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__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__。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
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
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
  3.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二)学法指导:
  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
  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
  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
  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
  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2023年高中语文说课稿12篇2
  一、教材研究
  1、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不爱朗读,通过学习,培养他们对美文的阅读和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再别康桥》排在本单
元的第二课,属于必读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和山水有关的美文,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对自然山水的感悟能力。
  3、教学目标
  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工具性)
  能力目标:精神感染,培养兴趣,阅读、朗读优美文本的兴趣;初步领悟这一类诗的共性,提高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研究性)
  情感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人文性)
  4、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物象——意象——意境: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
  5、课前准备:课件;必要的准备:朗诵音频、相关图片。
  二、教法
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比较朗读,比较鉴赏,先学后教,练习巩固;重学轻教,重引导启发轻注入说教。__是经典的朗诵篇目,也是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朗诵必不可少,提升朗诵的教学作用也是有用的尝试。
  三、学法
  聆听模仿名家朗读,比较领悟后自由诵读;读出诗歌的感情、诗歌的特点,读出作者的匠心。引发联想与想象,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由学生熟悉的《沙杨娜拉》引入对作者及其诗作主要风格的了解。
  2、课件展示:介绍学习目标,简单的提示写作的背景,简单地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新月派、格律诗)。简单地了解徐志摩和剑桥的源源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里蕴蓄的情感;文学常识对本课的学习来说并不是而很重要,知道新诗发展史是有这重要的一个团体及他们倡导的主要写作手法也是为后面学生自己领悟诗歌特点做知识储备。计划时间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