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项练习一一记叙顺序
1.顺序
2.倒叙:①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②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3.插叙:(内容)①补充交代……内容/解释了……原因②表达/表现……品质、精神、状态等③突出……主旨。(结构)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与上文……相呼应/引出下文……/为……埋下伏笔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结构紧凑、完整,引人入胜。
训练
(一)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①青藏公路,格尔木段。
②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
③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
④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次数多了,才渐渐地了解到丹增和她的母亲有个很奇怪的举动:每当看到斯太尔品牌的货车经过,都要一一拦下,然后打量开车人的面孔,好似在寻某个人一样。
⑤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下了车,索性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上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
⑥我笑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去。
⑦丹增的母亲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5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
⑧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将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托,
术后在家静养期间,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已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
⑨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的时间,偷偷地去公路上捡报纸、饮料瓶、烟盒等,卖了钱给母亲补身体。一日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都有点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立马将丹增拉到了路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给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言语,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了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
⑩丹增母亲得知此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况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而且,很多司机都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
Q“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A.B.见C.逮)着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
Q“你们是怎么到他的?"我问。
Q“她呀,她认得车的牌子是斯太尔,认得好心人的模样。”丹增母亲指向丹增,“只要看到斯太尔,我们就拦下来看看,一辆一辆,肯定能到的J
Q“五个月?你们用五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摆摊点,就是为了他?"我们都很奇怪。
G丹增母亲低下头去,有点不好意思:“是呀,丹增这孩子不懂事,接着人家的钱呆住了,连个谢字都没说。等缓过神来,人家已经走了J
CS"那你们他是?”
。“我们穷,没什么回报的。只是想当着面,给他戴个哈达,说声‘谢谢’J丹增母亲将丹增搂进怀里,“得了人家的帮助,总得表个谢意吧」
◎5个月的风餐露宿,5个月在路边的满面洗尘,就是为了到那个司机,就是为了说声谢谢,任是我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
记叙文的顺序13确实,她们的生活贫瘠艰苦,不能对帮助她们的人以回报。她们能做到的,就是用5个月的等待,来对那个好心肠的司机说声谢谢。我们分明看到了,在她们平凡外表的里面有着不平凡的心:人性的质朴和纯良,以及闪动着善良光辉的感恩之心。
【注】哈达: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献“哈达”是藏族人的一种礼节。
文中8—10段从记叙顺序上看是,作用是
    (5分)
(二)
妈妈的眼睛
(1)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50米手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在即将颁奖的节骨眼儿上,刚刚打破世界纪录的普钦可夫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2)普钦可夫失踪得很不是时候,在恐怖、爆炸、劫持、等等字眼儿屡见报端的大背景下,他的失踪不禁使组委会头头脑脑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一个个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广播喇叭更是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3)实际上,普钦可夫安危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破了
纪录!”
⑷“看见了!看见了!电视机开着呢,评论员的声音大着呢。你听,你听,广播里正喊着你的名字,快,快!领奖去!”千里之外的妈妈柳莎无比高兴,无比激动,她的嘴巴大大地张着,双眼一动不动,一副喜极欲哭、欲哭无泪的样子。
⑸“妈妈,妈妈,你知道吗?用妈妈的眼睛瞄准,靶心就像又大又圆又明的月亮,手的准星一动也不动的,子弹长了眼似的直往靶心钻J普钦可夫热血沸腾,言犹未尽。这也难怪,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6)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术!不然的话,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   
(7)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透不过气来。普钦可夫直愣愣地望着母亲,用清纯而困顿的嗓音说:“妈妈,书上说'光明无限好、世界很精彩',我还没看够呢。书上说‘生命是第一可宝贵的,对人只有一次而已',我才刚刚起步呢」
(8)柳莎完全明白儿子的意思。是呀,光明与生命二者兼而有之是再好不过To可是,她非常清楚:感情战胜理智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她不能忘却丈夫的前车之鉴,她一字一顿地说:“儿子,你爸爸的病与你一模一样,他不听医生的,结果呢……”柳莎再也说不下去,她声音哽咽,眼泪在眼睛里打着旋儿。
(9)柳莎与儿子当机立断:两害相较取其轻。
(10)决定一经作出,柳莎变卖财物,仅仅两天的时间,她一股脑儿地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的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11)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12)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j诘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13)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14)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对世界最漂亮最湛蓝的纯洁的眼睛。
(15)“眼球移植还从来没有在人身上试验过」巴甫琴科说。
(16)“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给我的儿子,我和儿子都有一个光明的世界。大夫,平白无故多出一个光明的世界,合算。求您了J柳莎说。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努力再努力,人类史上第一次眼球移植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上帝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苗。
(18)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一场艰难的对话。
(19)“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20)“知道J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21)“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22)“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23)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终于成功了。
(24)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的蓝,风特别的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本文运用了的叙述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
    (5分)
(三)
老师对我说
何为
①李致远先生是我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②一九三五年,火一样酷热的汉口之夏。我在长江边上那个繁华的城市里,读完了小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试结束,学校特地为应届毕业生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欢送会。
③欢送会设在校舍底层的一间乒乓室里。室内屋顶低矮,如同地下室,整个屋子就显得更长。从图书室临时搬来的几张长桌排成一字形。桌上整整齐齐摆满了糕点瓜子和汽水之类。屋子里异乎寻常地安静极了。这一天,全班四十四个同学之间都谦让有礼,连说话的声音都是低低的。是的,对所有被欢送的小学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谁都珍惜这临别依依的茶话会。
④我们的级任老师李致远先生不知什么时候进入屋内的,因为我们听见熟悉的咳嗽声。他大概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倒像年近四十。有的同学说他当了那么多年小学教员,天天站在黑板前,吸了太多的粉笔灰,因此得了肺跨。这种病在那个年代是不治之症。他脸阴郁,戴着•副老式玳瑁边深度近视眼镜,透过厚厚的镜片,那两只眼镜总是神经质地睁得大大的,好像
随时随地要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的样子只是在几声咳嗽过后,眼睛里那•缕升腾的火焰似乎又熄灭下去了。
⑤我是从另一个大城市转学到那个学校的,而且也只读了半年就毕业了。担任国文课的李先生也就是级任老师。说实话,我当小学生时的作文成绩一直是很差劲的。有一回还得到某老师触目的红笔批语:“文不对题!”颇有大喝一声以示训诫之意。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文学的爱好,开始我随同可爱的木偶匹诺曹经历了种种奇遇,旋即又钻进《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迷人的世界里。到了李先生的课堂上,我不胜奇怪,从第一堂作文课直到期终的毕业考试,仿佛一次又一次的奇遇,我的作文忽然都变得优秀起来,几乎每一篇都名列第一。有几次,李先生还在课堂上当众朗读我的作文,时或即席讲述一番,详细分析为什么要加以赞扬的原因,这时他那瘦削的脸上就泛起兴奋的红光。倘有用辞不当之处也必定加以指正。凡是他批改过的作文,即使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在他深度的近视眼下也决不会放过,他于是稍稍停顿片刻,向我投来逼人的眼光。那闪闪发光的视线里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热烈的期望。他无声的话比说出来的要多得多,末了总是一阵呛咳,朗读也到此中止了。这实在使我又感动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