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www.31doc)
〔关于《格林童话》内容介绍〕
  *篇一:世界童话之经典—《格林童话》
  世界童话之经典—《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两个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的民间文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对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他们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格林童话故事》是传世经典儿童故事系列之。《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民族特,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格林兄弟具有很高创造力,他们把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严谨的历史家,弟弟威廉·格林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也就是所谓的《格林童话》,一九一二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八十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七十个故
事,内容不断扩充,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毛》最为著名。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此时,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德国结构松散,无论是在国家还是民族上都缺乏统一性。各公国和自由城市之间存在的包括语言、文化等在内的差异成为了形成统一民族精神的障碍。书前有《格林兄弟传》一文,名为《格林童话全集》。这个版本是解放
  前最完整的一本译本,出版后受到大家的好评。《格林童话》获得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格林童话》还被加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在中国,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的译本和译改本。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他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雅各布·格林,德国著名语言学家之一,和弟弟威廉·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的童话,并且亲自记录,加工加以整理。其中有许多幻想丰富的神奇
故事表达出人民的愿望和是非感:贪婪的富有者得不到好下场;被压迫、被歧视的劳动者和儿童经过重重灾难,最后得到胜利;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受人轻视或凌辱时显示出惊人的智慧,而暴君、地主自以为有权有势,实际上却愚蠢无知,在人前丢丑;忠诚老实、被“聪明人”嘲笑的“傻瓜”总是得到同情和赞扬。但这些童话的蓝本大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更加以编纂者的唯心之义世界观的局限,其中不少是带有浓厚的宗教情绪,宣扬封建道德思想,鼓励安分守己的处世态度的。威廉·格林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和《德国传说集》。雅各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编写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
  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一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瑰宝。格林兄弟在语言学研究方面成果
丰硕,他们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奠基人。
  《格林童话故事》主要内容: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山羊、美人鱼的故事、金鸟、凶恶的后娘、两兄弟的故事、国王和七个皇后的故事、汉斯老太、小锡兵、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勇敢的小裁缝、聪明的小牧童、两个神秘的小鞋匠、生命泉水、美女与野兽等。《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艺术特是在于每一个故事中都拥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善恶美丑一目了然,不用读者去思考和怀疑孰是孰非,符合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同时很多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使普通的人物散发出了奇异的光彩,从而使得故事更加妙趣横生,给小读者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与喜悦。格林童话,爱憎分明,主题鲜明,尤其以颂扬美好、鞭打丑恶着多,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它也是我最喜欢读的第一本书。格林童话几乎每一篇都颂扬美好,摒弃丑恶,尤其以《白雪公主》为代表。白雪公主是个美丽善良可爱的姑娘,而她的继母却是个心胸狭隘、凶恶阴险的女人。继母妒恨白雪公主,处处她麻烦,继母最终还是杀死了白雪公主。最后一位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彩斑斓、丰富而又生动的想象力,是格林童话的另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灰姑娘》里得到体
  现。灰姑娘不停地遭受继母的折磨和虐待,她在亲生妈妈的坟头种了一根树枝,树枝奇迹
地长成了一颗大树,树上有一只白的小鸟,它是灰姑娘的好朋友。国王举办舞会,灰姑娘在白鸟和树的帮助下,终于参加了舞会,被王子看中了,继母本打算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跟王子进宫,在鸽子的帮助下,继母的计策没有得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波折,灰姑娘终于成了王子的未婚妻??格林童话语言朴实、清新,而又充满了灵气和智慧。在每一篇童话里,无论是对景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灵的刻画,或者是在叙述故事过程,都会闻到一股清香,给人一种亲切感。
  人物是童话中的重要元素,童话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作者的审美观念和道德取向,并引导儿童形成初步的善恶美丑观。《格林童话》中的人物以其鲜明的特点可以分为受害者,压迫者和救赎者三种类型。格林兄弟通过这些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德意志民族朴素的世界观和道德伦理观念。《格林童话》是德国文苑中的一颗摧璨的明珠,更是瑰丽多彩的世界童话王国中一束争奇斗妍的奇葩。自1812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近一百种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格林童话》内容广泛,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诚实与虚伪、智慧与愚昧、勇敢与怯懦、勤劳与懒惰等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它的主人公分为两类:一类是善的化身诸如:裁缝、磨坊工、士兵、长工等。他们初遭不幸,几经周折,最后获得成功;另一类是恶的象征诸如:巫婆、魔鬼、强盗、继母等。他们多是一时得逞,最后
