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
一、海南受损农地再利用
山区农业用地非常宝贵,受采煤影响损毁和破坏的农业用地重新利用有明显的必要性。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和裂缝给山区梯田地和坡耕地的耕作操作带来严重不便,存在漏水漏肥现象。对其的修复和改造主要是工程措施辅以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存土壤养分。受损农地的生态修复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有条件的地区要实施耕作便道和蓄、引、排、灌等配套工程,坚持山上山下综合治理,治好山上,保护山下;全程规划,分布实施。同时通过施肥改良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多施农家肥、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二、海南废弃矿业资源再开发
煤矿关闭后留存的废弃矿井、研石堆、机械设备和采矿典型迹地,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废弃资源。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有极高的市场、历史、社会、建筑和科技、审美价值。因此对这
类具有采矿工业历史记录作用的矿山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废弃矿业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内容包括:矿井水净化作灌溉和景观用水、歼石堆充填塌陷坑和矿业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等。
三、合理开发和保护未利用废弃地
从土地生态学和生态景观理论的角度分析,还未利用的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并不是完全处于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不开发土地资源,关键在于开发的形式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对矿山废弃地天然林地区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树造林、部分适宜开发为农业、旅游用途的荒地的适度开发。如结合优越自然、社会和文化资源的缓坡荒地开发具有特或主题的生态旅游。
四、海南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主要是针对泥石流、滑坡等。多年采煤产出的岩石堆积在沟谷内,极易诱发泥石流等。泥石流等防治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边坡治理,植被再造等。工程措施是一种直接防御泥石流发生的治理手段,
采取排导沟、护坡和挡墙等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可以稳定沟床和坡面物质,控制泥石流发生发展;生物措施是一种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的治理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植树种草。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对缓和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减轻危害,具有工程治理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生态林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山谷景观,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
五、海南生态景观建设
生态修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生态景观的重建。生态景观重建是山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生态景观建设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景观建设着眼于长远的自然景观保护和生态平衡,引入生态观,包括有关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的一切措施和手段,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客观的动态过程。矿区废弃地生态景观建设在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相统一的整体效益。矿山废弃地生态景观建设有以下基本内容和措施:塌陷坑的充填平整、裂缝的修补、研石堆污染治理及其整形和绿化、人文景观的挖掘与修缮、陡荒坡地绿化、坡耕地进行平整、梯田水利建设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从而营造新型农村田园景观,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假日农业奠定基础;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民,利用休闲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田野风光提供场所。
六、海南海岸带生态修复
海岸带(coastalarea)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区,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区。海岸带既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又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人口不断地向海岸带地区集聚,使海岸带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世界各国对海岸带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早在1972年10月27日,美国颁布了《海岸带管理法》(CZMA)[2],随之韩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先后制定了海岸带管理法律、法规。同时为了减少资源破坏和避免生态进一步恶化,利用人工措施对已受到破坏和退化的海岸带进行生态恢复,由于人类对海岸带生态系统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对海岸带生态恢复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个的生态因子上,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系统的恢复技术。
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二」
第1章:生态修复项目总论
1.2.1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前瞻对生态修复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生态修复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生态修复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生态修复市场规模分析
2.2.3生态修复盈利情况分析
2.2.4生态修复市场竞争分析
2.2.5生态修复进入壁垒分析
2.3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生态修复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
3.2.10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生态修复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生态修复项目技术方案
4.1.1项目生产方法
4.1.2项目工艺流程
4.1.3项目技术来源
4.1.4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生态修复项目设备方案
4.2.1项目主要设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