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文件的好帮手——资源管理
  一、说教材
  1、地位:本节课的教材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七年级上学期的信息技术教材。资源管理器这节是学习Windows98操作系统中最基本部分,真正要成为一名电脑小管家必须从这里入手,同时作为电脑使用者,必须合理安排和有序组织自己的软硬资源。
  2、教学目标
  a、认识资源管理器界面,会在资源管理器中完成文件夹的建立,文件,文件夹的移动、复制、搜索、删除等操作。
  b、在资源管理器中利用多种方法熟悉等
  3、教学重点——对资源管理器的理解——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和复制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采用鼠标左键拖曳方法在同盘、异盘的差异。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老师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因为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教的知识在一定时间内会过时,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观察。
  2、学法:从学生上机时间占总课时的70%出发,采用练习法、发现法、观察法等,本人利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4小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较好学生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纪律等;这样更能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更能发挥主体作用,老师负责组织教学、检查总体、指导个别等,这样调动课堂气氛,形成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热情和对电脑的兴趣。
  三、说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把资源管理器窗口制作成课件进行介绍,及多种方法进行对文件、文件夹操作以板书形式进行归纳,让学生有直观认识
  3、对象:七年级学生、时间:45分钟
  四、教学思路和过程<分成六步骤>
  (一)介绍资源管理器——时间8分——以课件形式——老师活动
说课稿范文  a、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者,既要管理计算机硬件又要管理计算机软件,Windows系统又是利用什么来管理资源——资源管理器
  b、打开资源管理器的多种方法
  c、资源管理器作用、功能——非常有序管理自己文件、文件夹,同时对自己硬件的了解
  d、资源管理器窗口与其他窗口的异同点:左边子窗口——体现树型结构,右边子窗口——展示内容
  (二)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移动和复制(采用鼠标右键)
  ——时间4分——老师演示、学生观察
  a、文件和文件夹建立、重命名(采用鼠标右键)
  b、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区别、鼠标右键方法)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间15分
  a、(老师指导个别差生)资源管理器打开多种方法及功能和作用
  利用右键完成新建、重命名、复制和移动操作
  b、发挥小组作用(每组一个任务)
  ①新建多种方法(如何把文件的扩展名显示和隐藏)
  ②重命名多种方法
  ③移动多种方法
  ④复制多种方法
  c、让学生演示(充当小老师角,每组一个代表)
  (四)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时间8分——采用板书归纳法
  a、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b、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让学生学会观察)
  c、对同盘、异盘左键拖曳,都是针对数据文件,而程序文件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自己动手?
  d、文件、文件夹删除、还原、彻底删除的讲解(采用形象的比喻方法)
  (五)布置课堂任务——时间8分——小组长检查——老师个别指导
  题目要带有阅卷功能,并且具有奖励(采用不同形式的flash动画进行奖励)
  (六)总结/思考——时间2分
  a、每位同学回家之后,根据今天学习内容,把自己家里的电脑整理一下,如某某软件要安装在D:什么目录下?音乐要放在哪个目录下?图片要放在哪个目录下?等等
  b、同一盘符左键拖曳是复制能实现吗?不同盘符左键拖曳是移动能实现吗?
  c、快捷方式作用、如何建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课程名称: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课表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
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 难点: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 3. 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 该课时内容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及Access简介。
  本节课主要以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认识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整体上学生接触的新概念比较多,需要教师介绍的内容也稍显过多。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剖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基本操作,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数据库四个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理解与区别(对于从未真正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几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学生容易联想的生活例子进行解释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如果学生对Excel的学习不够深入或是遗忘较多,那么在认识数据表的记录和字段以及对记录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
困难(通过对电子表格和数据表进行对比教学以及让学生凭借以往对Excel的操作经验自行尝试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数据表。)。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是: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体验过网上数据检索的强大优势。由于学生已经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与Excel进行对比自然地过渡到Access,此外,凭借以前对Excel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以表格形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学习该节内容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过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但学生只知道是数据库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真正的数据库却并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形成的”、“数据库是如何管理数据的”充满好奇,而这些疑问正好可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得以解决。综上所述,学生对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网上检索的体验经历将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