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0)
□ 熊 柴 任泽平 裴 桓 王松山
摘 要: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本文基于全国4588份调查问卷,从基础特征、创业
动机、资金来源、工作状态、面临困难五个维度刻画青年创业体画像,并从
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创业结果三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标体系,进
而进行全国和城市层面的评估。研究发现,2015—2019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
数由100升至145.1,一线城市、发达省会城市及东部发达地级市的创业发展指
数排名明显居前。
关键词:青年创业;体画像;指标体系;总体评估;政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
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和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进一步促进青年创业发展,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恒大研究院于2019年开始联合开展青年创业专题研究。在梳理当前中国整体创业现状基础上,课题组基于2020年1月组织的问卷调查,从基础条件、创业动机、资金来源、工作状态、面临困难五个维度绘制中国青年创业体画像,从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结果三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标体系,进而定量评估全国和城市发展情况,最后就进一步促进青年创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背景:中国创业发展现状
从国际看,中国创业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全球创业发展研究所《全球创业指数报告2019》 [1],中国在全球13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34位;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9/2020》[2],中国的创业意向、商业法律基础环境在50个经济体中分别排名22、18位。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界定,青年为
14~35周岁。考虑到当前专门统计青年创业的宏观数据缺乏,且青年本身就是创业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创业的整体情况反映中国青年创业的基本
情况,当然这也可视为青年创业的背景。
1.创业数量:年新设企业超过700万,琼浙陕苏创业活跃度高
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19年新设企业超700万。2013—2019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从1132万户上升至2179万户,增长92.5%。其中,新设企业数量从250万户上升至740万户,增长196%。近几年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表明我国推动数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9年新登记企业中,七成以上有招工、生产经营、购置设备的行为,表明大部分创业企业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具有持续经营、发展壮大的预期。
从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看,海南、浙江、陕西、江苏等省份创业活跃度高,新疆、甘肃、北京创业活跃度较低。根据各省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及常住人口,计算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表征创业活跃度。
计算结果表明,海南创业活跃度最高,每万人新设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61.7户,原因在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自由贸易港等政策优势突出。浙江、陕西、江苏、福建、广东则分别占据第二到第六位,每万人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均在200户以上。而新疆、甘肃、北京排名倒数,万人均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均低于100户,不及海南的一半。其中,北京由于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原因,创业活跃度处于较低水平。
2.创业质量:独角兽数量仅次于美国,以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为主
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可表征创业企业质量。国际上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一般是成立时间短(不超过10年)、发展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新生态公司。独角兽企业是创业企业的标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总量来看,2019年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但新生独角兽数量减少。根据CB Insights统计,至2019年全球共新诞生436家独角兽,中国107家,占比24.5%,仅次于美国的214家。其中,2019年全球新生独角兽共128家,美国、中国、印度新生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72家、16家、6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格局逐渐固化,2019年中国新生独角兽数量较2018年减少50%。当前蚂蚁金服、字节跳动、滴滴出行、陆金所、菜鸟网络、快手、京东金融、比特大陆、京东物流、贝壳房估值均超过100亿美元,成为超级独角兽。独角兽通过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是
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井喷,说明我国新经济领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望引领我国经济整体上的创新发展。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意味着垄断行为将受到明显遏制,有利于独角兽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独角兽以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为主。根据恒大研究院报告《中国独角兽报告:
