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清平调》的诗意赏析
  其一:
  若非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清平调 李白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其三
  名花伴着绝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写得情
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名家点评
  《唐诗摘钞》:三首皆咏妃子,而以“花”旁映之,其命意自有宾主。或谓衬首咏人,次首咏花,三首合咏,非知诗者也。太白七绝以自然为宗,语趣俱若天意为诗,偶然而已。后人极力用意,愈不可到,固当推为天才。
  《唐诗选胜直解》:《清平调》三首章法最妙。第一首赋妃子之,二首赋名花之丽,三首合名花、妃子夹写之,情境已尽于此,使人再续不得。所以为妙。
  其一
  《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想”、“想”,妙,难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想”字妙,得恍惚之致。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声响调高,神彩焕发,喉间有寒酸气者读不得。
  《唐诗摘钞》:二“想”字是咏妃后语。
  《雨村词话》:李调元云:太白词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已成绝唱。韦庄效之“金似衣裳玉似身”,尚堪入目,而向子湮“花容仪,柳想腰”之句,毫无生,徒生厌憎。
  《李太白诗醇》:清便宛转,别自成风调。谢云:褒美中以寓箴规之意。严沧浪曰:想望缥缈,不得以熟目忽之。[7]
  其二
  《唐诗直解》:结妙有风致。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巫山妖梦,昭阳祸水,微文隐讽,风人之旨。
  《唐诗摘钞》:首句承“花想容”来,言妃之美,惟花可比,彼巫山神女,徒成梦幻,岂非“枉断肠”乎!必求其似,惟汉宫飞燕,倚其新装,或庶几耳。
  《唐诗笺注》:此首亦咏太真,却竞以花比起,接上首来。
  《李太白诗醇》:驰思泉涌,敷藻云浮,而却得诗祸!人世遭遇,总出意表,可谓奇矣。谢云:以巫山娇梦,昭阳祸水入调,盖微讽之也。[8]
  其三
  《唐诗直解》:四出媚态,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
  《唐诗解》:太白于极欢之际,加一“恨”字,意甚不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敬曰:“带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贵妃心事。
  《增订唐诗摘钞》:婉腻动人,“解释”句情多韵多。
  《古唐诗合解》:此章方写唐皇同妃子同赏木芍药。
  《唐诗别裁》:本岂释天户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
  《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总结,点明名花、妃子皆能长邀帝宠者,以能“舞释存风无限恨”也。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