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公关世界  \  PRWORLD
案例分析
“青年志愿服务”对我们来说是耳熟能详。随着广大
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增高,在规模上青年志愿者的迅速增大,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
举措。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产生、发展和基础进行梳理,并
对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释。
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产生、发展和基础(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产生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奉献社会的
浪潮在社会中涌现出来,但是志愿服务特别是青年志愿服
务还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实现常态化。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迫切,在这样的背
景下,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不断成熟。1990年,在深圳成立了
首家内地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1993年,北京成立了全国最早的省级志愿者协会。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998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
立,负责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
(二)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志愿服务在广泛开展的同时,如何规范和保护青年志
愿服务,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立法工作在青年志愿服务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法律、条例均取得新的突破。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2017年8月由国务院发布的《志愿服
务条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随着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相
中国青年说关法律条例的施行,得到蓬勃发展。这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拓宽并有了广泛影响、不断壮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增大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占比。可以说,青年已经成为志愿服务的主要体。
(三)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基础1.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包含有爱人助人、崇德向善。
在当今社会,这其中蕴含的价值仍被认可,特别是在人际互助、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伟大力量受到广泛关注,这些都成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文化基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儒家、道家、墨家等,虽然各家表述不同,但义理相近,[1]其中的助人、爱人的理念和准则,影响着青年志愿服务。而青年志愿者的友爱、奉献等精神与传统
文化不谋而合,是中外文化交流和现代化建设的产物。
2.社会基础
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在于:推动社会和谐
发展、促进青年个人成长。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志愿服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是一个重要途径,社会文明程度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体现出来。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遇到新挑战,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求我
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时,要充分实现多方的良性互动,作为整个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服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社会资源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再分配,从而进一步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此外,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
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要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友爱互助的新时代青年,促进他们胜任接班人的角,在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青年个人成长。青年处于人生健摘要: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从产生到现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青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服务社会、扩大团的影响力、凝聚青年、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青年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期促进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青年,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黎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团教研部 天津 300191)
C
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个性和自由。根据人是需要全面发展的理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青年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成长。在这其中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增强青年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青年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有利于实现对
青年进行科学引导,促进青年身心健康成长。
3.制度基础
我国青年志愿服务随着深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虽然我国青年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条例、规章制度还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但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法律和制度基础,如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条例》等,这提供了有力的青年志愿服务法律依据,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将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明确,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推动和保障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
二、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青年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青年志愿者很多都集中在高校,因此,以我国高校目前青年志愿服务情况为例。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高校的很多志愿服务都没有得到长期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管理制度没能建立健全,这是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是不利于提高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容易导致一些青年志愿服务流于形式。
(二)青年志愿服务存在形式化、表面化问题
当前,社会上仍存在急功近利、不正之风,受此影响,部分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情况,这表现在志愿服务中只注重宣传效应,不注重过程和实质意义,没有任务时不抓志愿服务,一旦任务来了,临时行动,使得部分青年志愿服务有了作秀的嫌疑。此外,部分青年志愿服务存在表面化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青年志愿服务没有深入挖掘青年志愿服务本身的深刻内涵,这就造成青年志愿服务起不到应有的育人功效,久而久之,会挫伤一部分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三)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参与者积极性不高是当前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又一问题。在青年中,几乎人人都参与过志愿服务,但是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却很少。此外,部分青年志愿者被动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很多情况下都是听从上级的指令,而非自愿参与,这部分青年不能充分理解志愿服务的理念,导致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缺乏纯粹的动机。(四)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不足
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青年志愿者自身素质不够,欠缺实践能力。当前,随着专业技能和工作业务的提高和增多,很多青年志愿者不再参与志愿服务,导致这部分体不稳定,特别是很多都失去了志愿者原有的青年参与的基础,最终导致青年志愿服务失去了培养和锻炼青年的意义。另一方面,当前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需要不断深入和拓展,应拥有更多专业性、针对性强的项目。(五)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和途径单一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和途径单一是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又一个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志愿服务的范围较小、形式单一。以高校为例,部分高校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能力问题和安全问题,大部分时间不会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护理工作,很多青年大学生是无法胜任的。另外,部分高校认为志愿服务并不是其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愿花大量资源去推动志愿服务。因此,部分高校组织青年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一般是类似于义务支教、公益服务这样的活动,很多都还有待于上升一个高度。
(六)青年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
志愿信息的大量发布能够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开展。如果都由志愿者自己去寻社会服务信息,那么就会导致这种信息沟通机制过于僵化,这不仅不利于青年志愿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会阻碍激活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协调的潜力。国家、社会、学校与个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就
PRWORLD  \  公关世界    97
案例分析
会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学校如果不去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不去整合志愿服务资源,就会出现一个
结果,即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价值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因此,青年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是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又一问题。
三、新时代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对策(一)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来。为了做好志愿服务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必须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从而长效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并推广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比如出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此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可量化累积,并将此作为发展党员和评优的重要条件。对于基层各单位,可逐步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对这些单位在青年志愿服务方面的考核结果与党建工作、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有效开展。(二)围绕中心,重点推进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必须在志愿服务方面围绕中心、重点推进。可认真寻青年志愿服务与本单位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在进行志愿服务中,既做到服务大局,又做到推进工作,让本单位工作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对青年志愿服务的领导,进一步抓住青年志愿服务资源和发展前景,将本单位重点工作和有利于青年志愿服务的项目结合起来,逐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乃至形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这些品牌应力争做到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和可行性。(三)通过创新,激发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新时代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符合社会实际需求,青年志愿服务应在活动形式、活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激发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比如,在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灵活的志愿服务活动,而这要充分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校园内,要秉承“服务学生”的理念,拓宽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对外则要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还将志愿服务内容进行了丰富。
(四)通过培训,提高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鉴于当前存在的部分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广泛性较差的现状,应通过岗前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青年志愿者参与青年志愿服务的能力。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志愿者骨干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实现新的青年志愿者接受培训的全覆盖。当然,培训内容应该区分层次,区分专业培训和通用培训,不仅要对所有参与志愿服务的青年做好志愿服务所必备的能力素质方面的培训,还要根据志愿者们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更有专业性的培训。要针对学员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培训方法来保证培训效果。
(五)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途径随着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随着青年志愿者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青年志愿服务的内容有这样的趋势,即从以往的关注弱势体逐步转变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青年志愿服务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丰富内容。此外,应拓宽志愿服务途径,不仅可以通过线下进行志愿服务,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
发一些线上志愿服务,通过拓宽志愿服务途径,解决新时代志愿服务形式和途径单一的问题。
(六)构建双向信息平台
针对青年志愿服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双向信息平台应被探索构建。将志愿者与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建设一套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相关政府部门、社区、街道等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相应的志愿服务需求信息,而青年志愿者可以在注册认证后直接进行查看并对接相应的志愿服务。此外,还应加强信息资源的保护,对志愿服务场所、志愿服务标准纳入信息采集范围,让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共享。PR
参考文献:
[1]余逸.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与慈善文化论纲[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3).
[2]陈静茹.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31).
98    公关世界  \  PR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