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格——李白杜甫诗风之比较
如果说汉朝的乐府诗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唐朝的今体诗则是里程碑的一个延续,而在这个里程碑上刻下了两个不朽的名字:那就是被后人并称为李杜的李白与杜甫,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甚至到了今天充斥着先锋诗人的社会,他们的诗依旧被称为永恒的经典。
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唐朝诗歌两大不同派系的代表人,李白代表了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略晚于李白的杜甫则代表了现实主义。
想要探究李白和杜甫诗风的差别,我觉得首先要从二人的生活年代和经历入手,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卒于762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从唐代编年史就不难看出,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而杜甫则从懂事起不久就开始了安史之乱,适逢乱世,这就造成了李白诗风前期以喜为主而后期则蕴含了苦中作乐的意味,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一直在感叹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杜甫。
    我先阐述一下如今对于李白杜甫诗风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看法。
首先就是李白的诗,无论是歌、行、吟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浪漫洒脱,颇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风范,内容上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我把李白的一生大
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这一时期李白以游历为主,上黄山作出了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访东鲁写出了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敬亭山又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正应了后人所说的那句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正是他的早期游历开拓了李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二、中期,这一时期李白在朝廷做翰林,为朝廷写作诗文,李白本以为能够展示他的才华,怎奈朝廷日渐腐败,玄宗正日沉湎于声犬马之中,李白极为失望,于是主动请辞,并有了那著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吾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风是”的经典。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三、晚期,这一时期李白因参与朝廷纷争而获罪,蒙冤入狱,后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最后回乡之后一病不起,一代诗仙星陨,这一时期李白作品较少,但大都充满了悲凉孤单的意味。
    然后再说杜甫,不同于李白,杜甫出名较晚,直到几十岁才开始小有名气,所以因为政治上的诗意、生活上的贫困,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近下层的劳动人民,从而了解了最底层社会的黑暗,成为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大、重、拙,被称作诗史。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集团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吐藩回其纥的野蛮骚扰,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杜诗中得到了深刻反映。杜甫有怨愤,有不平,然而
从不只陷在个人痛苦的荒园内彷徨企盼,低徊欲绝而淡漠了那个广漠的,多灾多难的社会。他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的诗最为有名,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相比较李白,杜甫的晚年作品数量多且最为有名,甚至我们可以说超过了他早期的作品,而在杜甫弥留之际仍坚持写完了一首长诗。但一句话,我们的同学们更加喜欢品读李白的作品而往往对杜甫的诗给与侧目。


以下是两种结尾
一, 思想型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喜欢把杜甫和李白的诗歌拿到一起比较,因为两个不同的领域我们根本不能说谁写得更好,根本没有可比性,不同的时代处于不同阶级利益的人对事物的客观看法也就不同,李白全盛时期终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杜甫从始至终都站在被压迫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说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代表了诗歌发展的潮流。
黑格尔曾经说,真理不是一块铸成了的硬币,可以现成拿过来就用。这不同于感性认识可以被当作真理,我们不能对于李白或是杜甫的诗一概予以肯定或是否定,当然我们所说的题
目是比较,既然比较,从辩证法来讲必然会产生一个谁更优秀的辩论结果,这对于两个不同领域的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正如同我们不能对比斯宾诺莎和黑格尔谁的理论正确一样。李杜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他们的诗风又为什么一定要拿来比较呢?这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最后一句话,我认为分属不同领域的李杜,诗风上各有千秋,根本无法比较。


二、书卷型(我写的有点违心,凑合看)
对于李白与杜甫诗风的比较,我们恐怕很难得出一个好坏的评价。
杜甫的诗歌号称诗史,也就是如实的记录而已。而李白则不然,其诗歌中也不乏对天地万物的悲闵,看了太白的诗歌会使人有种奋发向上的味道。不论是他描写的汉代霍去病的诗歌还是对自然山水的吟诵还是那种傲然屹立的风骨都会使人景仰万分,这也许就是杜甫本人也十分钦佩太白的缘故吧。
杜甫的诗歌是哀鸣,而太白的诗歌确是既反应了世俗的丑恶,也有他自己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出则为仕(当然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报效国家,退而隐居,啸傲山林之间,把对美好的
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这也是很好的方式,很符合儒家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吾身的境界,而且太白一生时刻不在等待国家和民族的召唤,渴望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微薄之力,就这样的时刻等待着....难道谁能想出比太白更好的方式吗?他本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游侠、居士、诗人、将军(可惜没做成,只能写缅怀汉代的诗篇)、酒神、旅行家等等,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埋灭他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怀和追求光明的伟大形象,从这点上来说他比杜甫要博大精深许多,杜甫只能作为一个正直的文人写写哀鸣的诗篇本身并无所作为。这也就是大家更欣赏李白而不是杜甫的原因。
至于李白的功力不如杜甫那好像并非是这样。李白的诗歌更多为乐府和歌行律诗偏少,但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明太白的功力不够。太白的律诗和绝句数量虽少,但都是精品,足以体现诗仙的实力。杜甫的诗句可能更多的是推敲出来的,说他是苦吟诗人可能大家不会有意见,而太白的许多华彩诗章都是即席所赋,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李白的功力在杜甫之下应该不成立。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还是无法分出谁的诗更有吸引力,一切还有待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