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师生共读一本好书”
理想追求中的磨难
——读《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外阅读交流研讨会记录整理稿
学生讨论:
同学1:老师把这两本名著放在一起推荐阅读还是有些道理,因为这两本书无论是作者经历,还是主要内容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比如,从上面的“作者简介”中,我们明显看到这两部名著都融入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可以说,两本书都有很强的真实感和时代感。
同学2:我也这样认为,这两本书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了。不看内容,光看上面的“主要内容”我们也可以探知这两本著作的一些相似点,比如两书都描写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都刻画了英勇的革命者形象。
主持人李老师: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作为一个从小就在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的革命者,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强不屈;在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下面这一段选自该书第十二章,其中黑体部分堪称经典,曾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为座右铭,大家可要仔细阅读哦。
主持人李老师:读这一段,同学们要重点从保尔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中去体察他的情感,感受他的形象,从而获得人生的启示。当然,对于文中的一些环境描写,我们也可稍加注意。
起死回生的保尔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
“跟麻雀……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笑。
百花盛开的春天到来了。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他已经康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体内还潜伏着别的什么病。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他费了好大劲,才慢
慢挪到屋里。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
“大夫,这是公路上的石头给崩的。在罗夫诺城下,一颗三吋炮弹在我背后的公路上炸开了花……”
“那你是怎么走路的?没什么影响吗?”
“没有。当时我躺了两个来钟头,接着又继续骑马了。这是头一回发作。”
医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检查了那个坑。
“亲爱的,这可是非常讨厌的事情。脊椎是不喜欢这种震动的。但愿它以后别再发作了。穿上衣服吧,柯察金同志。”
医生掩饰不住自己的忧虑,同情地看着这个病人。
……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主持人李老师:“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光这一
句,就够触目惊心的了。可想而知,保尔在追逐伟大理想的过程中经受了怎样的磨难!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保尔不就是这样的猛士吗?特别是他在烈士墓前那一段对生命、对人生的沉思,更是发人深省。
主持人李老师: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精彩段落,我们再来读读《红岩》的精彩片断。江(江雪琴,原型江竹筠)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由于叛徒出卖,她不幸被捕,被关进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被亲切地称为“江”。
在狱中,江始终站在与敌人斗争的第一线,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毅然走向刑场。下面这一段选自《红岩》第二十五章,讲述的就是江从容就义的故事。
主持人李老师:读下面这个段落,要注意抓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特别是一些细节性的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感情,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其他人的表现,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衬托
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从容就义
一阵杂乱的皮靴,沉甸甸地踏过三合土阶沿,来到女牢门边,粗暴的声音狂喊着:“开门!开门!”
特务颤抖着手,心慌意乱地提着钥匙,不去开锁,却抓住牢门硬推。孙明霞迎着特务的声音,走向牢门,轻蔑地说了一声:
“推什么?钥匙在你手上。”
特务愣了一下,慌忙开了锁,探进身子,喊道:“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
“转移?”孙明霞立刻追问特务:“什么地方?”“白公馆。”特务支吾着。
白公馆?不对!孙明霞暗暗怔了一下,向室内走了两步,回头又厉声制止特务:“不准进来!人家要换衣服。”江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孙明霞轻轻走过去,看见江异样平静的动作,不禁低声问道:
“江,真是转移?”
江无言地点了点头。她这样做,只是为了暂时不让那年轻的战友过于激动。
“听说是白公馆,”孙明霞感到惶惑了,又试探着,“到了那边,代我们向白公馆的同志致意。”
江默默地点头。
“要是见着思扬……”孙明霞仍然心神不定。
“我知道。”
江梳着头发,回答了。语气是那么镇静,每个字都说得非常清楚。
听着江的话,孙明霞不禁感到一种痛楚的迷惘。她不相信江真会转移到白公馆去。她痛苦地一再瞧着江梳头,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江回过头来,仿佛没有看出她的心情似的,微笑着,用一句十分平常的话,有意把她从痛苦与迷惘中解脱出来。“明霞,你看我头上还有乱发吗?”
孙明霞久久地凝望着江刚梳好的头发,心里涌出无尽的话语,要想一一向含笑的江提说,嘴里却简单地回答着:“没有,一丝乱发也没有……”
江放下梳子,叫孙明霞替她从枕头下面取出被捕时穿的那件旗袍。
江换上了蓝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熨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明霞,帮我扯扯衣服。”
孙明霞知道,江素来爱好整洁,即使在集中营里,也一贯不变。所以平静的江,总是给人一种精神焕发的庄重的感觉,特别是在刚刚破晓的今天,江更是分外从容和认真。孙明霞渐渐感到,江心里充满着一种庄严的感情,也许竟是一种从容献身的感情?她立刻蹲在江脚边,轻轻拉平她衣襟上的褶皱,禁不住滴下了眼泪。江似乎没有看见这些,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
孙明霞擦着泪水,转过头去,为江收拾行装。江再次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回头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准备去参加欢乐的聚会,或者出席隆重的典礼似的。她轻轻走到“监狱之花”旁边。孩子静静地熟睡着。江凝望了她一阵,终于情不自禁地俯身在脸蛋上吻了一下。
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
“江,你的几件换洗衣服。”
江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我不需要了。”江微微一笑。
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怀里。
“江!江……”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心不跳。”
孙明霞抬起泪眼,凝望着江,一动也不动。
(注: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改)学生讨论:
学生3:我读这一段,主要看“人物的活动和心理”。你看,在这里,江明知自己将要奔赴刑场,却仍然惦记着同志:“江无言地点了点头。她这样做,只是为了暂时不让那年轻的战友过于激动。”这说明,死亡并没有让江产生丝毫的惊慌,她依然无微不至地为同志们着想。
学生4:这一段,其实有很多心理描写的。江是一个女性,作者特别注意描写了她细腻的心理,以此来体现她乐观、坚强、无所畏惧的革命英雄气概。“江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
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这一段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把一个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塑造得感人肺腑。
学生5:这一段,最触动我的是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江叫孙明霞给她扯衣服,情不自禁地亲吻睡梦中的“监狱之花”。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江不惧死亡、亲切慈爱、英勇高尚的性格,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