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材料
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对政策出台亲自把关,对涉及问题亲自协调,围绕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密集打出“组合拳”,力破限制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企业和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一、聚焦营造全民优环境氛围,“严”字当头,工作强度大提升
(一)建机构,顶层设计强部署。在党政机构机构改革中,XX市在江西省内率先组建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将各部门的营商环境建设相关职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职责、“放管服”改革职责、政府职能转变职责等划入市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在市政府办公室挂牌,县(市、区)参照设立,上下有机衔接,形成了一个“拳头”专攻营商环境的工作机制。20xx年出台《XX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16项任务抓手;20xx年出台《XX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涵盖22个方面209项工作任务,明确了53家市直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每月调度,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二)定制度,四梁八柱强规矩。制定出台了《xx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紧扣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明确八方面44项指标考核,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作为纲领性文件,通过发挥“指挥棒”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门争分夺秒、千方百计优环境。同时,制定出台了《XX市营商环境投诉处理办法(试行)》《营商环境案件办理工作规范》《营商环境案件督查督办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做到全市一个标准衡量,提升投诉受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三)广宣传,舆论造势强影响。开展XX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载体,大力发挥政务服务大厅、公共服务场所、户外媒介等便于企业和众获取信息场所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的宣传格局,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XX形象”的浓厚氛围。20xx6-10月,围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20个部门单位召开了18场新闻发布会,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其中相关新闻报道200余条,入选了全省7月新闻发布热词。在XX市政府网开展“关于营商环境,您有什么要说”意见征集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四)常督查,问题导向强整改。市营商办加大经常性暗访督查力度,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
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问题在XX电视台予以曝光,做到督办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对暗访问题制作专题片,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播放,形成强烈震慑。市发改委开展融资领域、收费领域、政务诚信领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三方评估领域专项整治,以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关键领域降成本优环境工作。
(五)重评价,口碑为镜强作风。坚持营商环境好不好,由企业和众说了算,重视企业口碑、众口碑。市领导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市人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市政协就营商环境课题进行专题民主监督协商议政,担负起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营商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委托第三方,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暨企业、众“评机关、评岗位”活动,评议结果在全市进行通报,市领导第一时间对排序靠后的对口单位进行约谈,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广大干部主动服务企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众支持”的营商环境大格局、大气候、大氛围。
二、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快”字当先,办事速度大提升
(一)打造集成高效的服务链条。一是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对直接办理的180项审批事项按照“两个80%”要求进行了流程再造,审批处长直接审批办结率达84.7%o二是全面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调整优化窗口设置,采取“全科综合”和“分类综合”方式,扎实推进政务大厅“一窗式”改革,“一窗受理”率达90%以上。三是深化“一次不跑、一次办好”改革。分五批次共梳理公布市本级“一次不跑”和“一次办好”事项经验材料939项,占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的95.6%,并设立了EMS免费邮递专窗,以减少众往返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次数,节约人力与物力成本。四是全面推进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在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对501项与企业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开展延时错时预约服务,实行365天“不打惮”。五是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在袁州区开展“就近办”试点工作,与64个社区统一签订“事项移交协议书”,下放49项审批服务事项,社区直接办理率达55%
(二)创新利企惠民的服务举措。一是开展“一链办理”改革。选取开旅馆、开超市等17件与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通过“一表制”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减材料、缩环节、压时限、优流程,提高众满意度。二是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下发《XX市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组建了重大投资项目代办服务小组,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提供精准的绿通道服务,第一、二期已建成标准厂房34万平方米。三是推进工程
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六多合一”(多规合一、多系统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集成审批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在国家规定12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将XX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到此竣工验收压减至113个工作日。四是创新不动产“登记+交易+服务”改革。推行“交易+登记+税务+银行+水电气”受理模式。新建商品房交易、二手房买卖事项从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他项权证办理压缩到2个工作日,改革举措得到国务院肯定并推广。五是优化企业注册开办时限。企业开办精简至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开办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减至2个工作日。六是开设惠企优惠政策兑现专窗。已梳理32个部门119条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一窗受理、帮办代办、限时办结、统一出件”服务。
(三)构建集约智能的服务载体。一是升级“赣服通”政务服务平台。加快赣服通3.0版建设,上线XX特服务,市县两级分厅共接入服务1592项(市本级449项)其中主题服务249项(市本级71项)、政务大厅1323项(市本级370项),85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进一步拓展电子证照应用服务,打通市本级网上审批系统向电子证照系统制证渠道,初步梳理发证清单797项(市本级104项)、用证清单994项(市本级234项)、系统清单270项(市本级2
7项),建设“无证办理”服务专区,其中市本级25项已上线实现“无证办理”;梳理汇总涉企政策,初步梳理目录197项(市本级74项),事项206项(市本级81,实现线上线下办理事项深度融合,打通了涉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二是完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创新“多评合一”的中介服务新模式,中介机构已入驻519家,审核通过资质1646个,可为39类中介服务类型提供中介服务。三是优化政府平台。采取直接整合、双线并行、三方通话、互联互通等四种形式整合全市59个部门的72条,实行“一个号码解民忧”;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通防疫审批“绿通道”,设立热线中心“复工复产专席”和“营商环境专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举办“领导接听日”活动,规范热线诉求工单办理流程,抓热点、解疑点、破难点,切实帮助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