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3篇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是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课,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课是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当今中学生应怎样尊师重教、刻苦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我们的教学理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文言文词语。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好学精神与求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与求学态度。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习惯。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了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自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是选择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的教法。从学生的方面来看,首先是要学会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上的思考、回答。这些都要求每个学生能独立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合作学习与探究学
习的方法。对于疑难问题或者是开放性问题,要指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去解决。
  三、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复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研读赏析。
  4、探究文章写法。
  5、拓展练习。
  6、布置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传统美德的语文渗透课,题目是《送东阳马生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送东阳马生序》出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古人立志成才,勤奋苦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拔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苦。
  三、说学法。本课的学习要以读为主,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品读来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我先播放课文的示范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通过听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单个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再让学生观看动画,讲一讲宋濂求学的故事。
  3、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是小时候,家贫无书,靠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二是成年后,求教无师,不得不到百里之外,从师叩问。三是求学生活异常艰苦,负籍远游,环境恶劣。粗茶淡饭,衣着破旧。
  (三)品读赏析、领悟主旨
  1、首先,我问:文中哪一情节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最让你感动?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揣摩、品味,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在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砚台都结冰了,宋濂还坚持借书、抄书,足见其意志之坚。“负箧曳屣”“蕴袍蔽衣”,体现其生活穷苦;再如“穷冬冽风”,“大雪深数尺”以恶劣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求学的决心之大。
  通过对这些关键语句的品读赏析,使学生以进一步认识作者的求学之苦。
  2、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家贫无书,没有老师,生活艰苦,作者宋濂的求学之路可谓困难重重,而他最终却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那么你认为宋濂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思考,在教
学中,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
  原因之一:作者具有非凡的毅力,能十几年如一日地勤学苦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因之二:坚定的志向。宋濂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学问渊博的人,(这个志向、目标是他成功的动力。)正是这样一种宏伟的志向支撑着他,激励着他,让他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原因之三:他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望。有精神境界的高尚追求,因此不在乎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所以终有所成。