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文|王丽莎
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的命运观之比较论述
摘要:悲剧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在西方的悲剧史中,《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都是极具代表性,都表现出了深沉的悲剧命运。本文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和哈姆雷特面对命运的捉弄时两种不同的态度,以及在那个时代下敢于反抗命运时的选择来体现两部作品中的命运观。同时,本文也通过分析两人的处境状况,讨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命运观,体现出了人的命运并不是神支配的。
关键词:哈姆雷特命运观;悲剧命运俄狄浦斯王“命运”一直都是文学作品中讨论的最为广泛、最为频繁的词语,它代表着某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知识科技十分薄弱的古代社会,人们所经历的各种周遭机遇,也往往都被赋予到“命运”一词中。亚里士多德评价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认为它所诠释的命运观比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更为成熟自然。《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非常有名的悲剧作品。对于《哈姆雷特》的每个观者读者来说,它所呈现出来的命运观就像是融入到每个人到生活中,让人回味深思。在这两部作品中,由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对命运的不同看法,从而也造成他们的悲剧人生。
一、命运的捉弄
《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两个作品,前者所处的古希腊时代,所有的人们将一切无法规避、不可逆转而又无法追根溯源的事情都归结与命运;后者则是主人公将自身周围发生的事情归于命运的捉弄,进而对命运的态度在两个极端内摇摆。他们都是以命运为中心诠释故事,相隔千年却仍讨论着同一个主题。
俄狄浦斯是还未出生就被预言捉弄的人,他本应该是忒拜城国王的儿子,还未出生,太阳神预言这个儿子长大后将弑父娶母。为了防止预言成真,国王决定将儿子丢弃荒野,却被仆人送给了牧羊人,牧羊人将其带到科林斯国,他又被膝下无子的国王收养。偶然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并非父母亲生,于是到神殿祈求太阳神的神示,太阳神把弑父娶母的预言告诉了他,为了保护父母,也为了对抗命运,离开了父母。路上与一老人发生冲突,失手将其打死,此人则正是他的亲生父亲。此时,俄狄浦斯则已经完全在命运的魔爪下了。之后,俄狄浦斯使得忒拜城陷入恐慌的怪物跳崖而死,为报答他,国民拥他为国王迎娶原来的王后,也就是他的生母,至此,命运的预言全部实现了。悲剧继续上演,十六年后俄狄浦斯在调查当年先王之死时,发现身世真相,
羞愧悲愤地刺瞎双眼,离开忒拜城。
同样被命运捉弄的哈姆雷特,也以悲剧收
场。哈姆雷特在经历父王猝死和母亲的一连
串家庭变故后,他开始猛烈的攻击命运,他开始
怨愤命运,他极端的认为命运本身就是个“娼
妓”,决定要反抗认为残暴的命运。此时他对命
运的看法完全处于一种极端的状态。在哈姆雷特
跌宕起伏的替父复仇之路中,在经历了一系列遭
遇后,深刻体会到人性的残暴之后,他继而转向
了另一个极端,完全相信命运,认为一切皆是天
意。
二、对待命运不同的态度
1、勇于反抗命运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王》剧中的故事起点就是在与
命运作斗争,甚至是在逃避那可怕的预言。俄狄
浦斯被抛弃就是因为父亲想要反抗逃避命运,俄
狄浦斯之所以出走,也是这个原因。然而,命运
的罗网始终围困着他们,似乎再多反抗也是无用
之功。俄狄浦斯费尽心力的所要逃避的预言最终
还是成真了,这怎么能不震撼人心呢!
他并是一个罪人,他是一个无辜的人,只
是一个竭力逃脱命运,最后依旧被命运扼住喉咙
的人。《俄狄浦斯王》中,在与命运的斗争中,
俄狄浦斯纵使最后以悲剧收场,说明了那时候人
完全依赖神的意识已经开始有了转变,甚至是敢
于与之抗争。
2、认不清命运的哈姆雷特
简单来讲,《哈姆雷特》中看似命运一直
在捉弄哈姆雷特,但从莎士比亚的意图来看,命
运女神并不是不眷顾他的,只是哈姆雷特一味错
误地理解命运,认为“一切人类事务,皆由天定。
他甚至认为麻雀的死亡也是源于天意的安排”。
哈姆雷特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命运不应该是完
全神话或者完全妖魔化的东西,是自我对命运的
认知出现了偏颇,造成了人物悲剧的结局。
三、命运观之比较分析
命运是推动《俄狄浦斯王》整个故事发展
的核心元素,《哈姆雷特》亦是。这两部作品体
现的另一方面是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能够更容
易的分析作品中体现的命运观。俄狄浦斯生活在
一个多神信仰的古希腊时代,人们对神是怀着一
种无比崇敬的心情的,人的意志显得微不足道,
一切都是由神来决定的。俄狄浦斯生活在一个神
至高无上存的时态,在主流崇拜神的时代,他却
敢于与命运作斗争。莎士比亚反映在《哈姆雷特》
中的命运观也体现了他所生活时代的命运观,这
就体现在哈姆雷特的命运观出现了从一个低端到
另一个极端的转变。莎士比亚对命运的看法在作
品中可以体现出来,他的命运观认为命运应该围
绕人来讲,人才是最重要的立足点。无论是选择
迎合命运还是反抗命运,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命运
对于悲剧,人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的。
四、结语
无论抵抗命运亦或是顺从命运,《俄狄浦
斯王》、《哈姆雷特》中主人公,他们最终都没
能逃脱命运的罗网。但这两部作品都说明人的命
运不应该完全由神的来支配,两部相隔千年的作
品,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同一个话题,虽然作品
在思想观念上有所不同,但对于命运对于人性的
探讨使得它们在文学艺术领域拥有同样令人景仰
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曾抗.《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J].作
家,2013,10:141-142.
[2]马粉英.从《俄狄浦斯王》到《哈姆雷特》态度决定命运
——命运主题的变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6,05:93-94.
[3]罗峰.哈姆雷特的命运观[J].现代哲学
,2010,04:101-107.
[4]丁一宁.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
命运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