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这一形象的意义,品味《再别康桥》的“三美”。
    2.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3.陶冶艺术情操,激发鉴赏现代诗歌的兴趣。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大堰河人物形象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写作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身世,可以为我们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花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
人。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四、题目解读
    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4-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表达写作目的和对大堰河的贊美、思念之情。
    六、全文分析
    1.读1、2节,思考:“大堰河”与“我”各有什么特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出现三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是反复的修辞手法,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2.阅读诗歌第3~10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3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意象 意境 情感 气氛
    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①________ 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荒寂衰败、萧索凄凉
    ②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
    (2)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第3节,运用了反复、排比,“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3)第4节运用了什么修辞和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4)阅读第5节,思考:“我”离开保姆,大堰河卸去一身重担,为何她却流泪了?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
    明确:
    在这泪水里,包含着对乳儿无比真挚的感情。“被”“领回”。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5)阅读第6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明确: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6)阅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要做哪些事?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怎样?
    明确:
    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
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也表现她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7)第8节: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
    第8节,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她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8)阅读第9节,思考:作者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的名字,为何这么写?
    明确:
    表明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同时表达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大堰河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9)阅读第10节,思考: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殓之薄,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来修饰,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
    明确:
    “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见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简陋。其中蕴涵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深的悼念与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