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文旅产业高质■发展经验交流材料2
跑出“加速度咖快文旅产业高质■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XX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游客主角,以建设一流草原森林生态和边境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发展全域全季全业高端旅游,跑出“XX速度”,将XX市文旅产业打造成为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形成“一业兴、百业旺”“文旅进、经济稳”的良好成效。
多点触发,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按照《XX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坚决不搞同质化、重复化、平淡化、一般化竞争,推动我市旅游资源主题化、集化、协同化发展,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新格局。结合“湿地花海白桦林,室韦魅力名镇,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流”X个品牌引擎,打造XX等特旅游品牌,深入实施湿地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草原在这里、XX等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做优精品旅游线路。
多措并举,塑造文旅品牌形象。做好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广东、大东北等区域合作推广工作,线上线下联动,探索营销新模式,持续提升旅游知名度、美誉度,精准营销;做强冰雪旅
游,举办民俗风情冰雪节庆活动、打造湿地冰雪主题乐园、举办冰雪赛事、开展冬季森林观光等宣传地区旅游品牌;将传统手工艺、非遗等融入文创商品设计制作中,引导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丰富文旅产品体系;支持内蒙古森工集团打造XX河界河旅游建设项目;打造田园旅游综合体,实现全产业协同叠加、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加快培育低空飞行、康养度假、研学旅行项目开发,丰富高端旅游产品供给;发挥我市对俄口岸通道作用,深化与俄罗斯的旅游文化交流,谋划打造中俄边境跨境旅游精品线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在打造特风情夜市上下功夫,努力建设城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最终实现由门票经济向全产业链经济的提质转型。
多方发力,夯实服务设施体系。全力推动A级以上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景区标识、游客中心、停车场、木栈道、信息通讯、充电桩、垃圾污水等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场馆的陈展水平。严格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持续擦亮旅游名片。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支持旅游沿线节点城镇村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星级家庭接待户申报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旅游沿线城镇村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多管齐下,完善现代管理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探索文旅数字化工程及文旅体智慧平台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VR等新技术赋智文旅产业,促进数字化助力行业治理、惠民服务和产业振兴。规范市场秩序。构建业务监督、执法监督、行政监管、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一体化监督体系,推进旅游投诉统一受理、及时处理,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优化旅游环境。打造XX市旅游先行赔付试点,综合运用信用惩戒、教育培训、行政处罚、刑事司法等手段,营造游客舒心、放心、安心的旅游环境。
四季联动全域绘景打造XX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样板
XX市认真落实XX市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XX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扩大)会议暨旅游季系列活动推进会议,对标先进、正视差距,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坚持全域全季全业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谋深做实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全力打造XX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争创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着力实施规划体系提升工程。按照建设“XX四季花园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跨市域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要求,坚持全视野布局、全要素组合、全链条协作、全产业联动,对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组织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规》《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行动方案》等“五规划一方案”,加强与XX等地旅游合作,主动融入“XX”旅游圈,构建“一核两极、一廊两带”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一批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力争到XXXX年接待游客突破XXX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XX亿元。
着力实施品牌品质提升工程。坚持以游客需求、众满意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围绕“春赏杜鹃、夏漂流、金秋采摘、冬滑雪”四季旅游品牌和周末游、文化游、研学游、自驾游等新业态,重点实施推进“三园、一街、一场、一镇、一山庄”等X个文旅提标项目。递进式开展杜鹃赏花季、XX漂流季、金秋采摘季、金龙山冰雪季系列活动,从
XXX日至XXX日启动XX夏日漂流季、XX众文化艺术展演、夏日漂流、文化大集、后备箱集市等七大活动,吸引游客走进XX>环游XX、体验XX、融入XXo上半年已接待游客XXX万人次,旅游收入X亿元。
着力实施融合发展提升工程。按照“一张图、一盘棋、一心多点”的要求,结合文旅产业发展实际,串点成线、连线成网、经纬分明,重点推进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文博游、康养游和红游,全力打造X条精品线路。积极融入“XX”经验材料旅游圈,承东启西、融南贯北,四季联动、全域统筹,全面整合文旅优势资源,推动XX景区一体化,逐步破解制约旅游开发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XX等项目建设,加强与XX等地旅游合作,拓展中远端客源市场。积极申报文博小镇,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立体的区位交通,探索开发文博体验、康养度假、低空飞行等新产品,大力推进文旅、体旅、航旅、农旅等深度融合发展,充分释放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的联动效应。
着力实施发展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和景区精细化管理,抓好环境整治和服务提升,打造赏心悦目的生态环境、暖心便捷的服务环境、快乐消费的市场环境。依托“XX大草原”品牌,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出发点,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对接XX等企业,开展“四山一河”旅游项目精准招商,努力盘活闲置文旅资源,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示范引导、特项目深度融入、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涌现”的产业新格局。
“财政+金融”,为文旅复苏“造血”
疫情期间,不少文旅企业遭受“重创”。近段时期,我市加大对文旅行业援企纾困力度,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双双携手,一方面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扶持传统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另一方面鼓励文化银行创新专属产品和模式,对文旅企业放宽贷款限制,降低贷款利率,减少“钱”的成本,双管齐下为文旅复苏“造血”。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X月份以来,财政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扶持。如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类XXXX万元重点扶持文化和科技融合、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产业发展类XXXX万元重点支持传统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我市还搭建文旅产业项目库,积极组织库内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各类奖励扶持项目。仅今年一季度,就先后组织开展省级文旅产业专项资金申报、XX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贴息项目申报,组织开展XXXX年度市级重大重点文旅项目报送和遴选工作,确定XX个年度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优先予以扶持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