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增烈士的传奇人生
作者:王银翠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年第06
        坐落在京广铁路沙河市站东侧的市烈土陵园,殿堂整洁,翠柏丛丛。陵园正门口矗立着一座高十五米的烈土纪念塔,塔的正面镶刻着杨春增烈土永垂不朽九个金大字。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和雄伟的纪念塔是沙河市人民为纪念杨春增烈士而建造的。
        杨春增烈士,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1953625,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特决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最高荣誉。
        杨春增烈士,194510月入伍,1946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解放战争年代,他随军征战,先后参加过二十几个战役和战斗。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人称小英雄。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86日在朝鲜金城前线座首洞附近,杨春增排长奉命带领九班战士坚守京几山高地,“541”高地战斗中,与敌激战一昼夜,先后击退敌人十四次反扑,杀伤敌400余人。最后阵地上只留下他一个人和唯一的一颗高级手雷时,杨春增烈士
为坚守住阵地,怀抱手雷,拉开保险针,扑向敌,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中、朝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苦难的童年
       
        杨春增,系沙河市淮庄乡西八里庄人,1929512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小生命降临,为这个饥寒交迫的家庭增添了几分喜,但也增添了忧愁,贫寒的家庭添人加口,日子更难熬。
        杨春增和许许多多贫苦孩子一样,在苦水里泡大成长,头发蓬乱,面黄肌瘦,衣不遮体。七岁给财主放牛,八岁被赶出牛栏,从此他背篓提篮,每天走出低矮的土屋柴门,在茅草稀疏,枯柳零乱,白沙茫茫的大沙河河套里,拣柴、割草、挖野菜。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长驱直入,国民党军队纷纷败退。京汉铁路沿线不时传
保定陷落石门陷落的消息。接着南逃的败兵向铁路线两侧移动。掉队的散兵游勇更是拐拐跛跛,骂声载道,见物就抢,见饭就吃。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国亡家破,灾难重重的百姓,日夜挣扎在死亡线上。
        为了活命,杨春增十一岁沿街乞讨。有一天来到离家三里远的冀庄,走进一家大门楼里讨饭。这家财主不但不舍饭,反而放狗咬破了杨春增的衣服,咬伤双腿,恶狗还追咬不放。杨春增忍痛躲进了一家破柴门里,这家好心的老大娘倒给半碗高梁面稀糊,让杨春增压惊充饥。
        1942年久旱不雨,秋粮绝收,讨饭的路也被天堵了。第二年又遭蝗灾,十三岁的杨春增跟着邻居几个人到百里之外的磁山铁矿,给日伪老板做苦工。在这里,他们吃的是猪狗食,冰天雪地睡席棚。整整苦干了一个冬天,到腊月三十,为爹娘挣回四升半谷子,爹娘看着孩子皮包骨头,鞋磨得没了底,破棉衣开了花,疼在心里,眼泪流在肚里。
        1943,十四岁的杨春增被日伪军抓去应夫。他怀揣两个糠窝窝头,被伪军驱赶到功德汪为敌人修炮楼。在那荒无人烟的山岭上,敌人几天不给水喝,还时常用棍子打,用鞭子抽。小春增饥饿得实在无法忍受了,就偷偷爬到马棚边泥浆、马尿喝。
        1944,十五岁的杨春增好容易托亲求友在新城一家粮店了个差事混饭吃。谁知黄鼠狼专咬病鸡子,在一次给店掌柜出外粜米时,不幸走到新城村南,被坏人把米抢走了。杨春增丢了米不敢回店,悄悄跑回家。父亲杨士元是个耿直人,听说丢了米,一气之下,揪住孩子就要打,好心的乡亲们赶来拉住劝道:“这年月,没丢了性命就算运气,打孩子能顶啥事……无奈,全家老少痛哭了一场。
        严酷的社会现实,在杨春增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5814,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19日解放了沙河县城。杨春增成了村里儿童团的积极分子,每天扛着红樱,带领一孩子在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不久,他又参加了民兵组织。
        他是村里的大忙人,站岗、放哨、开会、民兵操练,还要下地,日夜奔忙,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
        10月的一天,西八里庄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到处张贴标语。全村男女老少列队欢送好男儿参军。杨春增排在队列最前头,骑着马,胸前佩着大红花,去冯村报名验兵。194510,杨春增入伍参军,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参军入伍
       
