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李白与盛唐气象
一、导入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gū 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
李白的诗风是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
3.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吐蕃统一
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 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2.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的工匠。
唐番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3.民族交融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汉”,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没们一视同仁。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光耀千古的诗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50000多首。唐朝诗坛气象
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绘画、音乐、歌石窟和雕刻
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英韦尔斯《世界史纲》“在整个七八九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最文明的国家,……当西方的人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盛唐文化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体,广泛地吸取了域外文化而蔚为大观。那种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对盛唐诗人在心理上和气质上所造成的影响,给诗歌带来的活力,的确是不可低估的,因循守旧,模拟保守的的习惯势力,在盛唐没有立足之地。新的事物、新的气象、新的追求,带动着诗歌以一种开天辟地般的气势去创造,去打开一个新天地,终于,盛唐诗歌成为中国诗坛的巅峰,而李白又恰逢其时,走在这个新潮流的最前列。
二、李白与盛唐气象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
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说起李白,我们能想起许多的词:豪放、飘逸、洒脱、狂傲、有才华、自由。在李白的身上,我们似乎根本看不到责任、束缚、限制这些词,那么李白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生呢?
“在路上”的一生:感受了盛唐时期最繁盛的南北文化与中外文化并将之体现在创作当中。
(一)李白经历与思想
李白一生分为五个时期,25岁之前在蜀中读书、隐居、学道、漫游,不久之后离开蜀中,开始第一次大漫游(成婚,入长安求仕不得,迁居山东);后入长安;第二次大漫游(南北漫游,与杜甫相见并游齐鲁,后北上,又南下游江南);安史之乱(受牵连被流放夜郎)
李白的思想,丰富、驳杂和矛盾,将多种思想独具个性地集之于一身,在历代诗人中,李白是独一无二的。
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龚自珍《最录李白集》
李白的文化典范意义:与陶渊明的出世相反,是在入世中以独立不羁的人格追求精神的自由。
(二)李白的诗歌
李白的诗歌中,有江南的烟雨、有大漠的黄沙、有胡姬的酒,有山寺的钟声。寻李白与盛唐文化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气质上去把握,从才情上去把握。
1.李白诗歌“气奇”
气刚开始是一个哲学概念 ,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指的是作家、 艺术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的思想境界 、 人格力量 、 性情才调 , 以及创作的激情 、 冲动 、 勇气等心理准备 。 说李白的诗以气胜 , 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 读者都会感到 , 李白的诗里有一股 与云天比高 、 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 , 使人不得不慑服于他的力量。 李白的诗 , 综而言之 , 其气奇 、 其气逸 、 其气壮 。 析而论之 , 有气骨 、 有气象、 有气势。
所谓气奇 , 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 , 创造 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 , 使人惊讶 、 叹服 。
“ 狂风吹我心 , 西挂咸阳树 ” (《乡送韦八之西京》 ) “ 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 ”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 方 , 或随狂风 , 或随大雁 , 或随明月。 这是多么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