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十位成功父母》
一:梁启超,把9个女子培养成栋梁之才的伟大父亲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因此,改“望子成龙”为“让子成龙”,给孩子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激发起“成龙”的热情,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和创造的活力,让孩子自己渴望“成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美国父母就普遍认为,儿童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与其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一、梁启超:把9个子女培养成栋梁之才的伟大父亲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
 
【教子故事】
    1、富贵不改寒士家风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 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虽历经沧桑坎坷,但爱国之心始终不变,作为一个爱国思想家,他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都贯穿着一个中心,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孩子们小时,他常常在家里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绘声绘地讲中外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的故事,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他严以律己:“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梁启超自己生活俭朴,也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艰苦朴素,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他经常对孩子们讲,一个人要好学坚忍勤俭
    他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梁启超经常教育子女们要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当孩子们在学业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教导他们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他教育子女,切勿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他希望他们“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
我这点精神。”
    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家长体悟】
    ● 家长从小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艰苦朴素,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 家长要经常教育子女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
【著者点评】
    民国初年,梁家已经进入上层社会,但梁启超刻意让子女们坚守“寒士门风”,希望子女养成好学、上进的性格。
    梁启超的子女都学贯中西,都和父亲一样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们善于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运用在祖国需要的研究上,但都默默无闻地奉献社会,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
    梁启超子女们崇高的道德情操,当然离不开父亲从小的道德品质教育和身体力行。正是梁启超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博大的爱国之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着子女们健康地发展和成才。
    2、学问蕴涵在趣味之中
    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 梁启超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中,特别强调趣味教育,很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好学深思的习惯。
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他又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他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梁启超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以平等商量的方法设想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治学方法上,梁启超要求每个儿女既要专精又要广博,这一点,可以从他与子女的谈话及通信中体现出来: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他以自己为例,说明求知的兴趣:“我生平趣味极多,而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的津津有味,而且兴趣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句,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他对梁思成说:“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时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1927年8月,梁启超的次女梁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学习一年,该选学具体的专业了。
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他希望思庄选学这门专业。
    思庄听取了父亲的意见,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并向大哥思成叙说了此事。
    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话。
    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