世界童话故事
以失败而告终。作者总是把二者对立起来描写,同情、歌颂前者,鞭答、讽刺后者。表达了鲜明的爱惜和美好的愿望,揭示了简单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格林童话》源于民间,因而以通俗、质朴见称,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童话主人公个性鲜明,恶莠善良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掬,滑稽可爱,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童话寓教于乐,给人们以娱乐又启迪人们的心灵。在格林童话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故事既有真实性,又有梦幻感。语言上,朴实无华,琅琅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一些篇章用德语方言写成,有的还插入民歌和童谣,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格林童话》自二十世纪初介绍到中国,倍受广大读者的青睐。我们从原著中精选了八十篇杰作,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希望少年读者们能喜欢。
  童话,是人们不可拒绝的,童话,也是人们所盼望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我们的父母,都在格林童话的影响之下长大:我们伴着小红帽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采撷这路边最艳丽的野花;我们为
  白雪公主的去世掬一捧眼泪,在王子出现的时候再破涕为笑;我们憎恨着灰姑娘丑陋的继母和两个,同情着那位睡在煤灰堆里的女孩;还有可爱的七只小山羊,会变成王子的青
蛙,恬静的睡美人,恩爱的白雪和红玫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永远停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第一次我们对善于恶,美与丑,贫与富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而那最初的智慧与道德概念居然来自那个遥远的国度,由那个高大而坚韧的民族为我们讲述,而格林童话中那永远幸福的结局又给小小的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和梦想。格林兄弟写作的特点也有三点。首先,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被剪下来;一睡就是一百年;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的水喝干??。其次,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因为格林兄弟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俩人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了人世间的忧患困苦,因而更加懂得人间的温情,如《三兄弟》??。最后,也是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宣扬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故事大多围绕四个主题叙述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贪心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典型作品有《小红帽》,大灰狼虽然吃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猎人剪开了肚子,最后死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诚实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虽然答应和青蛙成为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却犹豫不决,不守信用。贪心贪婪的典型作品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因为渔夫妻子无止境的贪婪,最后还是使自己一无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
  *篇二:《写一篇童话》资料:格林童话
  《写一篇童话》资料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民族特,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
  格林兄弟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Hanau),具有很高创造力,将当时民间的文学资料搜集起来,并合而为一,哥哥雅各布·格林是严谨的史家,弟弟威廉·格林文笔优美,最后他们共同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mauml;rchen),亦即《格林童话》,1812年格林童话第一集出版,包含了86篇童话故事,第二集增加了70个故事,内容不断扩
充,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第七版)的故事集有200则,加上圣徒传说多达210则,再加上补遗就有215则。其中以《灰姑娘》、《玫瑰小》、《受骗的青蛙》、《雪白和玫瑰红》、《猫和老鼠交朋友》、《聪明的农家女》、《三兄弟》、《月亮》、《熊皮人》、《石竹》、《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最为著名。
  写作背景
  时代背景
  格林兄弟生活和创作的命运同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由法国大革命(1789—1794)催生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18—19世纪之交席卷全欧,最先在德国这片混乱、落后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当时的德国,可谓欧洲最灾难深重的民族国家。自“三十年战争”(1618—1648)后,沦为主要战场的德国,其政治经济都分崩离析,虽然名义上还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实质
却分裂成由36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布头封建帝国”’一个结构松散的混合体,社会发展严重迟缓。1806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彻底瓦解了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国的征服和统治下,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被唤醒,要求德意志民族统一强大的渴望空前高涨。在这种状况下,大批知识分子投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之中。但此时支离破碎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