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中国传统音乐
作者:姜涌
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4
        [ ]我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音乐文化精华的浓缩,是各民族的文化根源。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是任何音乐表演形式的基础。本文将从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实践出发,具体分析传统音乐的呈现形态及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阐述如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承弘扬我国传统音乐,以加强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提高对传统音乐的民族审美思维。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传统音乐;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4-0070-03
        [收稿日期]2017-12-31
        [作者简介] 涌(1976— ),男,重庆云阳人,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重庆 402168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从某种角度来看,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延续
的基石,是春天里的第一片绿,是命运开始那一鲜活而强劲的动机。作为每个学习音乐的学子,了解、掌握、研究本国传统音乐责无旁贷,传承、弘扬本国传统音乐更是势在必行。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多元音乐文化已成为发展的潮流,在众多支流中如何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清晰再认识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在变与不变中如何守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一、我国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呈现形态
        传统音乐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态文化体,在几千年的繁衍中不断派生和异形,其文化基因一直植根于各民族文化血液中,任时光变迁,永不褪。
        人们常常把清代以前的音乐归属于传统音乐的范畴,其通常分为宫廷音乐、人文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而这四类中又有多个细划,在此不再赘述。当今一部《百鸟朝凤》再次唤起当代人对传统音乐的思考:它究竟现在何处?生存如何?价值何在?……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呼声彼此起伏,声势浩大。然而高涨的热情背后,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平静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传承弘扬!
        在当今多元音乐文化共存的格局中,传统音乐以各种新的姿态和音响形态呈现,灿若星
河。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从另一种视角来看待今天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我们没必要惊慌,这正是生命旺盛的所展示的枝叶繁茂。我们试想:如果没有彝族民歌《海菜腔》和彝族民乐《烟盒舞曲》,会有我们过耳不忘的琵琶曲《彝族舞曲》吗?台湾歌手邰正宵的流行音乐《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里不也原样再现了其主题片段吗?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传统音乐已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我们正以不同方式在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音乐呢?《山不转水转》里有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乌兰巴托的夜》中蒙古乐器马头琴、呼麦和长调的运用,琵琶、古琴这种最具中国传统人文音乐的繁荣,昆曲、京剧同样以各种形态本体再现于当今音乐文化中。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传统音乐元素在当今音乐文化中以各种形态与时俱进,其蓬勃之势超乎人们意料。然而,貌似繁荣的现象说明的是传统音乐艺术本身退化还是进步呢?
        黑格尔说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宗教音乐元素在当今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中仍鲜活多样。不少音乐家通过移植和借鉴宗教音乐元素,谱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如台湾歌手王杰演唱的《祈祷》,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韩红的《茶马古道》等都体现了我国佛教音乐与时代音乐相融合的经典作品。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也无不感悟到佛教精神的传扬。在众多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也完好再现了不
同时期的佛教音乐,如重庆大足石刻再现了宋代为主的世俗音乐文化,山西的云冈石窟再现了南北朝时代佛教音乐的多样化,甘肃敦煌石窟被称为东方罗浮宫重庆文理学院是几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再现了鼎盛时期唐朝的佛教音乐文化。以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为代表的南北不同佛教派别也清晰再现了与我国民间音乐相融合的佛教音乐风格。至于被称为国教的道教,其思想对现代音乐本体思维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已深深扎根于国人的音乐审美思维中,中国传统音乐所追求的自然、和谐的审美标准就是建立在道家的哲学理论上的。
        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及衰亡的螺旋发展过程。衰亡与新生并行发展,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紧随多元音乐文化的潮流,我们应遵循和尊重客观规律,对于传统音乐的原样本体我们无须重现,但其精髓元素和传统审美思维在当今音乐人文中仍然根深蒂固,她正以更多元的形式与时代音乐融合呈现,流淌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血液中。
        二、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音乐的实体价值和人文意义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视唱练耳这门基础音乐学科,是任何音乐表演形式的基础,我们有必要借用这门学科的课程优势传承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
        就学习音乐的个体而言,是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最好载体。通过视唱练耳这门课程在其身上烙上传统音乐的印记,在其的心上印上传统音乐的哲学审美思维,传统音乐就不会丢失和迷茫,传统音乐文化就后继有人,源远流长。
        (一)在视唱练耳教材中应该有足够的传统音乐的内容,这是传承弘扬我国
        传统音乐文化的基本保障。
