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课”是教学改⾰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进⾏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步发展,⽽说课稿则是为进⾏说课准备的⽂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忧考为⼤家准备了《⼩学数学说课稿范⽂三篇》,供⼤家参考阅读。
【篇⼀】⼩学数学说课稿范⽂
  ⼀、说教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形的第四⼩节的内容。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形的分类、内⾓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我认为教材出现这样⼀个内容有两个原因:⾸先在于为以后的平⾯图形,特别是平⾏四边形的⾯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平⾯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积打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标是:
  知识技能⽬标:
  (1)通过让学⽣⽤三⾓形拼不同的四边形,⽤三⾓形拼组图案。使学⽣进⼀步体会三⾓形的特征,体会
平⾯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不仅培养学⽣观察、操作和想像能⼒,⽽且还培养学⽣⽤数学进⾏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过程与⽅法:通过动⼿实践与合作交流发展空间想象⼒和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玩乐学习中使学⽣感觉到数学活动的有趣,激发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三⾓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拼出各种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师⽣都准备⽤⾊卡纸剪出的各种三⾓形、图画纸。
  ⼆、说教法和学法:
  《图形的拼组》是⼀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图形的特征、平⾯图形之间的转换。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求体现“⾃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亲⾝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在充分参与中真正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的⽣活实际,创设⽣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共分四⼤环节)
  (⼀)、激趣导⼊
  课件出⽰⼀幅拼组图形(配上轻⾳乐),教师叙述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全由三⾓形拼组成的)
  你们想设计出⼀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设计意图】
  充分利⽤学⽣爱美这⼀⼼理特点,通过美丽的图案、优美的⾳乐使学⽣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学习的兴趣,把学⽣带⼊到图形拼组的学习情境,初步感受三⾓形的神奇。
  (⼆)、教学实施(实践拼图)
  1、⾃主拼摆
说课稿范文  先出⽰例6,⼩组同学合作,⽤三⾓形拼四边形。
  (1)我们⾸先来研究⽤三⾓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
  ①⽤⼿中的三⾓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尝试拼⼀拼。
  ②想⼀想:⽤同样的两个三⾓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同桌合作,学⽣动⼿操作)
  ③学⽣汇报。
  【设计意图】
  学习过程是⼀个探索的过程,放⼿让学⽣⾃⼰去探索三⾓形与四边形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的思维能⼒和实际操作能⼒。
  (2)请⼏位同学到前⾯在⿊板上⽤三⾓形来拼四边形。
  要求:不仅要会拼,还要给⼤家讲清楚,你⽤了⼏个什么三⾓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位学⽣到前边操作,并讲解)
  【设计意图】
  让学⽣到前⾯操作并讲解,既给学⽣⼀个锻炼的机会,⼜使学⽣进⼀步体会三⾓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3)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
  ①请⼤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学⽣说)
  ②请发现规律的同学到前边来拼给⼤家看。
  ③请全班同学动⼿拼⼀拼,验证⼀下该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④通过拼摆,学⽣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形都可以拼成⼀个四边形。
  【设计意图】
  让学⽣通过⾃主拼摆,独⽴归纳总结出规律,培养学⽣归纳概括能⼒,提⾼语⾔表达能⼒,更能调动学⽣的学习热情。
  (4)完成93页第7题,填书,读⼀遍。
  2、实践创新(完成例7教学)
  (1)我们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形拼出⼀个长⽅形、正⽅形、平⾏四边形,⽤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形拼出⼀个任意的四边形。⽤两个以上的三⾓形,有相同的三⾓形,不同的三⾓形,把它们拼组在⼀
起⼜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探索呢?(想)
  (2)我们来搞⼀个活动名字叫做"我是图案设计⼤师"(出⽰题⽬)。以⼩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充分发挥你们想象⼒,⽤你们准备的各种三⾓形来拼出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看哪⼀组设计的图案最美,。最后我们要来⼀个评⽐。
  出⽰要求:
  ①在拼图前,需要⽤什么样的三⾓形拼?商量好就可以开始了。
  ②如果哪⼀组同学对教材第91页的图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它来设计你们的的图案。
  【设计意图】
  充分放⼿让学⽣设计,拼摆各种美丽的图案,既培养了学⽣的思维想像能⼒,⼜培养了学⽣的合作能⼒和创新意识。
  (3)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①猜⼀猜,拼出的是⼀个什么图形?