2020》[3],2019年汽车交通、文娱媒体、电子商务三个行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4.8%、13.0%、12.3%,医疗健康、教育、物流、房产服务等行业占比分别为8.6%、6.8%、6.8%、6.2%,其中很多涉及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互联网的核心思想是依靠平台“共享”,互联网独角兽主要应用于汽车交通、文娱媒体、电子商务等行业,代表企业包括字节跳动、滴滴出行、快手、车好多等。高新科技独角兽主要涉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代表企业包括主攻区块链的比特大陆、主攻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主攻人工智能的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主攻机器人的优必选等。
3.创业投资:近3000家创投机构,资本总额近万亿
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我国已在税收、LP(有限合伙人)、融资渠道、差异化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投资优惠政策体系,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和投资活动迅猛增长。根据科技部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创业投资机构2800个,管理资本总额
9179亿,累计投资项目22396个,累计投资金额4769亿,其中2008—2018年管理资本总额、累计投资金额分别年均增长20%、12%。
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流向互联网、高科技及高端服务业,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创业投资最活跃。从行业分布看,互联网一家独大,投资项目达到729项,占比29%,剩余项目则以科技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包括娱乐传媒、电信及增值行业、机械制造、电子及光电设备、金融、教育与培训等,而房地产、农林牧渔、能源及矿产等较少。从地域分布看,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9年投资案例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五地合计占全国83%。
中国PE/VC投资金额超美国,但种子期等前期投
资比例较低。结合投中研究院中国数据、普华永道、CB Insights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数据,2015—2018年期间中国私募股权/风险投资(PE/VC)案例数从2791起升至4921起,投资金额从1823亿美元升至2435亿美元;同期投资案例数从6098项小幅下滑至5536项,美国投资金额从781亿美元上升为995亿美元,中国PE/ VC投资规模明显高于美国。从投资阶段来看,2018年中国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投资案例占比分别为5.9%、15.8%、34.5%、43.8%,而美国分别为11.2%、21.6%、32.8%、34.4%。中国PE/VC更偏好起步期和成长期这类收益确定性较高的项目,对于种子期和初创期创业项目投资相对较低。
4.创服机构:已达1.2万家,初步形成创服生态2015年以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以创新工场、3W 咖啡为代表的创业服务机构,聚合金融、产业、技术和专业服务等创新要素,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根据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0》[4],2016—2019年我国创业孵化载体从7553家增至13209家,增长74.9%;其中孵化器从3225家增至5207家,增长60.0%,众创空间从4298家增至8002家,增长86.2%。
从孵化能力看,2016—2019年在孵企业和团队从40.7万家增至65.8万家,增长61.7%;到2019年累计毕业企业16.1万家,其中上市挂牌企业为448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达118家。从科技产出看,2019年末在孵企业和团队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共计90.6万件,同比增长38.1%,发明专利共计16.0万件。从带动就业看,2019年全国创业孵化机构自身吸纳就业16.8万人,在孵企业从业人员450.3万人,同比增长22.8%,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46.4万人。
从区域看,在孵化器方面,2019年末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北孵化器数量居全国前五,分别为1013、832、363、358、251家,合计占全国的54.1%。在众创空间方面,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合计占全国的48.6%,其中广东有952家,居全国第一。
5.疫情冲击:创业主体受冲击明显,保就业须依赖创业带动
2020年初,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并且全球疫情至今仍未得到明
显控制。中国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为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但也付出惨重代价。据世界银行6月《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5.2%,陷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深度衰退。其中,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分别萎缩7%、2.5%,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萎缩6.1%、9.1%和6.1%,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0.5%,是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地区。
创业主体多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他们一般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有的创业企业生产经营停顿、产品积压、合同违约、经营资金紧张、工资发放困难,部分创业企业被迫压减工资、裁员,乃至倒闭。根据清华大学对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2019年营收1亿以下)的调查,2020年一季度中小微企业营收16711亿,同比下降51.2%。从招聘看,根据北大和智联招聘联合报告,一季度100人以下、100~1000人、1000人以上的企业招聘职位数分别同比下降超30%、20%~30%、超10%。尽管经济快速恢复,但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明显低于去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数据,大型企业从3月开始持续高于50%的荣枯线,中型企业从6月开始持续高于荣枯线,而小型企业3—5月有所扩张,但6—8月又降至荣枯线下,9月略高于荣枯线。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2020年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86.8,对比二季度的85.5有所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92.8。
