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数学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设计理念
  ⼩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的思维能⼒,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和提⾼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在学⽣⾃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的主体作⽤。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诀过程中,让学⽣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及合作意识等多⽅⾯素质的协调发展。从⼀定意义上讲,学⽣利⽤数学过程来学习⽅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的活动来提⽰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达到发展学⽣能⼒的⽬的。
  ⼆、说教材
  本课时的内容是⼈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诀部分的5的乘法⼝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是学习编写⼝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教材中在2、3、4⼝决的基础上来编制⼝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但通过让学⽣从⽣活实际出发,数⼀数⼀只⼿有⼏个⼿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诀;编写乘法⼝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运⽤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诀的⽅法。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定法,贵在得法”,⾏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的特点,我主要采⽤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法。⼆年级学⽣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思维,所以我想到了每个⼈都有的⼿,通过数⼿指,让学⽣理解1个5、2个5……,从⽽理解乘法的的含义。考虑到学⽣胆⼩,发⾔少,我尽努⼒对学⽣进⾏启发。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四、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主学习科学的⽅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向全体学⽣,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学习⽅法上⼒
求体现以下⼏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思考、进⾏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完善⾃⼰的想法。
  3、通过游戏性质的练习,巩固⼝诀。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先⽣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孩⾛路。扶他⼀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就放⼿。”
  ⾸先,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诀,⽼师编给学⽣看。第⼆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诀,采⽤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编⼝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组合作的形式,两⼈⼀组学⽣⾃⼰编⼝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观察⼝诀,发现乘法⼝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在编乘法⼝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学习能⼒,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的⽬的,学⽣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本节课的练习有:降落伞、看花⽚规律、送信等活动,让学⽣巩固5的乘法⼝诀。形式多种多样,⽣动有趣,符合⼆年级⼩朋友的⼼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步,进⽽形成技能。
  由于我经验不⾜,在教案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望各位⽼师批评指正。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是《7的乘法⼝诀》,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个信息窗的内容。在前⾯的学习中,学⽣已经学习了1~6乘法⼝诀,并知道了乘法⼝诀是怎样来的,⼤部分学⽣掌握了编制乘法⼝诀的策略和⽅法。本节课是乘法⼝诀教学的延续,为进⼀步学习乘法计算奠定了基础。学⽣对编⼝诀已经有了⼀定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结合的具体情境,进⼀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诀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中我采⽤情境教学法(以⼩朋友熟悉的昆⾍七星瓢⾍为载体)和⾃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学⽣进⾏7的乘法⼝诀的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以下⼏点:
  1、在情智涌动的课堂中夯实基础。
  课标要求掌握双基,类似于“乘法⼝诀”的基础知识,我们应该做到“朗朗上⼝”、张⼝就来的,只不过要求学⽣背的时候,不能是“死记硬背”,应该是学⽣经过“感情加温”,理解的基础上进⾏的“背”,经过个体体验加⼯后的背及交流⽅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本节课在学⽣理解了7的乘法⼝诀每⼀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我运⽤了很多变式引导学⽣加深印象,以便进⾏记忆。如:⼤家⼀起读,⽼师写;擦的时候孩⼦们轻声齐读;谁记在脑⼦⾥了有节奏地背⼀背;对⼝令围绕“背”字进⾏的⼀连串练习⽅式,将孩⼦的情绪调节到状态,背⼝诀变成⼀种积极的、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过程。
  2、让学⽣经历数学⽂化的创造过程
二年级数学教案
  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部分学⽣已经会背了7的乘法⼝诀,但是不知道⼝诀的实际含义是什么,不知道⼝诀是怎么来的?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将学⽣拉会到知识的原点来进⾏教学,让学⽣经历知识的产⽣过程。
  在⼝诀编制的过程中,学⽣经历了“实物(七星瓢⾍⾝上的斑点)——图表——算式——⼝诀”的思考过程。经历这⼀次,学⽣对乘法⼝诀实际意义的理解也就⽔到渠成了。这样在课堂上没有⽼师过多地讲解,
有的只是学⽣的交流、质疑、体会和相互启发。虽然学⽣⾃编⼝诀的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但这个过程远远超过了它本⾝的意义,因为课堂最有活⼒的地⽅莫过于学⽣研究问题后的顿悟。
  3、变枯燥的练习为⽣动的学习
  数学源于⽣活,但⼜⾼于⽣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法,提⾼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活中的⼀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7的乘法⼝诀的练习时,我到了很多⽣活中的例⼦,如计算古诗的字数、计算刻⾈求剑⽤了多少块薄板等等,把数学知识与⽣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起,学⽣倍感亲切。新课改要求学⽣能“从⽇常⽣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运⽤新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利⽤到现实⽣活中去。让学⽣⽤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体会到数学在⽣活中处处存在。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过于苍⽩,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的运⽤,让每⼀节课都能给学⽣带来收获。
