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5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36—37页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一袋,糖果图片,小棒若干根,统计表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复—均分。
    1、老师带来了8个糖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他俩都高兴?什么是平均分?
    2、猜猜我用20根小棒摆了几个正方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给乐乐过生日,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二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分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示范分一分并记录。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老师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2、用学具代替糖果小组内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20个糖果图片代替20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引发学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同时,用统一的学具代替实物分一分,为脱离一切物质属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分一分,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谁愿意展示一
下你们组分的过程?
    [设计意图: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交流中的优势。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
    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
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