创业对就业带动作用突出,对城镇就业增量贡献超过90%。民营经济具有“四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仅获得约40%的信贷资源、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
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就业结构看,2019年中国就业人员7.7亿,其中城镇就业4.4亿、占比57%;在城镇就业中,城镇民营就业3.5亿、占比81%,民营就业中个体就业1.17亿、占城镇就业的26%。如果算上乡村,全国个体就业1.77亿,占总就业比重23%。从就业贡献看,由于中国就业人员规模在2017年见顶,2013—2019年中国就业人员仅增加
494万,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6007万,而该时期城镇民营就业增加7504万(2013—2019年)、城镇个体就业增加5550万,仅城镇个体创业对城镇就业增量贡献就超过90%。
二、中国青年创业体画像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持续五年,催生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青年创业体。他们的创业动机是什么?资金来源和工作状态如何?面临哪些困难?我们
创业者基础条件、创业动机、资金来源、工作状态、面临困难五个方面刻画中国创业青年体画像。数据来源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和恒大研究院于
2020年1月联合组织的问卷调查。问卷总计6442份,其中符合14~35岁青年定义的问卷共4588份,占问卷总量的71%。本文以4588份问卷数据为依据,为中国创业青年体画像。
1.基础特征:创业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
从性别看,男性占比达63%,约为女性的1.7倍,男性创业比女性更加普遍。从年龄和职业背景看,22~32岁的大学生及农民、农民工是创业主体。年龄方面,22~32岁合计占比73.8%,其中23岁和30岁为两大高峰。职业背景方面,在校大学生占比40.5%,农民占比13.9%,农民工占比13.0%,城镇待业人员占比11.0%,城镇在职人员占比10.3%。
从学历层次看,专科及以上学历创业者占比超80%。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查,15~34岁人口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为44.6%、27.3%、13.5%、13.2%、1.3%。根据本次调查问卷,创业者数量随着学历上升呈现倒U型分布,其中初中及以下占比仅5.3%、高中12.2%、专科26.4%、本科50.6%、硕士4.6%、博士0.6%。这说明创业需要一定的基础素质和社会资源,包括知识基础、校友资源等,某种程度上也与我国近年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有关。
从创造就业岗位看,创业者所在创业主体吸纳就业人数在10人以下、10~29个、30~49个、50~99个、100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7.7%、27.3%、6.0%、4.6%、4.4%。其中,吸纳就业人数在3人及以下占42.9%。单个创业主体吸收就业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36.8人和7人,这表明创业主体规模大多较小,与社会普遍印象一致。
2.创业动机:为自己工作,创业想法主要来源于独立观察
数据显示,在所有创业者中,首次创业者占比56.1%,多次创业者占比43.9%。但在结构上,多次创业
者占比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其中28岁为重要节点,多次创业者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而三次及四次创业者占比超过19%。这一现象,既与年龄增大后的创业经验与资源增加有关,也与年龄增大后创业动机更强和创业者的“幸存者偏差”有关。因此,多次创业者可能创业质量更高、创业前景更好。
从创业首要动机看,“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占比最多,达到40.7%;“解决就业”占比25.2%;“追求财富和声誉”占比17.9%;“改变世界、贡献社会”占比16.2%。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创业者多数以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解决就业、追求个人财富等自身需求为主,但创业本身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这种动机及企业家精神的发扬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关于创业想法的来源,39.5%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经济社会的独立观察”是“最重要来源”,55%将其视为“重要来源”,这反映出青年创业体更习惯于自主独立思考,拥有对趋势和机会的敏感性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专业技术积累(38.6%)和行业圈子交流(39.2%)也是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的主要途径。
3.资金来源:半数启动资金不足10万,以个人和家庭积累为主
启动资金规模方面,创业者启动资金普遍较少,10万以下者占比53.8%,50万以下者占比79.7%,100万以下者占比89.8%,只有1.8%的创业者启动资金超过500万。启动资金规模较小与创业者的职业背景较为吻合,大学生、农民及农民工往往个人资金积累较少,难以拿出大额的启动资金进行创业,部分反
映了我国青年创业者创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启动资金来源方面,个人或家庭积累是最主要构成,整体来源相对单一。将个人或家庭积累作为首要来源的青年创业者占比72.6%,首要来源和次要来源合计为79.4%,远远高于其他来源,反映了启动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从其他来源看,合伙人共同出资被青年创业者作为首要来源的占比为13.7%,亲友借贷、银行贷款、政府支持则均在2%~6%之间,而来自创投公司和其他企业在1%以下。