        入伍后,在部队首长的关怀和教导下,在如火如荼的战斗锻炼中,使他懂得了:只有彻底推翻三座大山,才能保住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因此,无论在平时操练中、军民关系中、长途行军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一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顽强战斗,屡建功绩。194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年秋,杨春增同志任某部通讯员,在鲁西南王家垓战斗中,一匹驮着司令部电报密码的大马被敌人炮火震惊了,冲出人向田野奔去。杨春增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凭借一个战士的机智勇敢,躲过密集的炮火,穿过浓烈的硝烟追上去,抓住马缰死不松手,马拖着他狂奔了五、六里远,田野的禾茬、石片、荆棘撕破了他的衣服,擦破了手和脸,鲜血直流。为了保住电报密码和重要文件,他把生命置之度外,直到半夜才拖住惊马,返回部队。首长和同志们都称他是了不起的小英雄。
        杨春增本来身体就瘦弱,但这瘦弱的骨子里却蕴藏着一股巨大的热流。在黄家坝战斗中,奉命送紧急文件,他一个小时跑步二十五里,通过三道封锁线,按时完成首长交给的重任,当紧急文件送到目的地时,他因疲惫昏倒在地。
        在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中,杨春增同志冒着林弹雨掩护战友、救护首长,扑进大火抢救文件、弹药;在夏雪集战斗中,他用调虎离山计涉水渡河送情报,用酒瓶装酒炸过敌人的坦克;在南阳卧龙岗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负伤的战友,顶着狂风暴雨查电话线路,在横渡长江天堑、千里追击战斗中,他宁肯自己光着脚板,也要把鞋送给战友穿。
        杨春增在解放战争期间,历任通信员、班长、排长等。他随军从华北打到华中,又进军大西南,参加过著名的汤阴、定陶、羊山、淮河、大别山、襄樊、夏雪集、淮海、渡江、南京、浑州、重庆、成都等二十多个战役和战斗。他的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许多战功。
        1950,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正守卫在美丽山城重庆的杨春增同志和祖国千百万英雄儿女一样,积极报名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英勇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杨春增所在部队奉调,1951年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年秋,奉命挺进金城以南前线,担任防御作战任务。当时,杨春增同志已升任某部八支队四连三排排长。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责任感,处处关心同志,顾全大局,对战争岁月里转战南北,浴血奋战,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从政治上关怀,学习上帮助,生活上体贴,思想上鼓励。通过战前诉苦会等场合,以他的苦难家史,经常教育同志们听党的话,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草一木,和朝鲜战友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全排战士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遵守纪律,英勇杀敌,在阻击战斗和小部队活动中,荣立集体三等功。
        195285日晚7点整,在朝鲜西部战线上,金城东南座首洞附近,三发红信号弹划破夜空,我军密集的炮喷出万道火光,直射向敌人京几山高地。几十平方米的小山头阵地上一片火海,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支援下,埋伏在阵地前沿一天一夜的四连指战员,在连长屈海同志的指挥下,由三排长杨春增带领冲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只用了六分半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一举占领敌人防线上的咽喉一“541高地”,全歼守敌京几师一个加强排,锁住了敌人通向其主
阵地的必经之路,对敌防线上的主阵地—522阵地一轿岩山以严重威胁,这个沉重的打击,使敌人惊慌失措,很快向我发起疯狂反扑,敌人用六个炮和两个连的兵力,企图把541高地夺回去。
       
        战斗进行得很艰苦。当晚,敌人的飞机向我阵地轮番轰炸后,接着敌人的炮弹像雨点似地落下来。刚刚占领的阵地上,时而火光冲天,时而浓烟滚滚,阵地上的山石炸成了焦土。轰炸和炮击之后,敌人的步兵哇哇地叫着向我阵地扑来。战友们在杨春增排长带领下,英勇阻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战斗间隙,趁着黎明前的夜幕,连长屈海同志带领杨春增排长和其他干部察看了地形:541高地对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呼呼的高山,那是敌人的主阵地轿岩山,对面远处是朝鲜人民军的阵地。541下面是敌人占领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是通向敌主阵地轿岩山的唯一粮、弹供应线。我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就象一把铁钳,卡住了敌人的咽喉,轿岩山的敌人处于死路一条。屈连长说:“我们占领了541高地,敌人决不会甘心失败,一定要以十倍的疯狂来反扑。任务是艰巨的。上级命令我连,派小部队坚守这个山头,寸步不让,牵制敌人。屈连长的话刚落
,杨春增同志向前一步:“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是共产党员,保证人在阵地在!”屈连长听着杨春增同志一句句铿锵誓言,他拍拍杨春增同志的肩膀说:“党支部信任你,你带领九班战士和电话员、卫生员留在这里,抓紧抢修工事,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只要坚守到天黑,我们的大部队运动上来,全面胜利就属于我们了
        工事修完,东方刚亮。敌人经过多次惨败,暂时龟缩回去了,利用这个间隙,杨排长命令战友们抓紧时间清点弹药,一面进行思想鼓动工作,他见小卫生员牟元礼不但抢救伤员,帮助运送弹药,还抓紧和后方进行通讯联络,便笑着说:“小牟,好好干,争取立功,为祖国争光。在排长的鼓励下,牟元礼看看清点出来的弹药不多了,而后面暂时还运送不上来,就跳出战壕,跑到阵地前面把敌人溃逃时丢弃的支弹药收集起来,送到同志们跟前,战友们高兴地开玩笑说:“小牟升官了,后勤部长当得不错呀!”牟元礼说:“这是杜鲁门、李承晚给咱送来的,谢谢他们吧!”惹得战友们哈哈大笑,战壕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