  ②说⼀说,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图形?
  ③各组派⼀个代表到前⾯展⽰本组的作品。
  (4)师⽣共同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组的作品?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展⽰学⽣作品,让每个学⽣都获得许多图案信息,获得美丽的感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练习(合作设计)
  同学们都喜欢到有⼭有⽔的地⽅去玩,⼤⾃然是⾮常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爱护花草树⽊,做热爱⼤⾃然的好孩⼦。
  ⽤你们⼿中的图形贴在⿊板上,集体绘制⼀幅⼤⾃然的图画。
  1、集体欣赏。
  2、看图说话:看着这幅图,加上⾃⼰丰富的想象说⼀段话。
  【设计意图】
  让学⽣按⾃⼰的意愿,把设计好的作品进⾏重组,与课前导⼊形成⾸尾呼应,同时对学⽣进⾏思想教育,达到学科整合的⽬的。
  (四),全课总结
  不知不觉⼜快到下课时间了,从⼤家的表情上⽼师看出了你们多么不想下课呀,回想这节课,我们从⽤两个三⾓形拼四边形到⽤很多三⾓形拼美丽的图案,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收获。⼤家⽤⾃⼰丰富的想象⼒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如:腾飞的龙、沙漠⾥的骆驼、温馨的家等等。同学们的`作品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如果⼤家有兴趣的话,下课以后,还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它,三⾓形究竟还可以拼出些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励学⽣课后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三⾓形究竟还可以拼些什么图形,将学⽣的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体现了"课堂⼩天地、天地⼤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五)、作业:
  完成91页做⼀做:⽤七巧板设计⼀幅你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创造学⽣玩数学的机会,在学⽣创造图形美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学习这节课的感受。
【篇⼆】⼩学数学说课稿范⽂
  ⼀、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常⽣活中对东、南、西、北等⽅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学年的学习,已经会⽤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向。
  ⼆、教学⽬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向,并能⽤这些⽅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向。
  2、过程与⽅法⽬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图上的⽅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辨认⽅向的意识,进⼀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热爱⽣活,学以致⽤的意识和⼩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向,并能⽤这些⽅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向。
  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的路线,进⼀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在⽇常⽣活中对东、南、西、北等⽅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学年的学习,已经会⽤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进⾏数学教学时是⽤教材教⽽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的兴趣引⼊,选择了学⽣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活实际,让学⽣⾃主的学习。
  (2)合作、探究、培养学⽣的探索精神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其⽬的是让学⽣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学习⽅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法之⼀。
  3、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放⼿让学⽣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根据⾃⼰的学习体验,⽤⾃⼰的思维⽅式通过师⽣、⽣⽣到动,合作,探究等⽅式,⾃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4、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旧的学习⽅式。本节课在学⽣学习⽅法的引导上⼒求体现:在具体的⽣活
情景中,让学⽣亲⾝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互动、探究、合作完善⾃⼰的想法,形成⾃⼰独特的学习⽅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学⽣解决问题的能⼒;联系⽣活实际解决⾝边问题,体验学数学⽤数学的乐趣。
  5、教学准备:CAI课件,每组学⽣⼀张校园平⾯设计图,学⽣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向就坐。
  五、教学流程
  (⼀)谈话激趣,导⼊新课
  教学⼀开始,让学⽣介绍恩施的旅游景点,⾃然引⼊课题位置与⽅向。不仅激发了学⽣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且拉近了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对⽼师的亲切感。
  (⼆)活动体验,学习新知
  1、辨别⽅向
  步骤1:学⽣介绍辨别⽅向的⽅法:
  看太阳辨别⽅向,学⽣说后,师⽣边说边做;⽤指南针辨别⽅向;在深⼭看树叶辨别⽅向;看积雪辨别⽅向;看北极星辨别⽅向(学⽣说后,师⽣边说边做)。从学⽣已有的知识和⽣活经验出发,让学⽣充分汇报,交流⽣活中辨别⽅向的⽅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联系,使学⽣体会到⽣活中经常要⽤⽅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步骤2:⽤⽅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让学⽣介绍教室的四个⽅向各有什么东西,使学⽣进⼀步熟悉东、南、西、北四个⽅向。
  步骤3:游戏活动,听⼝令做动作
  活动(1):⽼师叫⼝令,师⽣做动作;东边的同学起⽴跺跺脚,西边的同学起⽴拍拍⼿,南边的同学起⽴摸摸脸,北边的同学起⽴挥挥⼿。
