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自由精神
目录
一、引言 (1)
二、李白诗歌自由主义风格的形成 (2)
(一)时代背景 (2)
(二)自身因素 (2)
三、自由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 (3)
(一)浓郁的情感彩 (3)
(二)强烈的批判性 (4)
(三)社会现实的不满 (5)
四、自由主义风格辨析 (5)
(一)主观想象道教思维 (5)
1.道家思想对其本身影响 (5)
2.道家超然世外的思想在其作品中的流露 (6)
3.思想情感的寄托 (6)
(二)自塑仙风道骨 (7)
(三)运用道教题材 (8)
(四)宽仁济世的儒家思想 (8)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一、引言
李白是我国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在中国诗歌的艺术宝库中,李白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夺目
的光彩。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风格,而且创造性地融入了道教思想,使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新的高度。李白的自由主义风格渗透进他的各种诗歌题材中,这种精神使他的诗歌满溢着奋发向上、激越昂扬的基调。他以气势磅礴的手笔和精妙绝伦的艺术造诣,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拓展了诗歌的表现视野,进而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
本文先通过分析李白诗歌自由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再进行具体阐述其具体表现和风格辨析,从而对于李白的自由主义风格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本文主要研究了李白诗歌中所蕴含的自由主义精神,通过深入剖析其人生经历、诗词作品,解读诗人本身,感受其作品中传达出的自由主义精神。
李白的诗风是
二、李白诗歌自由主义风格的形成
(一)时代背景
李白在盛唐诗人中可谓独树一帜,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用酒来净化天性,并用诗歌来抚慰灵魂。创造了在中国古代继屈原之后,又一难以企及的唯美主义的顶峰,并成为了中国文学正义传统中长期存在的浪漫之王。同时李白的诗歌又极具自由主义风格,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现实的嘲讽与批判。
李白五岁举家迁址,青年时代与道教高人隐居山林学习炼丹和修行。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正是唐朝盛世,
在盛唐时期,积累了很多社会文化,行成了开明、包容的文化氛围。在古代许多文人因为遭遇排挤,而在朝廷没有容身之地,他们时常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李白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报复却不被重用,这在其诗歌内容中也有所表现。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对于文人而言更加符合天性。这时道家所推崇的逍遥自如就成了这类文人内心苦闷、向往自由的所在。
纵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在太平盛世之时,就会出现大量文学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政治的进步、思想的开放以及历代帝王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推崇,使唐朝成为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大、最具艺术彩的时代。唐朝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强调自身的个性,抵制模仿,捍卫原创,要求心灵和精神的表达。因此,唐朝被后人称为“爱情的世界”。正是在封建社会这种思想处于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并适应诗歌发展的要求,思想上对于自由的追求被广大诗人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李白作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他的生平发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也在诗歌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透过他的诗歌可以看见广阔的情感世界。
(二)自身因素
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时常体现出抒发拯物济世的壮怀,但他仍以不世之才自居,高歌理想,激扬抱负,张狂自我;他郁闷却怀揣着对入仕的热情,他孤寂却又孜孜于理想。李白思想开放,他对封建礼教
深恶,这一点在其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大家常说作品风格是作者性格的影子,同样对于李白也是如此。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凸显出了李白是有追求和目标的人;“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李白奔放不羁的自由。李白虽然长在乱世的唐朝,但是他仍旧存有一个忠君爱国的心,其乐观的精神被赋予到其诗歌作品中,给后人不断的影响和警示。
盛唐的由盛转衰的同时,李白非常渴望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但这些现实枷锁的压制和限制使李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格,这使得李白在精神家园中得到身心自由和精神慰藉,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他不像屈原自沉汨罗,不想陶渊明躬耕自然,不像王伟沉寂体悟,而是悠游于祖国大好河山中,在漫游中寻寄托生命理想的诗歌真谛。同时李白无疑是孤独地,其来自于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来自于生于人世不被理解的孤寂。渴望救世,却只能避世的人生苦痛,促使他郁闷,孤寂却又不甘心,因而时常以豪放口吻诉说人生理想。这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是诗人自由主义的体现,也是他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展现。
