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
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D.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
【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正误辨析。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面宽,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修改。D项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故答案为:D
【点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卿”的意义有,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晚辈。 5. 古代夫妻互称:卿卿。卿卿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 6. 姓。7.朋友之间亦能称 “卿”。本题的“卿”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各类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点都要熟,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本来是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的童子,被观音借去下界为妖,来考验唐僧取经决心。
B. 《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后,寨主“托塔天王”晁盖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
C.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
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第二十五步兵师和巴什基尔骑兵旅组成的一支部队奉命渡过第聂伯河,并在伊尔沙车站附近切断基辅到科罗斯坚的铁路线,舍佩托夫卡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团员米什卡·列夫丘科夫在这次渡河时牺牲了,谢廖沙是四天以后才知道的。
【答案】
【解析】【分析】B项表述错误,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的是王伦。
故答案为:B
【点评】名著知识要识记,并对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情节要熟知。
4.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B. 《曹全碑》中的“宁”字是隶书,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奔放豪逸
C. 王羲之的“宁”字是行书,笔画遒劲稳健,整体上刚健娟秀、朴素精巧。
D. 张旭的“宁”字是草书,笔画连绵不断,跌宕起伏,奔突游走,如龙蛇飞动
【答案】
【解析】【分析】B项中,奔放豪逸是奔放洒脱的意思。但“笔画正行,字体扁平匀称”,更多是方圆相济,轻重有致,“奔放豪逸”这个鉴赏便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素质能力及文化素养。考生在平时要积累相关的知识,对有关书法的名家、书法字体特征、代表人物、作品等都应有一定的了解。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
【解析】【分析】A.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氏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
B.““志”意思是动词,记述, 《聊斋志异》就是在他的书斋里记述奇异的事。
C.说法正确。
D.律诗并不是要求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而是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律诗的文学常识。学习律诗,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6.关于文学常识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    )           
A. 新闻的结构分为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自己记叙。
C. 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是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答案】
【解析】【分析】A.有误,新闻的结构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B.有误,传记一般由别人记叙;
C.有误,律诗的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属于现当代诗歌。
B.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C.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
D.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均骈散结合,读起来节奏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解析】【分析】“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知授人,以事感人的文章”改为“记叙文和说明文则分别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文章”。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文体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           
A.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B.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杞人忧天
C.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豁然开朗                        D. 温故知新    刻舟求剑    毛遂自荐
【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回目”。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           
A.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B.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C.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魏女解围                     D.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答案】
【解析】【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
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