  活动(2):学⽣帮助⽼师叫⼝令:⾯朝西的同学坐下、⾯朝东的同学坐下、⾯朝南的同学坐下、⾯朝北的同学坐下。
  活动(3):学⽣到教室中间听令做动作,向东站好,向南⼀转,向西⼀转,向北⼀转。
  活动(4):学⽣叫⼝令⽼师做动作,⾯向南站好,向东⼀转,向北⼀转,向西⼀转。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让学⽣在做中学,⽣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学习的兴趣,⽽且让学⽣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步骤4:引导学⽣归纳东、南、西、北四个⽅向的排列规律。让学⽣去发现,有利于学⽣掌握这四个⽅向的关系,培养学⽣归纳概括能⼒。
  2、体验⽅位的相对性,你们组在⽼师的哪个⽅向由于三年级的学⽣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抽象逻辑思维在很⼤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是有很⼤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借助师⽣间的位置关系,让学⽣体会东、南、西、北四个⽅位的相对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校园平⾯图:利⽤学具摆出学校的平⾯图,既让学⽣感受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美观,⼜让学⽣认识了学校建筑物所在的⽅向。
  (三)实践运⽤,发展新知
  通过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学回家怎么⾛?三(6)班同学到市地税局看花园怎么⾛?判断胡⽼师要去的⼴场或超市;⼩导游摸拟⾛风景点。让学⽣把所学的有关⽅向运⽤实际⽣活中,使学⽣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现实⽣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的应⽤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说"、"做⼀做"、"猜⼀猜"、"⾛⼀⾛"、"画⼀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活性,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氛轻松、愉悦,是⼀个⽴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也从中获得⼤量的知识信息,提⾼了各种能⼒。
【篇三】⼩学数学说课稿范⽂
  今天,我为⼤家说课的题⽬是《统计》,我打算从以下⼏⽅⾯来说:
  ⼀、说教材。
  先来说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课程第(三)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教材为了便于学⽣掌握,为学⽣的学习新知作了精⼼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的⽣活实际,如统计喜欢的动物卡⽚、统计学⽣喜欢看的⽐赛,喜欢的玩具等等。本节课它是在学⽣学习了(⼀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学会运⽤简单的⽅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教学的。为今后进⼀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进⼀步吐艳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是(选择联系学⽣的⽣活实际的内容,并且让学⽣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年级学⽣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标确定为以下⼏点:
  1.使学⽣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格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学⽣填写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使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3、通过对学⽣⾝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提⾼学⽣的观察能⼒和逻辑思维能⼒。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标,在教具和学具上需要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练习纸等)。
  ⼆、说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是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本着这⼀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
  ⾸先说说教法的设想:本课时的学习是在学⽣⼀年级原有的基础之上来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充
分利⽤学⽣原有的数学建模和学习经验,选择和创设与学⽣⽣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学习的独⽴性,⼤胆放⼿让学⽣根据⾃⼰喜欢的⽅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从⽽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
  再来说说学法的设想:《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也是本节课学⽣学习新知的主要⽅法。课堂上引导学⽣通过⼩组合作,互相讨论、分析、研究,留给他们⾜够的动⼿实践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让学⽣在全情参与中不知不觉中学会新知,发展能⼒。
  三、说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标准》提倡学⽣⾃主学习,数学课堂⽣活化,关注学⽣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努⼒做到"让学⽣在⽣动的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独⽴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我特地设计了⼀下的教学环节:
  1、情景激趣,揭⽰课题。
  课的开始,我创设了班级"迎新⼤联欢"的情景,让学⽣戴上动物头饰进⾏活动,准备了虎、狗、兔、乌龟动物图⽚贴于⿊板之上,然后让学⽣选择⾃⼰喜欢的动物头饰,在题卡上打"√".教师提问,⽼师该如
何准备这些头饰,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这样设计,特别贴近学⽣的⽣活实际,激起学⽣学习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准备了第⼀⼿的材料,⼜使学⽣体会到统计在⽇常⽣活中必要性!
  2、合作探究,培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