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保尔的战斗过程对比总结
话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创作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多人都很熟悉。这本书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给予这部作品高度的评价:“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保尔对冬妮娅,对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堪称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书中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个性倔、不畏困难、勇敢坚、常志坚定,有奋发向上精神、崇高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柯察金,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保卫苏维埃政权斗争中,是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在建设苏维埃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的大潮中,又实现了一个从革命者到建设者的成功转型。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他的性格特点:顽强,执着,刻苦,奋进,劳敢,奉献,宽容,诚实,坚强,不为命运所屈服。这些性格都是积极的,上进的,
正能量的,是不是都值得青年们学习和拥有?我们再来看看在书中保尔都经历了什么。“偷德军中尉的;被抓进监狱;身负重伤;战胜病度;平息;修筑铁路患审病;正式入党;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克服困难完成小说。”看完这些,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一个钢铁般的战士的光辉形象是不是树立在了你的心中。可是,小编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钢铁般的战士。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童年生活非常困苦,只读过三年书,十岁开始给地主放牛。后来,做过车站食堂的小杂役、锅炉工的助手、电气匠等。从小饱尝了底层社会的屈辱和痛苦。充满对旧世界的馈恨,他的反抗性格和坚强常志就此形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1919年他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1928年写成处女作小说《疑风雨所诞生的》,但小说原福在邮寄过程中丢失了,他仍然没有丧失信心。后来在疗养院,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5年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他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你们说他是不是堪称“钢铁般的战士”?
其实,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作品以作者一生的经历为基础,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历史画卷,但绝不是自传。作者把自己作为主人公的原型,又根据同时期无数党和共青团的青年近卫军的斗争和工作进行典型概括写成此书。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铁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希望保尔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精神品质能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百炼成钢,不灰心丧气,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