三、自由主义风格的具体表现
(一)浓郁的情感彩
李白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文章首句并没有直接写景观,而是发出一句感慨,通过重叠和对称形式直接将内心郁闷之情抒发而出。紧接着文中写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描写了一幅秋燕南飞,高楼巍峨的场景,让
人读起来也是酣畅淋漓,凸显了作者心情的转变,也体现了其豪迈的诗歌风采。通过一感慨语句再而巧妙转入景观描写,将抑郁之情挥去,读起郎朗上口,也能随着作者感情线不断探索。如:在其作品《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与“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则表现出了落差感,前句表现了生活衣食无忧,而后句却体现了感慨愁绪万千,这样的反差也变现了李白情绪的多变,其诗歌风格也是如此。
李白的诗歌往往由悲而豪,李白与现实的悲哀作斗争,这是李白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是李白在反抗命运中的骄傲。但现实却是如此的强大与残酷,粉碎掉无数
人的理想,因而李白只能寄情于诗歌与美酒中,内心对自由的憧憬更加强烈。同时诗人每一次的梦回酒醒处,都是一次次无声的抗议。诗人在醉梦的世界里,在自己的世界里,把自己的激情投到个人理想的极致,把最大的力量投给自己的灵魂。但毕竟这是醉了,在梦里,当醉了的时候,还是要面对现实的,诗人开始以一种新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生活。当你醉醒的时候,可以沉迷进梦幻世界里,但酒醒了依旧要面对现实。
每当回忆往事时,诗人不禁发出醉酒梦醒后的愁更愁。正如“举起酒杯”和“驱散烦恼”一样,诗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反之使得悲伤加倍。当诗人清醒而无奈地面对现实时,他得出了人生是由绝大多数痛苦组成的结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只是暂时的,但这首诗所记录的直接感受,无疑表明了诗人的感受已经由骄傲变为喜悦。
(二)强烈的批判性
李白在长安的三年政治生活,对其诗歌和创作都影响深远。表面上看,他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与优待。但是当权的宦官却暗中诽谤他。李白便写了很多诗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不满,也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攻击和批判,使这些诗歌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彩。例如,《行路难》这首诗揭示了诗人在其残酷的仕途上的悲剧命运。但他不会为了理想而放弃奋斗。李白在诗中倾注自己痛苦和怨恨,来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在李白入仕后所创作。虽然李白一心报效朝廷,但是始终不被重用,且其自我个性受不了封建礼制的约束,被佞臣陷害,被贬他乡。该作品就是在此背景下完成的。其中经典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彰显了李白此时心境和情怀,一方面不安于现状,坚持自己所想;另一方面自我心胸豁达的抒发。如:在其作品《古朗月行》中就将自己比喻为后羿,体现了自己悲怆、郁郁寡欢的心情,其表达为“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同时诗人在理想上的幻灭,使其创作风格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其理想的失望使李白认识到政治的黑暗,在他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的诗歌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反映现实。因而李白只能从诗歌中到慰藉,去批判当时的社会,以此来获取心灵上的慰藉。
(三)社会现实的不满
李白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和苏宗时期,经历了唐朝的繁荣和安士叛乱。李白仕途中的离境行为是道家政治
思想与老子哲学的体现和巧妙运用。李白的价值观并不消极与世俗,李白诗歌既表达了道家的政治思想,又蕴含着老子的哲学思想。例如,在《留别王司马嵩》中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例如:“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动荡因素。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和老子的政治思想,李白的社会至关重要的诗歌,如《蜀道难》、《丁都护歌》、《观山月》、《乌栖曲》等,所有的讽刺和批评统治者的冷漠的人。李白的诗歌具有他的政治目的。他希望通过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希望统治者能够改变,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李白的一生一直在“仕”与“隐”的纠结中挣扎,与大多数儒家学者不同的是,他没有走共同的科举之路,来寻求名利。相反,他周游世界,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一路官,一路拜神,一路拜师,一路逛庙会。他有着自我浪漫而又时尚的风格。最后,唐玄宗因其罕见的文学邀请他。然而,这条“捷径”并没有走多远,他的生活依旧充满坎坷。其中他受到小人的诬陷,被一路贬官,受尽苦楚,这一切使他感到痛苦和愤怒。他的才能并没有在仕途上被完全地发挥出来,同时这也是李白抑郁不得志重要缘由之一。他总是有一种对未实现的抱负的遗憾。其中饱含了诗人对于社会强烈的不满,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甘。
四、自由主义风格辨析
(一)主观想象道教思维
1.道家思想对其本身影响
春秋末期,老子创立了道教思想,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已成为道家精神的核心。道在世界万物的创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力量和帮助,但总是以自身的力量存在,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也可能受到道的影响。道教思想为后世学者所接受。每个人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感受道教思想的奥秘。
道教历来信奉神话传说,在其教义宣扬上有很多联想画面,逻辑推理思维并非具象化,因此很多研究学者将道教思维比喻成为原始思维。简言之就是它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