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范文五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
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
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