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复活><;大卫·科波菲尔>写法上的不同点》十分钟讲稿师:同学们好,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的写作特点。两部小说都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精神成长过程,可以说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有着相似之处。但大家通过阅读也一定发现了,两部作品在写法上各有特,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复活》与《大卫·科波菲尔》写法上的不同点。
首先,小说的展开需要通过叙述,有没有同学可以从叙述角度为我们分析一下作品的不同。
生1:我发现在叙述人称上,《复活》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而《大卫·科波菲尔》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的。
师:对,叙述人称的选用包含着作者特定的构思。《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天真无邪的成长中的孩子,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就相当于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为读者所呈现的画面、情节更加亲切有趣,也更加真实。有没有同学可以举一个原文中的例子。
生2:我到的是课本第四十九页的这段话,“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一直到“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段描写很好笑,但又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金钱至上,很多人都爱慕虚荣,讲求及时行乐。
师:很好,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卫的描述很夸张、很幽默:被追债的米考伯先生一会伤心地要拿剃
刀抹脖子,一会又好了伤疤忘了痛得乐且乐,行为十分滑稽。大卫用“能屈能伸”来形容米考伯太太也具有生动性和幽默性,把米考伯夫妇的生活态度描绘得耐人寻味。这是儿童视角才能观察到的生活细节。
书中的例子还有很多,作者用活泼的形式刻画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用孩子的眼睛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大家在阅读时可以细细体会。
再来看《复活》,《复活》使用了自由灵活的第三人称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内容。
像节选中聂赫留朵夫去监狱中玛丝洛娃祈求原谅的这一段,“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
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一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通过对玛丝洛娃动作、神态、语言的多方位描写,展现了一个堕落又可怜的女性形象。
讲完了叙述视角,我们再来看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人物。两部小说在人物的描写手法上,也各有侧重。我们在之前学习《大卫·科波菲尔》时已经提到过,狄更斯的作品是典型的人物中心小说,狄更斯的
语言特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狄更斯在小说中,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文化水平和性格特征,为他们设计了符合形象的个性化人物语言:像善良正直的大卫,他的言语朴实真诚,让人动情;像不善言辞的马车夫巴吉斯,他就经常使用“巴吉斯愿意”这样口语化的口头禅。
好了,相比于《大卫·科波菲尔》注重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你觉得《复活》的人物描写特体现在哪里?
生3:看完《复活》,我感觉小说里出现了好多心理描写,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致。
马车夫
师:你的感觉很对。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时提到,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复活》通过人物心理的精妙描写,表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心灵转变、性格发展的关键过程。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请大家阅读下面这几段话。“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受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几段话中,聂赫留朵夫在是否拯救玛丝洛娃的问题上反复挣扎:玛丝洛娃已经堕落,他想拯救她;但这样的行动没有好处可能还会带来麻烦,他随即动摇;可他的精神世界又要求他对玛丝洛娃发起拯救。
生活与心灵的激烈矛盾、聂赫留朵夫人性中的光辉一面在这样复杂细腻的心理变化中充分体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角度,大家还可以从更多方面比较这两部小说写法上的不同点,比如情节、矛盾冲突等角度。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发现,据此
完成一篇手法分析文章。
(本课以两个重要角度切入,带领学生学习不同文本的比较方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启发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文本分析步骤,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