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案《儿童视角,独特的生命体验》
执教年级:七年级
文阅读篇目:
《社戏》《故乡》《孔乙己》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分析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乡村、城镇及置身其中的人物形象。(重点)
2、探讨鲁迅借助儿童视角抒写独特的生命体验,表达鲁迅对儿童的深切关注。(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初次相见,同学们想知道我怎么看在座诸君吗?其实,我更想知道在座诸位如何看我。但愿我们“相看两不厌,人生永初见”。今天这堂文阅读课,正与“看”有关,更与“看的角度”有关。请看大屏幕:(教师投影课题)
     
儿童视角,独特的生命体验
 
知识卡片:
什么是儿童视角?简单地说,就是让儿童作为故事的叙事者,以儿童之眼来审察世界,抒写儿童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独特感悟,成人隐身于儿童身上。两双眼,一隐一现,给世界独特审美,给读者新鲜体验。
 
教师过渡语:鲁迅喜欢儿童,鲁迅更喜欢在他的小说里以儿童视角来探究考察世界与社会,
研判人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笔下的“儿童眼里的世界——乡村与城镇”。
二、文本阅读一,认识并分析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世界。
(一)初步认识:“儿童眼里世界——乡村与城镇”
学生分两个小组分别阅读“儿童眼里的乡村”、“儿童眼里的城镇”。
1、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快速分组,指定阅读内容。学生先独立阅读,完成阅读卡片,再小组内部交流,确定中心发言人,最后汇报分享。
2、学生分组汇报时,可运用以下的阅读卡片来完成分享与交流:
(1)儿童眼里的“乡村”
自然环境:                                             
人们关系(儿童之间、大人之间、大人儿童之间):             
(2)儿童眼里的“城镇”:
城镇酒店环境:                                         
人们关系(掌柜与主顾、主顾与主顾、掌柜与伙计、主顾与伙计):                                         
 
(二)深入探究:儿童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1、教师过渡语:鲁迅借助儿童的眼睛,通过“乡村”、“城镇”全方位地展现着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在鲁迅的笔下,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儿童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命体验。
2、文本中有哪些语句抒写了儿童独特的生命体验,出来,读一读,议一议,这些独特的生命体验,暗示着儿童向往怎样的世界?
示例:
(1)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3)......
暗示:儿童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乐土,可以逃离繁重的功课压力;成人世界的“掺假”,在儿童的眼里,实在是无聊之至。
三、文本阅读二:认识并分析“儿童眼里的世人”。
(一)初步认识:儿童眼里的世人
1、教师过渡语:儿童之眼看世界,世界还原其本真。儿童之眼看世人,其有限的人生阅历,不染世俗的天真之眼,能洞彻形形复杂的世人吗?天真也许读不懂成熟,但成熟一定明白曾经天真的可贵。鲁迅作品的独特之处即在于此。他让成熟的自己重戴儿童之眼,给世人画像。
请大家继续展开文本研读,看看鲁迅笔下“儿童眼里的世人”。
要求:用一两个词语给人物画像。独立完成阅读卡片,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发言。
2、学生研讨文本,完成下列阅读卡片,分享交流。
环境
乡村
城镇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人物
双喜
阿发
闺土
掌柜
长衫主顾
短衣帮
孔乙己
 
 
(二)深入探究:儿童视角看世人,有哪些独特的生命体验?
儿童看“儿童”——
1、教师过渡语:鲁迅借“儿童之眼”看世人,让儿童去看儿童,你认为他们彼此能读懂对方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懂儿童——
学生讨论后发言:
观点1:儿童看儿童,年纪相仿,心性相近,意趣相同,因此,心意更相通。如看过戏的少年们叹息同情我的缺位社戏。大家陪我坐八叔航船再去赵庄看戏。
观点2:儿童看儿童,没有成人世界所谓的阶层意识。有的,只有平等相待的友情。如我家雇工忙月的儿子,怕羞的闰土只是不怕少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