【篇三】⼩学⼆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除法解决问题”⼀节,即教学如何⽤除法解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7~9的乘法⼝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不仅在于加深学⽣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活的联系,培养学⽣应⽤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
  为了让学⽣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深的编排原则。其逻辑顺序如下:
  例1,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理解“⼀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含义。
  例2,引导学⽣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展⽰了⼀幅由浅⼊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它遵循了学⽣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
  ⼈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
  课件、⼩棒等。
  4、教学⽬标。
  本课教学⽬标的确定⼒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标从知识、能⼒、情感三⽅⾯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理解“⼀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经历将“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个数⾥含有⼏个另⼀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转化的⽅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的合作意识,提⾼学⽣的探究能⼒。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乘法⼝诀求
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分析推理将“⼀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个数⾥⾯含有⼏个另⼀个数的除法含义”。
  ⼆、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丁“⾃主探究的教学⽅法”。通过电化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段,创设⼀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经历将⼀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解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段使学⽣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数学⽅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体会⽣活中的许多数量之间都存在着倍数关系。
  2、运⽤独⽴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式,引导学⽣⽤简洁的语⾔有条理地表达⾃⼰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充分依*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教学。
  (⼀)联系实际,复习旧知
  以本班学⽣参加课外活动的⼈数为例,我设计了三道求“⼀个数的⼏倍是多少”的复习题,如第1题:⼆年级三班学习舞蹈的有3⼈,学习绘画的⼈数是学习舞蹈⼈数的2倍,学习绘画的有多少⼈?学⽣说出答案后,讲⼀讲思考过程。这时,教师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家挥挥⼿,再汇报⼀下⾃⼰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祝贺。
  复习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三,⼀是唤起学⽣对已有“倍”的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和⼼理上的准备,⼆是复习时密切联系学⽣的⽣活实际,师⽣情感交融,使学⽣产⽣愉悦的学习⼼情。三是为学⽣创设⼀种⽤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常⽣活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的学习欲望。
  (⼆)动⼿操作,探究新知
  在课的新授部分,我结合例2的电化教学,设计了⼀个让学⽣参加的⽤⼩棒摆飞机的游戏活动。主要过程是这样的:先以动画形式出⽰第54页例2主题图(三位同学在⽤⼩棒摆飞机)并演⽰5根⼩棒摆⼀架飞机的过程。这时⽼师问:“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引导学⽣亲⾃参加到动⼿摆飞机的活动中来。学⽣在⾳乐声中摆完飞机以后,汇报结果,如“我⽤5根⼩棒摆了⼀架飞机”“我⽤15根⼩棒摆了3架飞机”
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根据你摆的飞机,谁能提个问题让⼤家猜⼀猜?”学⽣兴趣盎然,提出了诸如“我⽤10根⼩棒摆⼏架飞机”的问题,由此引出“求⼀个数⾥含有⼏个另⼀个数的除法含义”,为学习“⼀个数是另⼀个数的⼏倍”奠定了基础。在学⽣动⼿操作、动眼观察的基础上,课件出⽰例题中⼩强提出的问题:“我摆了3架飞机,我⽤的⼩棒根数是⼩红的⼏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请学⽣在⼩组⾥讨论,在动脑思考、充分探究中到
了“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的含义,就是“求⼀个数⾥含有⼏个另⼀个数”,⽤除法计算,15÷5=3。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数学的思维⽅式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学会了从数学的⾓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综合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运⽤知识,解决问题
  由于倍概念的复习及例2的学习,学⽣已经理解了⽤除法计算解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因此在这⼀环节中,我完全放⼿让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件⾸先出⽰例3情境图:35⼈唱歌、7⼈跳舞、5⼈看节⽬,请学⽣根据画⾯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如“唱歌的是跳舞的⼏倍?”“唱歌的是看节⽬的⼏倍?”等等,根据所提问题,⼩组讨论解决⽅法,学⽣独⽴列式解答后,讲解题思路,这样不仅使学⽣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体会合作交流给⾃⼰带来的收获。
  此环节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应⽤题教学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解题⽅法的套路,把应⽤题和运算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引导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学⽣学习的⽬的不是为了快速获得正确答案,⽽是着重探索和研究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式。
  (四)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在这⼀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开放练习等⼏个层次,⽬的是巩固新知,帮助学⽣更进⼀步理清解题的思路,达到融会贯通。
  (五)发展评价
  让学⽣畅谈⾃⼰在本课中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充分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