后续资金来源方面,个人或家庭积累仍是主要构成,但银行贷款占比有显著提升。相比于启动资金来源,后续资金来源中个人或家庭积累的占比有所下降,将其作为首要来源的创业者占比52.9%,而银行贷款有显著提升,占比达15.7%,创投公司也有一定提升,占比2.9%。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远远高于创投公司这一现状,突出反映了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薄弱性,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创投机构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4.工作状态:月出差4天,心理压力大,成就感和幸福感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全国时间利用调
查公报》显示,居民在工作日平均每天工作7小时40
分钟,若按一周工作5天计算,一周平均工作38.3小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4.8%的青年创业者每周工
创业资金作超过40小时,23.2%的创业者每周工作66小时以上,
4.9%的创业者每周工作92小时以上,整体每周平均工作45小时,初创型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创业者身兼数职,工作时间较长。从出差情况来看,为开拓市场以及寻求交流合作,青年创业者出差频率较高,约72%的创业者每月均需出差,每月平均出差次数为2次,出差以1~3天短期出行为主,每月平均出差天数约4天。
企业初创期,由于创业前景不确定,加之创业者身兼数职,80%的青年创业者表示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其中三分之一的青年创业者表示心理压力很大。但超过90%的创业者认同创业带来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仅有7%的创业者完全没有感受到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5.面临困难:业务来源和创新能力是主要困难
业务来源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等是青年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难。36.1%的创业者将业务来源单一列为创业首要困难,这意味着创业公司或项目极易受到上下游客户业务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
19.9%的创业者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首要困难,主要是因为创业项目多来自于个人经验积累和行业人脉资源,初期比较有效,但企业或缺乏原始创新,或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导致创业活动低水平、高成本、低收益并存,企业不得不面对产品附加值小、市场认可度低、沉没成本和转换成本高等问
题。认为融资难、人才招聘难、行业竞争激烈是首要困难的青年创业者分别占比17.1%、15.8%、12.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创业者首先面临的是业务的可持续性及竞争力问题,也就是生存问题。
超过1/2的青年创业者渴望在融资、创业培训、财税优惠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在众多的诉求中,融资、创业培训、财税优惠呼声最高,占比分别为63.1%、60.8%、56.2%,均超过50%。由于我国创业者普遍启动资金规模较小,而创投机构对种子期创业项目投资意愿及比例较低,因此解决资金问题对青年创业者较为迫切,对融资支持和财税优惠有较高需求。创业培训有助于提升创业企业内功,提升经营质量,因此同样呼声较高。此外,创业者对于产业资源、办公场所、技术研发咨询、创业基地、改善基础设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诉求。
三、2019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
1.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构建
通过现有创业理论梳理可发现,创业精神、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在创业发展中具有关键地位,而创业环境对创业精神塑造、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提供具有重要影响。创业一般视为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为获利或成长而创建新型经济组织的过程[5]。创新与创业相互关联又有所区别,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则是实现创新的一个过程。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是现代创新理论之父,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强调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并在后期把企业家概念从个人扩展到组织乃至
国家[6][7]。在熊彼特影响下,早期创业研究一般集中在创业者特征方面,后逐渐扩展至创业过程、创业环境等[8]。比如,William B. Gartner提出个人、组织、环境、创立过程的四要素创业研究模型[9]。曾任美国国家创业委员会特别顾问的Jeffry A. Timmons的创业过程模型认为,商机、团队和资源是创业的核心要素,商机是创业过程的核心动力,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因此创业过程是商机、创业者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10]。
ࡋъ⧟ຳԱъᇦ㋮⾎ࡋъ㔃᷌
᭯ㆆ⧟ຳ
ᐲ൪⧟ຳ
ࡋᯠ㋮⾎
ࡋъ㋮⾎
ࡋъ⍫࣋
ࡋъ䍘䟿图1: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框架
基于现有创业理论,参考国内外相关创新创业测度研究,结合中国青年创业实际,我们从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结果三个角度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框架,共涉及14个具体指标。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创业的测度研究较多,这些研究成果为创新创业发展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或缺乏对创业的单独衡量,或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不够,或不能反映中国不同城市创业发展的差异。鉴于以上情况,基于目的性、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我们从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结果三个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框架,以形成可持续跟踪的创业测度体系。其中,创业环境是创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受到创业环境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