”这个词展开来讲,即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从而为后面倡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家园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