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八大家观后感400个字通用7篇
唐代八大家观后感400个字(精选篇1)
写读后感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为一本对唐宋散文艺术观澜索源的读本,《唐宋八大家》无疑对期望领略八大家风采的读者,给于了非常切实的帮助。赵翼曾在《瓯北诗话》中写出自己对唐宋诸家诗的赞赏:“少日阅唐、宋以来诸家诗,不终卷,而已之才思涌出,虽不能息心疑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其实让后人惊叹的何止是唐宋的诸家诗,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也叫人赞不绝口。所以,一心想写出好*的人,必然要去体会和领略八大家*的气质、立意、写作手法和遣词造句等等。而葛晓音先生的这本《唐宋八大家》便是一本绝佳的津梁。
  葛晓音先生长期任教北大中文系,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中古以及唐宋诗文方面,取得了精神而卓越的成就。葛先生不仅对唐宋诗文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全面的把握,还从儒道内涵的演变出发,对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追求,做出了深入的观察。
  《唐宋八大家》思维导图
  编选这本《唐宋八大家》,无论是对八家成就的条析论列,还是对具体篇目的编解说,都深具会心。此外,刘宁先生所写的读后感也为读者对唐宋散文的鉴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补充。
  那应该怎样去学习八大家的作品,然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个人认为,可以从学习不同主题的*出发,来对比研究同一个主题,或者同一个文体,大家们都是怎么去写的。
  以论说文为例,韩愈的《原毁》从描绘世俗人情出发,重叠章法,层层排比,滔滔不已,而又开合自如。写《师说》的时候采用的确实首位正面立论,中间驳论的方式,分析透辟,辞情恳切,等到写《进学解》的时候,全文借用汉代慈父主客问答的形式,运用大量的排偶,多处用韵,音调和谐,在韵文中贯穿着流畅的气势。语言凝练、比喻生动,同时又富有幽默感。
  欧阳修的《朋党论》也极为出。*援引古事反复论证,委婉流畅、切实透辟,并从根本上点穿了历来争论不休的朋党问题的实质。而苏洵的《六国论》也相当精彩,*针对现实出发,
在立论上擅于从别人可能驳斥自己的方面着想,聪明地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变成有利的。风格雄奇纵放,体现了他深受战国纵横家的影响特。
  杂文和祭文最佳要数韩愈的《杂说》,*短小,只就比喻本身开始论证,却不点明寓意,便以透辟的说理概括了人才往往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的普遍现象。《祭十二郎文》则回顾了叔侄二人相依为命的孤苦身世,并抒写了因十二郎早夭而引起的人生无常之悲。无言号泣,千回百转,血泪交进,自然流成*。
  此外,《唐宋八大家》中还有许多游记。特别是苏轼,每到一处,为亭台楼阁所做的标记最多,而且多半从这些题名的原因上做*,叙述、描绘、一轮错杂不能并用,构思布局变化无穷。
  总之,跟随葛晓音先生的脚步来重读唐宋八大家,不仅能够明白*的文理,还能在葛先生精妙的解说中体会到大家的风范和神韵,回味无穷。
 
