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护心有讲究
国外一项医学气象研究结果表明,77%的心肌梗死患者和55%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此外,也有人提出高温潮湿的环境也易诱发冠心病,就像铁片生锈,温度越高,铁片上的锈越多。心脏动脉血管的管壁变硬也是这样,温度越高,血管壁越硬。在高温下,我们必须出汗以便散发热量。因为皮肤表面的温度相对较低,血液不断进入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向外散发热量,这个过程也使血管直径变大。结果,造成心脏跳动速率增加,血压下降。不管怎么说,四季的气温和环境变化对于老人,以及心血管系统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都需要注意心脏的养护。
★春季防寒注意心梗
早春是一年之中人最容易得病的时期。从医学上讲,人体预防机制还不能一下适应气候冷暖交替的变化。尤其早晨时分,最容易受寒风侵袭,使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据了解,急性心梗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在剧烈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或饱餐后易发病。此外,休克、出血、心动过速、用力大便等也可诱发心肌梗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近半数以往有心绞痛、吸烟、肥胖、糖尿病,缺少体力活动。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保持病情稳定;40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人,更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带来的身体上的细小变化。天气时冷或阴雨绵绵,老年人会出现心律过缓、胸闷、手足不温,以及心悸、易躁不安等症状。对于因天气变化而感心脏不适的老年人,应该注意。
防上火:粗粮、蔬菜不能缺:膳食纤维能有效降低血脂,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低盐:盐量多对心血管病无益。炒菜起锅时再放盐,这样“咸味”足而实际放盐少。常饮白开水:不爱喝水的人血黏稠度高,进入中年之后容易发生心脏病。饮茶:特别是新鲜绿茶,因为其中的茶多酚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还可以促进胆固醇从肠道排出,降脂降压。心情愉悦:坏情绪会让心脏迟钝,好心情才有好心脏。
起居有节: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可增加室内温度(开空调等)。早晨起床可含西洋参片(3~4片)或服用生脉饮,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外出归来及劳动后休息时,双腿抬高,使下肢和下半身静脉血容易回流到心脏,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每餐吃七八分饱。吃得太饱,会使心脏的工作压力在短时间内增大,心律加快。因此,以少吃多餐为宜。每隔半小时或1小
时,适量饮水。不要1次饮水过多,以免增加心脏工作负担。
★夏季静心及时补水
夏季是心脑血管病人发病的高峰期。第一,夏季天气热,人体为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和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反应,心脑细胞损伤和坏死增加,往往会加重病情。第二,夏天出汗多,血液易黏稠,容易形成血栓。第三,闷热的天气使人容易急躁,植物神经紊乱容易引发心律失常。第四,夏季昼长夜短,夜间闷热难以入睡,缺乏休息的心脑血管患者容易发病。
防止发病的关键在于“有增有减”:增加心脑细胞的营养保护,防止心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尽可能地减少血栓的生成。
适时降温:高温天气对心脑血管患者危害很大。所以,当气温升至33℃时,即使不感到很热也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补充水分:夏天流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从而诱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所以及时补充水分是预防病症猝发的重要环节。气温升至33℃以上时,每天应比平时多喝2杯水,并及时排尿。
调摄饮食:每餐应有含水量较多的软质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杂粮等食物,避免过饱。冷饮虽然清凉爽口,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用,因为胃肠道受到过度刺激会急速收缩,也会反射性地引起心脑血管缺血而诱发心脑血管不适,出现头晕等症状。
制怒:夏日心火旺盛,须要控制情绪,减少紧张,少生心事烦事,所谓“心静自然凉”,尤其是减少思虑那些迟延不决、处理繁杂、涉及众多人际关系的烦心事,以免心火气盛,诱发心脑疾病。每天至少洗一次澡,既消暑又能带来好心情。
适量运动:在炎热的夏季,1小时的中等量运动就可失掉2000毫升的液体。运动时最好选择早晨凉爽或傍晚日落西山的时段,做些散步、打拳之类的轻量运动。如果有条件,游泳则是夏日较好的运动方式。
保证午休:睡眠能提高免疫功能,并增强机体的耐热力。中午30分钟的小睡,可使心肌和脑梗死的危险率减少30%。
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干扰汗腺的分泌,使人体散热受影响。这些药物有:抗组胺药、钙通道阻滞剂、阿托品类、左旋多巴、利尿药等,但在期间则不能停药。
★秋季润燥远离忧郁
防暑降温
秋季天高气爽,人体内的消耗开始减少,人体在夏日大量消耗的营养需要在秋季后得到补充。天气比较干燥,人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要注意润肺降燥。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心脏健康也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对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受凉感冒的概率大增,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旧疾复发或加重病情,因此要比往常更注意保养。一方面,要按时服用降压药,测量血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增减衣物,进行适合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要从日常饮食进行调理。此外,秋季万物萧条的气氛也容易让人变得忧郁,要注意控制情绪。
清淡饮食:少食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蛋黄等。提倡每周至少吃2次鱼,可防止发生冠心病。每日摄盐量限于5克以内,坚持每天进食一定数量的瓜果及鲜蔬。适当多吃些坚果果仁,比如杏仁等富含镁的果仁,可防治心律紊乱,养护心肌,少发生冠心病及心源性猝死等。
放轻松: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冠状动脉痉挛,冠脉血管阻力加大;血压上升,血流减少而加剧心肌缺血少氧,其心肌梗死率比乐
观又豁达的人高70%左右。任何恶劣的情绪,如极度紧张、焦虑、悲痛或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的健康。所以,要学会减轻压力与放松精神,正确对待各种精神或环境的应激事件。保持平和心境,节制情绪变化,切忌大喜、大悲、大怒。
好睡眠:秋季天气凉爽了许多,所以现在应该好好补补觉。良好又充裕的睡眠,可使呼吸及心跳趋缓,心肌对血氧需求减少,是心脏自我保护措施。
★冬季保暖补充维C
数九寒天,心脑血管疾病很容易“茬儿”。人的血压在天气转冷后与夏季相比会相应升高,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会带来很大压力。寒冷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而发生心肌梗死。所以,急性心梗发病率一般在寒冷季节最高,尤其是忽冷忽热气候多变,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绵绵和大风天气,发病率很高。那么,老年朋友如何安全过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