        2006年沈阳音乐学院学报第三期,杨丽霞的论文《管窥中国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状况》一文中就对当时三部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高校视唱练耳教材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结论是传统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这门学科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被重视,虽然发展缓慢、内容形式上不均衡、区域代表性不强等,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在进步。十年弹指一挥间,纵观今天的高校视唱练耳教材内容,不言而喻。
        匈牙利音乐教育之所以在全世界让人瞩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一些卓越的音乐家对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视。如著名的民俗学家、民族音乐家巴托克一生收集了9000多首民歌,他认为民间音乐是匈牙利艺术音乐复兴的基础
        柯达伊也倡导从民族音乐素材中提取养料发展本国音乐教育。抽样几本当今高校视唱练耳教材,传统音乐内容无非就是民间音乐的数量在增加,具体地说是民歌数量的增加。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形式仍少得可怜。其他形式的传统音乐就更不用提了。传统音乐在教材内容中被边缘、疏远仍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有理由相信,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些传统艺术内容可以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呈现,如电影、电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一些专业团体的演出展示,也许这些形式所面向的观众更多,但我们很清楚,观众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去欣赏、理解这些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的。没有专业系统的传承,就有理由担忧其逝去的可能。在高校视唱练耳这门基础学科中增加传统音乐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音乐文化内涵建设不可缺少的。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感悟传统音乐的哲学审美内涵。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她关系到民族的独特审美意识、文化形态,关乎个人的人文修养及价值取向。不加强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就不是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感悟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就得了解不同风格、区域、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传承与弘扬。
        在视唱教学中传统音乐的内容几乎主要体现在民歌这一形式上。我们要利用仅有的一点点传统音乐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热情。如在给学生视唱新疆音乐时,我们是否可以介绍这个民族特有的音乐韵味和民族风情,让学生了解其地域地貌和绿洲文化。新疆古代就称之为西域,了解新疆音乐与西亚、中亚的音乐渊源,掌握在新疆音乐中体现出的特殊风格:一级多音现象、多结音现象、游移音现象和四分中立音律。让学生课后再听一听、看一看,也许对新疆音乐的了解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了。在视唱刘天华的二胡作品片段时(如王光耀、黄明智《视唱练耳教程》175首),我们完全可以把他和阿炳的音乐向学生对比讲解:同时代(相差两岁)、都在江苏、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然而,他们的音乐之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究其根源,也许是宗教文化的信仰所致:阿炳受其父亲影响是著名的道教音乐家,刘天华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佛教音乐是其启蒙音乐,在其作品中根深蒂固。宗教的区别导致了音乐内涵的不同,其价值观和人生亦不同!那么我们试想,在视唱时给学生分析《二泉映月》说它是主题变奏岂不是在误导学生?在学习陕北民歌时,其常见的徵调式、四度的跳进音程、多为两句体的句式结构无不体现出黄河儿女那质朴又荡气回肠的激情。当我们在学习民歌题材的视唱时,如果把它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这些民间音乐形式结合起来会更丰富而多元,因为
民歌是民间音乐的基础,很多其他形式的民间音乐素材都来源于民歌,民歌的音乐彩对一个地方民间音乐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中国的民歌可谓博大精深,民歌地方彩异彩纷呈。通过视唱民歌,让我们走进民间音乐,走进传统音乐的传承,让民族听觉思维和传统音乐不被主流音乐审美边缘化。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教材及内容
        传统视唱练耳教材内容的编写,的确值得深思。现行之音乐书籍博大浩瀚,一些《少数民族音乐史》《宗教音乐》《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国传统乐理教程》等已先后出版,而视唱练耳领域的传统音乐专门教程几乎为零。是否可以选取具有浓郁民族特、丰富内涵审美的传统音乐素材创编中国传统音乐视唱练耳教材呢?各地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之余进行田野采风也是必要的,收集、整理、改编、创编一些具有本土化的传统音乐素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丰富其传统音乐也势在必行。音乐教育不仅仅只培养、教育人,理所当然应该有传承弘扬本国音乐文化精神之重任。
        1)教学时根据其民族特点灵活教学。
        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有较多差异,差异是存在意义之处。其中一个典型的不同是西方声部结构的发展以纵向思维为主,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横向时间延伸的单线型思维发展为主。正因为传统音乐是单声体系的音乐,在传授方式上以口传心授为主,所以,在音乐旋律的传承中调式感很强,在视唱时自然以首调演唱形式居多。况且,在演唱某些区域的传统音乐时,只能用首调视唱。这种以首调的演唱形式是遗传下来的母语形式,是我们传承弘扬传统音乐的一种基础方式,也是最具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
        2)培养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热情,创设传统音乐视唱氛围。
        在视唱教学内容安排上,尽可能把传统音乐内容安排在每一章节的前面,确保传统音乐先入为主。对于一些经典的民歌、戏曲等,要求学生背唱,或结合民族民间音乐要求学生背诵相关的民歌、戏曲、说唱或民乐的旋律选段。营造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母语的多元音乐语境,让传统音乐语汇像“hello”“good bye”一样常用化、口语化,让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热情就像印度人以学习自己国家的古典音乐而自豪一样,使传统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更多注入华夏儿女的血液中,世代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