唐代八大家观后感400个字(精选篇2)
  在网文盛行、人人可以成为写作者的年代,人们往往会讨论文风文笔之余有着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文字才是美的?是秾华绮丽、堆砌辞藻还是古朴典雅、言简意赅?是诘屈聱牙、生僻难懂还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明?大约每个人都见识各异。今人在争论疑惑的同时不妨追溯过去,回眸历史上的类似事件。
  先秦古文、两汉歌赋,流传至魏晋时期骈文已占上风。骈文常用四字和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骈文往往内容空虚而文风华丽,到了唐朝时以赋取士,更加妨碍了内容的表达。为了一改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文风,中唐时期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追求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确立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及至宋代,以欧阳修为代表,和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延续韩柳的改革风气,对其后千年的散文有着深远影响,故而合称“唐宋八大家”。
  北大中文系教授葛晓音精选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对其一一注释解读,让读者领略古文之美。每篇*开头都设“题解”一节,以对作者写作时期背景作一简介,正文后附有注释及全译,以资读者查阅。在翻阅古人佳作之前,葛晓音教授的序言《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
典范》也不可略过,这篇小文详尽地将古文运动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对八大家各自的*特都做了简要独到的介绍。
  韩愈的散文简练生动,叙事抒情并重;柳宗元逻辑严密,文笔犀利,是议论文高手;欧阳修平易简洁,委婉流畅,以情动人;曾巩四平八稳,藏锋不露,符合人们对“儒”的期待;王安石文如其人,倔强执拗,锋芒犀利;老苏纵肆铺张、老辣犀利;大苏善造意境,追求创新且自然;小苏详明工稳,汪洋淡泊、一唱三叹。八大家的作品采众古人之长,继承了先秦两汉的说理叙事优点,借鉴了骈文中的写景抒情特,以散文为主体,偶尔巧妙地在其中穿插四六,极度扩展了散文的表现力,为后世散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大家各显其长,为后世所礼赞。几百年后清代桐城派延续唐宋风气,在此基础上将古典散文发展终结。读过八大家之作,了解了延续数百年的古文运动,今日的文笔文风之争结果也就不言自明。
 
唐代八大家观后感400个字(精选篇3)
  清人刘开云:“*之变,至八家齐出而极盛。”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虽被称为“古文”,但并非单纯复古,而是以复古为创新。学生时代学习古文,我们通常更关注字句、文法、词汇,对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刻全面,如今再读,则可以通过*去理解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追求,去探寻当时的文学与社会观念变革原因,这便是选择“大家小书”系列中《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的缘由。
  书前的导言是非常好的了解唐宋八大家极其创作的引导性*,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在这篇长达六十页的导言中,作者以《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为总标题,追溯中国古代散文的源流,从先秦两汉时期的诸子散文讲起,概述总结各个历史时期散文的特点与流变,为介绍唐宋八大家散文做好铺垫,进而以“唐世* 首称韩柳”、“宋启文运 功归欧阳”、“曾王健笔 各尽其妙”、“三苏才气 天下称雄”四个章节来分别介绍八大家的个人经历、代表作品、特与地位等,最后用“八家文钞 始正名号”来归纳总结,让读者对这些名家名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如作者所言,要在浩瀚广博的八大家文集中选出几篇来反映他们全部的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书中选出的只是他们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读者通过欣赏这些最精彩的篇
章,一窥八大家的不同风采,理解古代优秀散文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或许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来说,收获各异,但能够有这样一本小而精致的书本放在案头床边随时品读,也是一件赏心乐事。
  翻开正文,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学生时代曾经学习过的那些篇目: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醉翁亭记》、苏洵《六国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赤壁赋》等等。不过,书中收录的还不止这些为人所熟知的篇目,也有一些进阶型的散文佳作,可供读者进一步发展阅读兴趣。而且选文的文体多样,有记叙性质的、议论性质的,也有叙议结合的,更有祭文、“逸事状”、碑文、游记等等,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
  欧阳修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苏轼感慨:“……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八大家的笔下,既有古往今来千古不变的山水之乐,也有天地之间物各有主的旷达与哲思。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从他们的*之中,是否也能寻到一些丢失已久的精神与境界呢?
  其实,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为官还是作文,唐宋八大家都有着属于那个辉煌时代的独有特。在各家*里,我们读到的是他们的政治抱负、文学思想,是他们的人生起伏、社会经历,或许他们眼中的世界和风景如今早已变幻,他们理想中的社会也几经变革,但他们的文学作品,却成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文学道路上的梦想与明灯。
  在中国文学灿烂的历史星河中,有着众多令人引以为豪的闪耀明星,唐宋八大家的风采是一定要领略的。有了“大家小书”中的这一本《唐宋八大家》,我们便可以随时在散文的历史长河中观澜索源,通过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去领略江海的伟大,在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中去体会古典散文的艺术成就,岂不快哉?!乐哉?!
 
唐代八大家观后感400个字(精选篇4)
  常听书友说要多读经典,尤其是爱好写文的人要多读读八大家的文,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毋庸置疑,八大家的*,代表了古代散文写作的巅峰水平,文辞优美,叙事生动,逻辑清晰,道理服人,什么时候读来都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