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选择题简析
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是高考的核心诉求。命题者是如何实现高考这一核心功用的呢?处于一线教师位置,与高考试题对话,就是在与命题者对话。只有研究高考试题,探究命题者语言,才能发现其中的命题逻辑。本文将以2023年高考乙卷历史选择题为突破口,基于命题语言结论化表达角度的总结分析,探寻高考的底层逻辑,进而为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一、2023年高考历史乙卷选择题命题语言结论化表达
选择题的情景创设,以及正确选项的表达方式是探寻命题者语言的重要抓手。纵观2023年高考历史乙卷选择题,我们尝试将12道选择题的题干和正确选项综合分析,并作尝试出以下结论化表达。
二、2023年高考历史乙卷选择题命题语言简析题目
考察阶段命题语言结论化表达24
先秦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推动生活富足25
唐中稳定的地方秩序有助于推动地区社会知名度(经济发展)26
南宋文人刻书与兴学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水平27
明初统治者推行底层百姓互相监督加进而强社会控制28
晚清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中国茶叶优势地位29
民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对社会认知转变30
新中国艺术创作探索民族化道路助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31
改革开放推行责权利明晰机制促进经济改革发展32
古希腊梭伦改革奠定平民权利意识兴起的基础33
近代英国光荣革命前英王试图加强王权34
现代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35
现代世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阻
价值引领与思维涵养,以及注重基础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笔者将从历史命题语言结论化表达角度入手,尝试探寻这三大特征在高考试题中的考察方式。
1.价值引领凸显化。国家需要彰显什么样的价值,命题者如何体现这些价值?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命题者的语言里面。第24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推动生活富足”,再次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认同。第25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稳定的地方秩序有助于推动地区社会知名度(经济发展)”,传达了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这一认知。第26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文人刻书与兴学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水平”,以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担当精神为突破口,彰显了不同时期家国情怀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第30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艺术创作探索民族化道路助推电影事业发展”,是对文化自信的彰显。第31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推行责权利明晰机制促进经济改革发展”,不仅诠释了改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对改革成就的弘扬。
综上所述,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基,高考考察价值引领凸显化成为其核心特征。除了坚持制度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关注改革开放成就这些价值引领之外。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坚持走发展之路,甚至责任担当意识也是需要关注的价值引领方向。
历史的选择2.思维涵养综合化。针对高中历史学习,历史思维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所秉持的思考方式,五大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历史思维的高度凝练。五大核心素养互相结合贯穿于高考试题的命制,以及学生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换而言之,几乎每一道题都可以从五大核心素养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第29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对社会认知转变”,是对唯物史观下社会存在发展促进社会意识转变的体现。如果从家国情怀维度分析,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
动对社会认知转变,是对无产阶级力量的彰显。“1920年五月,陈独秀发表演说……”,这一情景的创设不仅是史料实证的直接体现,同时尤其强调了对时空观念的关注。学生从材料阅读到得出正确选项,这一过程就是在尝试做出科学的历史解释。五大核心素养彼此不是割裂的,高考的考察也凸显综合化考察。针对高中历史学习与备考,笔者认为历史思维也应包含一些基本的历史认知理念。实践证明,这些认知理念对学生解决历史问题很有帮助。例如,历史是渐进中传承发展而成的,阶级出身决定其思考方向等。第28题命题语结论话表达言,“统治者推行底层百姓互相监督加进而强社会控制”,就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思考治民措施的考察。第32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梭伦改革奠定平民权利意识的基础”,就是在彰显历史在传承中发展新这一思维理念。第33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光荣革命前英王试图加强王权”,以光荣革命前期为切入点,不仅是对英国改革的渐进性加以印证,也是彰显历史在传承中发展这一思维理念。如果学生具备这些历史认知理念,会非常有助于这些题目的解答。
综上所述,历史思维在高考中,无论是情景创设,信息提取,还是问题解决都强调历史思维的总合化运用,同时历史思维的内涵也应是多元化的。
3.基础知识阶段化。注重基础考察是高考复习的重要特征,那么基础知识在高考考察中有什么样特征呢?笔者将从历史命题语言结结论化表达角度入手,尝试做出一个角度的分析。第28题的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中国茶叶优势地位”,考察学生对战争后的阶段认知。第一次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动开启两半社会的进程,经济上的重要表现为小农经
济解体,以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对冲过的经济产生了冲击。其中,就包含对传统贸易地位地位的冲击,开始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以及商品倾销市场。第34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也需要学生结合美国三十年代这一时期的阶段认知,结合新的情景得出的恰当的认知。笔者觉得这道题属于很典型的历史考察方式,取材于一个熟悉的时间段,创设一个新的情景。新的情景乍看与原有的认知有所不同,但是结合四个选项,在比较分析下大部分学生是可以得出一个新的合理的解释。第35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阻”,也是基于战后经济发展南北差距越来越大这一阶段认知而展开考察的。
综合来看,基础知识在高考考察中多以阶段认知,或者背景的形式出现。不纠结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基础主干知识形成的阶段化认知(阶段特征),甚至会要求学生在主干知识基础上得出一个新的认知。换而言之,阶段特征的灵活认知和全面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高考试题命题语言结论话表达的分析,从不同的维度会有不同的认识。例如从考察阶段分布来看,价值引领的考察更多集中于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史的考察更强大阶段特征的认知。本文只是选择历史命题语言结结论化表达个别角度入手,尝试作一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