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发展的影响
李白与杜甫是唐代诗坛两座并立的高峰,对后代诗歌尤其是中晚唐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两人都在诗歌的开拓创新意识方面对后代诗人有重要影响,但具体来看,两者对后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1)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对中晚唐的韩愈、孟郊、李贺、杜牧等影响深远。尤其是“韩孟诗派”,可以说继承发扬了李白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延续了雄放浪漫的诗歌风格,突破了冷落寂寞的大历诗风,重新开创了唐诗新风尚。
①“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的创作主张深受李白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影响。李白的抒情,似暴风急雨,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韩愈提倡“不平则鸣”,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这是对李白抒情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②“韩孟诗派”“雄奇豪放”的风格特深受李白歌行的影响。如韩愈的《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其酣畅淋漓,气象阔大,雄奇浪漫与李白歌行极为相近。
③李贺诗歌创作深受李白诗歌影响。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李白的想象,往往变幻莫测,发想无端,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贺的想象同样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陡作转折,从仙界折返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
④晚唐诗人杜牧的豪放诗风也深受李白影响。杜牧具有与李白相似的政治抱负和开阔的心胸,从而形成了他豪迈、爽快、明朗、劲健的诗歌风格,这在晚唐绮靡艳弱的风气中独树一帜,成为晚唐诗坛的一抹亮。
(2)杜甫与李白相比,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更加系统具体。如果说李白主要在精神气质与浪漫风格上感染后人,那么杜甫则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等各方面都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可以模仿的范式。整个中晚唐诗坛,几乎无不受杜甫诗歌的影响。
①“元白诗派”继承了杜甫重写实、尚通俗的倾向以及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杜甫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特点,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朴实真切、浅显通俗。杜甫诗中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在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元结、顾况、戴叔伦等人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和继承,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则有了强烈的回响。元稹、白居易等人极力推崇杜甫写实通俗的诗歌,并依此大力创作“新乐府”,借以补察时政。可以说,“元白诗派”的创作风尚深受杜甫影响,元白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对杜甫诗歌创作的直接继承。
②韩愈、孟郊、李贺等深受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杜甫自己说:“晚节渐于诗律细。”“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有时他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显出“奇崛”的特点。杜诗还精于用字,刻画细微。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的这些特点都为韩孟等人所继承,“韩孟诗派”主张“笔补造化”即是对杜甫诗歌创作态度的继承。如孟郊组诗《秋怀十五首》中“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淡,秋露为滴沥。”(其一)“秋月颜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其二)等句,以“孤”“冰”“单”“冷”等字眼突出表现了诗中的凄冷寒寂、幽僻萧索氛围。
李白的诗风是③杜甫的“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晚唐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发扬了杜甫的“炼字”精神,形成了苦吟的创作风格。晚唐苦吟一派在音律、对偶、字句上见功夫,澄心静气地推敲锤炼,确实创造了不少佳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通过动静相衬,使境界更见幽迥。
④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达到了杜诗的“浑融”境界。李商隐优秀诗歌所达到的浑融境界,在艺术上可以和杜甫诗歌的浑成境界遥相呼应。王安石说:“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引)李商隐之通于杜甫,不仅得力于多方面学习,更在于其诗“秾丽之中,时带沉郁”(施补华《岘佣说诗》)。李商隐跟杜甫一样,内心深处有一股郁结很深的沉潜之气,发而为诗,在情思的沉郁上十分相近。由于内在充实,通体完整,两人诗歌都达到了“浑”的境地。
总之,李白与杜甫都对中晚唐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两人不同创作风格的继承与发扬导致了不同诗歌流派的产生,中晚唐的“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之别,杜牧与李商隐之别在某些方面正可以体现李杜二人对后世诗歌发展的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